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

儒林外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长篇小说,揭示了社会制度的落后和腐败 。不知你们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为大家准备了2022年《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七篇,欢迎参阅 。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篇1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精彩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这本书是清代吴敬梓所作,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佳作,鲁迅认为它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书中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刻画了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人——王冕、范进 。
在元朝末年有一个叫王冕的人,他七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用放牛赚的钱托人买画画用的工具和颜料,在荷花池边自己学习画荷花 。渐渐地他的画技越来越好,十二岁时王冕出名了,好多人来请他去做官,可他不求官也不求名,全都一一回绝了 。在他母亲去世后,他遵循母亲的遗言,不肯出去当官,最终归隐山林 。
我最欣赏王冕不与贪官同流合污的气节,我喜欢正直的人,因为如果现在的律师、警察、法官不正直、颠倒黑白的话,那这个世界就会混乱 。如果商人不正直,卖假货、虚抬价……那我们就买不到货真价实的物品了 。
【2022年《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还有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他从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在三十多年里,他参加了二十次的科举考试,终于考上了举人,结果却欢喜得疯了 。面对考试,考生应该尽的努力,但是要做最坏的打算,可是范进却一心想当官,并且这种欲望持续了三十多年,所以一朝中举,因为太兴奋以至于疯了 。
我认为科举考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它给了平民一条升官发财的路,坏处是如果一辈子都没考上的话,那就白白浪费了一生 。古代的科举考试就如同现在的高考,不同的是,在阶级分明的古代社会里,科举考试是寒门子弟的出路;而在平等开放的现代社会里,高考并不是我们成功的选择,我们还可以经商、搞发明或者学习一些技艺,无论你从事怎样的工作,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
王冕、范进所处的时代,社会制度很落后,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现在社会制度在进步,人民的生活也很幸福,所以,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篇2
这个学期,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它是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动 。有爱才如命的严监生;有苦读诗书的鲍文玺;有打秋风的张乡绅……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才如命的严监生 。
严监生是一个家财万贯,田地、房产、仆人众多的财主,却格外的“节约” 。家里一斤肉都舍不得买,有时候家中的孩子实在忍不住了就拿一两钱买熟肉来给孩子解馋,生病了也舍不得抓药,还经常克扣仆人的工资……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相信大家都看不惯这样爱财如命的人 。
像严监生舍不得点两茎灯草的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没有吗?当然有 。如我们不会在一间房子里同时打开两盏灯,因为一盏就够亮的了,又何必多开一盏呢?只是我们现代人将这样的行为称为节约 。
其实在我看来,严监生的“勤俭节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常到外面去吃大餐,吃不完的也不打包 。这本就是一个浪费 。现在的小孩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会给他们买很多,很贵的玩具,衣服也都是买的,而且穿几次就不要了……这多浪费啊!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要辛苦挣,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点,把钱花在该花的地,但节约并不等于吝啬 。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篇3
《儒林外史》开篇描写了诸暨县一个乡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贫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却勤奋好学,用每日攒下的点心钱买书看 。由于王冕聪明勤勉,又博览群书,还画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岁,便成了县内的名人 。他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他也不接受 。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会稽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
像这样淡泊名利的读书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对王冕大加赞赏 。讽刺鞭笞科举制度的乌烟瘴气和只为名利的读书人才是本书的主旋律 。老童生范进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在家中倍受冷眼,丈人胡屠户更是对他百般呵斥 。范进去乡试,因没有盘费,与丈人商议,怎料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是“癞__想吃起天鹅肉”,还说他“养活你那老老娘和老婆是正经”,把范进骂得“摸门不着” 。
到出榜那天,家中正值无米,母亲让范进抱母鸡上集市卖了换米 。这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市上被找了回来,得知消息后,竟然高兴得疯了 。还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了他,治好了疯病 。转眼的工夫,范进时来运转,财源广进,连胡屠户也一反常态,称他为“文曲星”,称赞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这个故事极力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和胡屠户那趋炎附势、“变色龙”的性格特征 。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篇4
在寒假,我看完了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自己感慨万分,原来科举制为清朝培养了那么多的庸才 。
《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清朝许多因科举制引发的故事,其中令我影响十分深刻的就是严监生,那个知名的吝啬鬼 。
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同时也毒害着整个社会 。温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来朴实敦厚 。为了赡养父母,他外出做小买卖,流落杭州 。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劝他读书上进 。匡超人回家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用功读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被提拔考上了秀才 。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 。不料知县出了事,为避免被牵累,他逃到杭州 。在这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跟衙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 。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并吹嘘印出了95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
不久,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升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为了巴结权贵,他抛妻弃子去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 。这时,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声跟前程,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 。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__嘲笑,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
