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与夏朝的年代那个久远 三星堆文化与夏朝的关系

说起三星堆遗址,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整个遗址分布的面积有着12平方公里,距离今天已经有着5000年到3000年的历史了,是截止目前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群 。三星堆的意外被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其证明了长江流域以及黄河流域都同属于中华文明的母体,被称之为“长江文明之源” 。
1929年当地农民燕道诚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 。这件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 。这也是首次对三星堆进行考古发掘,而且得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但是由于日军侵华,挖掘工作被迫停止,直到新中国成立,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才再度进行了考古挖掘,到今天为止,先后进行了13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而且每一件文物都精美异常,让人惊叹不已 。
5000-3000年这段历史属于什么时期呢?这段时期查阅史料可以发现,刚好和新石器时代末期到商朝这段时间吻合 。而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早前因为一直没有有关夏朝的文物被发掘,所以夏朝是否存在成了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毕竟一个王朝存在几百年,不可能没有留下蛛丝马迹,直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菜叶网,如今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而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 。
由此可见三星堆遗址的时间和夏朝的时间基本是吻合的,两者应该是有极其深厚的渊源,但是在三星堆被意外发现之前,史书上根本没有三星堆的相关记载,而且这些文物上也没有文字记载,是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古蜀国王朝 。对于这个王朝,我们现如今还是知之甚少 。即使是在史书上,对它的记载也是寥寥无几 。对古蜀国人曾经创造了怎样灿烂的文明只能靠今人的想象 。不过三星堆遗址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古蜀国的文物 。
根据发掘文物的研究发现,三星堆文化在夏朝之后,而且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封口盉、鬶、觚、高柄豆,铜牌饰等来看,三星堆文化与夏文化应该有渊源关系 。另外从地理上来看,夏文化从中原地区流向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中间再与蜀文化交流融会、互补互融,从而产生了三星堆文化 。抛开三星堆文化与夏朝深层关系,仅从它们表层的文化传播关系来说,夏文化是传播主体,三星堆文化是受体 。也就是说,三星堆的形成是夏朝文化传入古蜀国,然后古蜀国结合当地的地缘文化而创造出来的比较另类的三星堆文化 。
《华阳国志》中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也就是说当时的青铜面具的样子被称为“纵目人冢” 。这里让人觉得很奇怪,难道那个时候存在一只眼睛突出的人种吗?不然如何解释呢?也因为这样产生了很多;离奇的猜测,国外很多学者更是认为三星堆来自外星文明,5000年前,在北纬30度附近散落着一些外星,因为飞船坠毁暂时无法离开地球,这些人教会了当时地球人很多太空知识 。几百年后,这些人修复了百慕大月球虫洞后,在月球上登船离开了太阳系 。否则,别的文明都能找到痕迹,就三星堆留下无数闻所未闻文明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们给出的证据就是石器时代,玛雅人对天体、星球所熟知程度;非洲原始部落天罡族对整个银河系了解,充分说明了曾有地外文明为他们讲述过这些知识 。否则,目不识丁的原始人类,从何而来如此多的天体物理知识 。
另一方面是古蜀人在雕刻这些青铜面具的时候也没有过多夸张的刻画和描写,但是青铜面具的面向和现代人相差实在太大,但是因为这些出土的文物是专家们闻所未闻的,也没有史书有这方面的相关记载,所以研究上也没有太大的进展,但是三星堆和夏朝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挖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三星堆的古蜀文明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
【三星堆与夏朝的年代那个久远 三星堆文化与夏朝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