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 价外税和价内税的区别是什么


“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等 。在我国各种各样的税收,以商品的流转额和非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是“流转税”;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是“所得税”;以财产为征税对象的是“财产税”等等 。今天主要说的是“价外税”和“价内税” 。什么是价内税和价外税呢?
价内税
价内税是“价外税”的对称 。包含在产品价格内的流转税 。它是计划价格体制下,国家提取企业盈利的一种重要课税方式 。计划价格订价的一般原则为:产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则由产品成本 (C+V)和产品盈利 (M) 构成 。其中M又可分解为产品利润 (M1) 和产品税金 (M2) 。
“价内税”则与“价外税”相反,在制定价格之前就要考虑相关税费 。具体来讲就是生产加工环节就产生相关税费,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再将税费计算进去 。销售价格里包含税款 。
计算公式:
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 。因此,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 。
税款=含税价格×税率
说到价内税,还得提到“组成计税价” 。
价外税
价内税的对称 。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它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 。一般说来,价外税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制订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两部分构成,这样国家以流通中商品为对象所征的税款,只能作为价格附加,成为价外税 。
“价外税”可以拆成“价外”和“税” 。即在商品价格之外征收的税 。说白了就是“商品价格+税”的模式 。即在商品制定价格时,不用考虑税费;先制定价格,等到出售时再缴相应的税 。
计算公式
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 。
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通过一个例子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价外税” 。
一件商品A,价款假设是5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3% 。价款:500元;税额:65元;价税合计:565元 。出售时,售价是565元,税务局从中收取的增值税税费是65元,商家挣到的是500元 。如果对外出售的售价应该是565元 。换而言之,计算税额的基数不包括税额本身 。销售价格里不包含税款 。
我们所熟悉的增值税的计税基础就是“价外税” 。一般我们在商场、超市看到的商品价格都是包含增值税的 。
价税分离
价税分离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将商品或劳务的价款及其应征流转税款在发票中分别注明 。实行价税分离的目的是将隐含的税款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中分离出来,给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厂商和消费者一个明白 。
价税分离,顾名思义,价格和税费两者分离 。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要转化为不含税销售额才可以计算应纳税额 。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如何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 价外税和价内税的区别是什么】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