在农历除夕夜,古人要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守岁等祈求新年好运 。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不仅皇宫中爆竹山响,举行隆重的元日朝贺礼,寻常百姓也竞相燃放爆竹,开始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等活动 。
“春节”这个词在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时候引入了阳历之后,才改叫做春节 。之前只叫过年 。而且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 。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 。
那么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呢?
一、祭祖 。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因各地习俗不一,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 。在北方地区,大年三十的时候要“请家堂”,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到初二早上,送走家堂,然后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 。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排在所有事情之前 。祭祀是很隆重的,大家还记得鲁迅的《祥林嫂》吗,祭祖的时候祥林嫂都不能动手参与的 。
二、祭祖的同时,有时也祭祀天神、土地神 。我就见过自家老人在过年的时候祭拜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 。小年的时候,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时间,是日起,家家户户要做黄面糕,堵住灶王爷的嘴,还要大扫除 。
【古人是怎么过年的】三、放爆竹,俺小的时候叫“点鞭”或者放“炮仗”
唐代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 。但它怕竹子爆声 。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在H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 。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H药扎成卷形的爆仗 。《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余不绝 。”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 。还有二踢脚,明代有诗:“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
四、吃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源于中原宛城,产生于一千八百多年前,据说是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 。
五、要账 。古代有正月不要账的传统,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因此债主都要催账 。欠债的人过年之难,犹如过关,故称年关 。所以很多欠账的人在初一之前要躲出去,初一才敢回来,比如《白毛女》里杨白劳就是如此 。
六、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是用来辟邪的,到现在人们还认为桃木辟邪 。据《宋史·蜀世家》,后蜀主孟昶令人在桃木板上写了一副联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之一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
- boot bcd进不了系统
- dhc润唇膏怎么拆开下半截
- 饶雪漫的书的书模通常都是哪些人 饶雪漫的书模有哪些
- 王者排位表现分怎么加
- 植村秀小方瓶适合什么肤质
- 振家声还是读书上联是啥呢
- 儿媳与公婆的关系称谓
- 微信朋友圈说说没素质的人
- 派克服怎么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