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表达了什么感情

白居易花非花表达了什么感情
白居易花非花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 , 描述隐晦而又真实 , 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 , 是情诗的一首佳作 。后人曾谱为曲子 , 广为流传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 , 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 , 牵牛不负轭” ,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 , 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
白居易的诗《花非花》《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 , 如雾亦如电的感慨 , 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白居易古诗《花非花》赏析 , 希望对你有帮助!
花非花
唐代:白居易
花非花 , 雾非雾 。
夜半来 , 天明去 。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
译文
说它是花不是花 , 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
半夜时到来 , 天明时离去 。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
注释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这首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 , 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 , 有明显痕迹 , 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 , 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
(2)来如:来时 。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
(4)去似:去了以后 , 如早晨飘散的云彩 , 无处寻觅 。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 , 高丘之阻 , 旦为朝云 , 暮为行雨 , 朝朝暮暮 , 阳台之下 。
赏析
【白居易的诗《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表达了什么感情】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 , 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 , 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
诗取前三字为题 , 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 , 雾——非雾” , 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 , 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 , 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 , 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 , 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 , 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 , 从“夜半来 , 天明去”的叙写 , 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 , 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 , 难持长久 。
单看“夜半来 , 天明去” , 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是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 , 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 , 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 , 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 , 春梦虽美却短暂 , 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 , 云霞虽美却易幻灭 , 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