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守岁的寓意和象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春节年俗活动之一 , 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 , 通宵守夜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 , 各相与赠送 , 称为“馈岁”;酒食相邀 , 称为“别岁”;长幼聚饮 , 祝颂完备 , 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 以待天明 , 称曰“守岁” 。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 受中国的影响 , 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守岁的习俗 ,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 , 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 , 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 , 与一家老小熬年守岁 , 欢聚酣饮 , 共享天伦之乐 , 这是中华民族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 , 新的一年开始了 , 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 , 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 , 然后走亲串友 , 相互道贺祝福 。此时的神州大地 , 处处闪光溢彩 , 从初一到十五 , 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
【守岁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守岁的寓意和象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 , 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 , 从掌灯时分入席 , 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 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 ,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 , 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 , 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 , 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 , 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 ,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 , 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
年三十守岁 , 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 , 在远古的洪荒时代 , 有一种凶恶的怪兽 , 人们叫他“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 , 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 , 毁坏田园 , 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 , 腊月三十晚上 , 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 , 不敢睡觉 , 坐等天亮 , 为消磨时光 , 也为壮胆 , 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 , 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 , 祝贺道喜 , 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
这样过了好多年 , 没出什么事情 , 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 , 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 , 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 , 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 , 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 , 火光通红 , 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 , 年兽转到此处 , 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 , 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 , 每至年末岁首 , 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 , 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