仕途,有多少人在那上面奔波致死,却一事无成,那些成功的人,有多少是为了钱,想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又有多少人是威震清廉,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而且想匡超人这种人,更是令人难以启齿,看来读书之前,要先学会做人,不然有再多的学问又有何用?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篇5
我读了《儒林外史》这一本书,我颇为喜爱 。《儒林外史》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我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巧夺天工,作者的写作手法,那些生动的人物,发人深省的故事,喜爱这一本书的原因有很多!我来跟大家一一说一下我喜爱这一本书的理由吧!
《儒林外史》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我之因此喜爱这一本书还是缘于它给了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在《儒林外史》的众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 。但作者却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开了统制者残酷的__,这是很有勇气的 。并且对于这一本书的主题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讲的十分清楚: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闹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乃终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全书正是以反对科举和功名富贵为中心抨击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联以及整个社会风尚的,这是它独特的亮点 。
还有这一本书中作者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一一道了出来,一点也不做作 。正因作者不喜爱做官因此在第一回楔子里就写了王冕母亲临死时劝说儿子的话: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麽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遗言,将来要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好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而匡超人的父亲临死时也有类似的遗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 。这些都体现出作者的坦荡 。
《儒林外史》不仅仅有丰富的深刻的思想,还有卓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篇贯穿了讽刺艺术的技巧,它的讽刺艺术几乎达到了超及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因此我更加喜爱这一本书,它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都是堪称一流的 。坚信这一本文学经典会一向传承下去!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篇6
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我颇为喜爱 。《儒林外史》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我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巧夺天工,作者的写作手法,那些生动的人物,发人深省的故事,喜爱这本书的原因有很多!我来跟大家一一说一下我喜爱这本书的理由吧!
《儒林外史》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我之因此喜爱这本书还是缘于它给了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在《儒林外史》的众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 。但作者却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开了统制者残酷的__,这是很有勇气的 。并且对于这本书的主题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讲的十分清楚: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闹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乃终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全书正是以反对科举和功名富贵为中心抨击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联以及整个社会风尚的,这是它独特的亮点 。
还有这本书中作者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一一道了出来,一点也不做作 。正因作者不喜爱做官因此在第一回楔子里就写了王冕母亲临死时劝说儿子的话: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麽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遗言,将来要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好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而匡超人的父亲临死时也有类似的遗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 。这些都体现出作者的坦荡 。
《儒林外史》不仅仅有丰富的深刻的思想,还有卓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篇贯穿了讽刺艺术的技巧,它的讽刺艺术几乎到达了超及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因此我更加喜爱这本书,它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都是堪称一流的 。坚信这本文学经典会一向传承下去!
《儒林外史》读后感及心得篇7
《儒林外史》把锋芒射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而且是客观的、写实的,此刻读来,仍感叹不已 。
在当时认为举业高于一切,于是读书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认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 。于是隐藏在这种心理背后的丑态被折射了出来,君不见那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但是当他们考取了功名,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当一个好官的又有几人呢?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能够通融;之后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 。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但与他们相比开头出现的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 。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 。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构成鲜明对照 。
而那些有钱的财主们却又为富不仁 。贡生严致中是横行乡里的恶棍 。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 。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 。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
这林林总总的丑态也正说明了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 。几百年后的这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 。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 。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 。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