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

当仔细品读一部教育相关的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心得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5篇,以供大家参考!
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篇1
【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 。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 。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 。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 。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 。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 。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 。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了北京一位叫名李圣珍的老师 。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 。但是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 。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
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篇2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 。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 。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 。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 。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 。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 。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
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篇3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 。”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 。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 。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 。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 。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
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篇4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 。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 。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 。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 。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 。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
智慧来自了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工作总结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
智慧来自善思 。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 。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 。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 。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 。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 。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 。反思,是改进的源泉 。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 。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 。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个人简历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
教育读书心得2022通用的篇5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 。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 。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 。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 。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 。慢慢地,我被吸引了 。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 。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 。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 。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 。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 。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 。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 。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 。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 。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 。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 。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 。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
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 。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 。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 。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 。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
可以这样说,《美术学科教育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帮助启发了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最后,我建议未看此书的老师们,不妨抽点空,看看此书,因为它确实给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