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严格地说 , 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作教育 。若不是着眼于素质 , 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 就只可叫作培训 , 不可妄称教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 , 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 , 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 , 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 。然后 , 把它放在枕边 , 细细地研读 , 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 。今天 , 我做在电脑前 , 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 , 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 , 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 , 仿佛又一次和__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 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 , 激情的脉动 , 诗意的挥发 。
是啊 , 在书中 , 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 , 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 , 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__老师携着一颗爱心 , 走进学生的心灵 , 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 。在书中 , 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 , 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 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 , 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 , 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 , 教师远在学生之上 , 但就人格而言 , 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 , 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为万同的转变 , 与王铜的沟通 , __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平等 , 这种民主 。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 , 未免太绝对了些 。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 , 为了“严格要求”学生 , 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 , 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 , 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 , 不是不平等的爱 , 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 。让我们象__老师那样 , 在爱中体现民主 , 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 , 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轻轻地读着这句话 , 我内心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钦佩油然而生 。尽管如今的教育形势与他所在的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 , 对今天的教师而言 , 丝毫不过时 。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凝聚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巨著中 。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 , 恳切地与读者谈心 , 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读着此书 , 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 , 他循循善诱 , 给我排忧解难 , 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 ,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 , 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 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 , 来听课的人很多 , 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间写点记录 , 以便像往常一样听完课后提些意见的 , 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 , 竟连记录都忘记了 。他们坐在那里 , 屏息静气地听 , 完全被这位历史老师的课吸引住了 , 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 。课后有听课的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 , 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 , 总的来说 , 对每一节课 ,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 ,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 或者说现场准备 , 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
初听这句话 , 我十分诧异 , 因为很多教师 , 包括自己在内 , 每次在上公开课前都已经将一堂课的教案背得滚瓜烂熟 , 准备的时间 , 可能是几个星期 , 几个月 , 但往往不需要所谓的一辈子的时间 。课堂完全按照预设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 却忽视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 , 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 。只有这样 , 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 。
读大师平凡朴实的语言 , 如品香茗 , 默默引领着我们的教育思想 。那串串宝典般的教育心得 , 如降甘霖 , 时时启迪着我们的教育智慧 。
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 , 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 , 拥有千百人的爱戴 , 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三年的教学生涯 , 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 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 , 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 , 就是完善生命 。
一、教师的快乐 , 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 , 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 , 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 , 因材施教 , 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 ,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 , 学以致用 , 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 , 著《师说》 , 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 , 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 , 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 , 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
这些教育家 , 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 , 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 , 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 , 我的心更加透彻了 , 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 , 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 , 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 , 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 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 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 , 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 , 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 , 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
特别是在课堂中 , 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 , 甚至是率先垂范 , 做学生的榜样 。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 , 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 , 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 , 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 , 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 , 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 , 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 , 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 , 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 。我想 , 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 ,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二、教师的崇高 , 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具有高尚的的师德 , 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 , 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 , 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 , 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 , 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 , 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 , 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 , 我也曾刻意仿效 , 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 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 , 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 。在教学中 , 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 , 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 , 我也自觉“遵规守章” , 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 。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 , 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 , 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
