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女人为什么以胖为美 唐朝审美真是以胖为美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审美 ,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长恨歌》中有言:“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其颜值自然是当时一流 , 关于这一点 , 从未有人怀疑过 。不过 , 考虑到唐朝的审美观 , 关于杨玉环的体重 , 也引发了诸多质疑 , 难不成 , 她并不是个婀娜多姿的美女 , 而是个贪吃的“小胖妞”么?
初唐时 , 人们的审美观也没有发生变化 , 大多秉承了前代遗风 。法宣曾在《和赵王观妓》中言道:宫里束细腰;刘希夷在《公子行》中亦言:愿作轻罗着细腰 。由此可见 , 初唐时期的女子仍以“细腰”为美 , 于是便可推测出 , 当时的女子并不以胖为美 。然而没过多久 , 唐人的审美观就发生了变化 , 据《旧唐书·外戚传》记载:“公主丰硕 , 方额广颐 , 多权略 , 则天以为类己 。”这是一段关于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外貌的描写 , 从字里行间便可看出 , 她们的体态已经偏向“丰硕”了 。
众所周知 , 武则天之所以会得到“妩媚”的称号 , 完全仰仗颜值 , 当然了 , 她丰硕的体态绝对是加分项 。所以说 , 起码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 , 唐人的审美是以“面部丰腴 , 体态略胖”为主的 , 而且这一理念逐渐在民间普及 , 为了变美 , 原本瘦弱的民女也一个劲地增肥 。不过 , 唐人的审美观是如何改变的呢?关于这一点 , 其实陈寅恪先生已经做了解释: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皆是胡种 , 而非汉族 。
所谓“胡人” , 也就是北方边地人民 , 长期的马上生活使他们拥有了一个健壮的体魄 , 在身体外形方面 , 他们要比中原人宽壮硕不少 。李家坐上皇位之后 , 开始传达这一理念 , 也就是“以丰肥壮硕为美” 。另外 , 皇帝的喜好也往往影响着天下人的做法 , 历史上有一句名言:楚王好细腰 , 宫中多饿死 。那些一心想嫁入皇室的女子 , 菜叶网 , 拼了命地讨皇帝欢心 , 不成想 , 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
相比之下 , 李氏的审美观还算好的 , 起码女人不用为了减肥饿肚子 。还有 , 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 未曾婚嫁的女子也不必“大门不出 , 二门不迈” , 禁锢少了之后 , 身子骨也得到了锻炼 , 心态也会随之便好 , 也许这便是所谓的“心宽体胖” 。再说杨贵妃 , 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她身高体重的明确记载 , 所以笔者只能从一些细枝末节处推敲一下 。
首先 , 唐人曾绘制“贵妃出浴图”而画中的杨贵妃 , 确为一个丰腴的美人 。其次 , 成语“环肥燕瘦”的主人公之一也是杨贵妃 , 她和赵飞燕一胖一瘦 , 刚好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者 ,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温泉水滑洗凝脂 , “凝脂”二字便体现了杨贵妃的丰腴 。最后 , 关于杨贵妃的体重 , 根据众多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判断 , 她的身高大约为164cm , 体重在120~138斤 , 尽管现代社会奉行“美女不过百” , 但是在唐朝 , 却正好反过来了 。
话虽如此 , 但唐朝却不是“以胖为美” , 准确来说 , 应该是“以丰腴为美” , 当然了 , “丰腴”二字的意思相信大家都懂 , 笔者也就不多加赘述了 。
【唐朝的女人为什么以胖为美 唐朝审美真是以胖为美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