也许 , 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 , 在学生眼里 , 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 , 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 , 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 , 常把心里话告诉我 , 向我诉说烦恼 , 向我倾诉困难 , 近四年中 , 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 , 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 , 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 , 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 , 这种崇高 , 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 , 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 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三、教师的成功 , 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 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 , 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欢迎您访问 , 欢迎您访问 ,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 , 学生也是人 。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 , 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 , 做人贵在“求真” 。只有“真”才是美 , 只有“真”才会善 。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 , 一直以来 , 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 , 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 , 以“严于律己 , 宽于待人”为原则 , 我觉得 , 作为一位教师 , 首先必须做到:
1、说到做到 , 从不失信;
2、言传身教 , 以身作则;
3、尊重学生 , 一视同仁;
4、讲求效率 , 仔细认真;
5、严于律己 , 宽于待人;
6、精读细讲 , 教学相长 。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 , 体会特别深刻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 , 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 。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 , 不断积累经验 , 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 , 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 , 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 , 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 , 到学生中去 , 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拜读完 张康桥老师的处女作《为什么做教师》 , 掩卷深思:这本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
时代是发展的 , 教育是变化的 , 思想是流动的 。一成不变的教育和布寺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 。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 , 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 发展我们的观点 , 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着 。
现在 , 新型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 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与冲击 。只要看看本书各章节的标题——“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生命做教师” , 我们就能看到一种态度:教师无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 , 但又时刻不忘生命与国家的需要 。虽然作者也没有解决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说书中“各种需要”之间的悖论所带来的困惑 , 但给身处各种困境中的教师指出了一种思考方向 。更为重要的是 , 放眼社会、不忘责任、积极思考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人生姿态 。因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 , 都能够成为一位大众的教育哲学家 。这样的教育者 , 也许不能名垂青史 , 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实践的真正主人 , 一定是他自己时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
结合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 , 第一章“为学生做教师”给我的感触是最深刻的 。本书让我认识到 , 教师的本质是为学生发展服务 。教育本来就是谋求幸福之学、引领高尚之学 。因此 , 学校本来就应该是“首善之区” , 因此 , 作为教师 , 我们必须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教会孩子为别人服务 。
作为教师 , 我们应该对许多细节进行反思 , 需要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 , 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 , 我们不能理解为学生偷懒 , 不用心 , 而应该理解为教室布置的作业不合适或者工作没有到位 。实际上也确实有学生是偷懒或者不用心 , 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 , 把问题归因于教师 , 教师就要不断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唤醒学生、帮助学生 , 这样的爱 , 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 , 这样的教育过程才更具有德育性 , 更有品位 。与此同时 , 教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 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
在课堂上 , 我们经常会发现 , 由于学生生气勃勃、充满朝气 , 一有机会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声嚷嚷 , 并且相互“传染” , 这时 , 有的老师县表扬一些较好的 , 然后批评甚至训斥一两个“闹”的最凶的 , 像我就会说“请大家安静下来”;
或板着脸不说话 。然而 , 过不了多久时间他们就会忘记教师的“教育” , 逮到机会又“故态复萌” , 教师只好又以类似的手段恢复秩序 。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 , 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 , 认为这是学生精力十分充沛 , 并且把学生的这种“生命活力”引导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要求、批评、威胁等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 , 不是选择满足教师的需要而是选择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 。这时 , 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 从而进行学习 ,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 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篇章 ,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创造轻松和谐课堂氛围 , 让学生觉得上课就好像在做游戏一样 ,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本领 。从而 , 通过这一过程 , 使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 , 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
学生是活的精灵 , 他们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 , 他人的尊重 , 作为与学生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师 , 我们要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 , 重视学生的感受、需要 , 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 这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同样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观念 , 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转换思维 , 努力做一位让人满意的教师 。
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书 , 一道彩虹 。既明亮 , 又多彩 。读书 , 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 , 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 。读完书 , 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 , 潜心钻研 , 勇于探索创新 ,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对有效的教学而言 , 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 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 , 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 因为传达知识的能力绝非简单地了解知识 ,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尽管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才华横溢、知识渊博 , 但教起学生来却捉襟见肘 , 条理紊乱而词不达意 。所以掌握教学技能对一个教师来说便成为关键所在 。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来完成教学任务:激励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评估先前知识、有效地表达观点、考虑学习者的各种特性、评估学习结果 , 以及复习等 , 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些任务完成的多寡 , 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 亦即决定了“好”与“坏”的关键 。
人们常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 , 教师先得有一桶水 。”而这桶水永远都装满鲜活可口的圣水 。我崇拜窦桂梅老师 , 记得在一书中曾写道窦老师在平时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 , 并做好读书笔记 , 几年来记的笔记有10万字之多 , 多篇发表 。正是在她不断的学习、符号学中 , 自身修养日益提高 , 才能在工作中高瞻远瞩地指导实践 。
这使我想起了宋代学者朱熹的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活水不正是我们发展提高的最关键所在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 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 , 乐在其中 。”我们青年教师是二十一世纪教坛的主力 , 继往开来是我们使命 。用我们的不懈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永恒的执着去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 才能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 ,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 才会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 ,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 我们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 , 如英语、计算机等等 。乐在学中 , 乐在超越自我之中 。
【教育专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