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篇1
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 。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 。(教师)
3.大雁图片 。(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
5.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
1.天气凉了 。
(1)学习生字“气” 。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
气汽天() ()水 空()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
2.树叶黄了 。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 。(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 。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
(2)学习生词“树叶” 。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
(4)拓展词语 。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
(5)了解“片”的字理 。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一片() 一片()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
4.齐读第1自然段 。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
2.学习第2自然段 。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 。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
大:象形字 。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组词:飞机、飞鸟 。
会:认识“人字头” 。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 。组词:开会、学会 。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 。“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 。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 。(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 。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 。组词:秋天、秋季 。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 。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
4.齐读第3自然段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
2.学习“了”字的书写 。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
(3)教师范写 。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
(5)教师巡视指导 。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 。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 。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
2.指导书写“人” 。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 。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
(2)学生练习 。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 。要先写长横,再写“人” 。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指导,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 。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 。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
2.找部首游戏 。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 树 叶 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
设计意图:创设了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词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 。这对学习生字的读音、生字的组词、新学部首都起到了巩固、复习作用 。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 。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
(3)练习背诵 。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
3.小组内交流 。
4.全班内展示 。
5.说话练习 。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 。激发并拓展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设计意图: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板书设计:
秋天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篇2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拉萨的相关资料 。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
3、出示课题: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 。
1、过渡:拉萨的天空究竟是怎样的湛蓝、透亮?让我们闭上眼睛,乘坐飞机前往遥远的拉萨——
(1)拉萨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
(2)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一组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拉萨天空的美景 。学生边看边赞叹——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太美了!可谓触景生情,情不自禁 。)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导想象:小游客们,站在这湛蓝透亮的天空下,你最想做什么呀?
(2)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你这样的心情?
(3)指名读: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告诉大家?师评议:啊,这天空可真蓝!把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
3、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可是,让我们移不开目光的又何止这些呢?拉萨的天空那么美丽,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
a请小朋友反复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b学生交流 。
c出示图片,小结:你们看,天空多蓝啊,好象眼前的一切都被这蓝色包围着,浸润着,蓝天离我们显得那么近 。
d指名读 。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
a“这话”是什么话?从“这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蓝天真能洗脸吗?“这话”妙在哪儿?
b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片湛蓝,你有什么感觉呀?
c是呀,但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啊,难怪人们要说这话这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谁来和他比一比!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了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
a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b展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还会有些什么呀?
c师语言描述: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把这句话读得美美的 。自由练习,指名读 。
d过渡: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 。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在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让我们神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三自然段) 。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
a自由轻读,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布达拉宫图片,指名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
c师作介绍: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 。(出示卡片)你们看,它耸立在山顶之上,头顶着蓝天,你有什么感觉呀?
d朗读指导: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男生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 。
(4)小结: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
4、学习第五自然段 。
(1)出示图片:小游客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 。
(3)齐读 。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
三、诵读课文,传达拉萨天空之美
1、创设情境,自主诵读 。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拉萨,欣赏并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 。现在有一批游客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呢?你可以选择一部分向游客做介绍 。先自己准备一下 。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 。(让听课教师扮演游人,学生向听课教师介绍 。)
(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对听课教师(游客)做介绍,这实际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但这远比单纯的背诵课文要生动得多 。同时,这也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安排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课后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仿写家乡的一景)
(自主选择作业,是为了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大家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 。)
【板书设计】湛蓝
7、拉萨的天空透亮
让人神往
[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 。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
课始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 。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并配以诗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唤起他们学习的情趣 。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
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 。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 。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她!”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3) 的精神 。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方法 。
2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 。
二、重点、难点
(1) 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
(2)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 的表达方法 。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 。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 。③真是“惟妙惟肖” 。)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
(2)指名读,教师指导 。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 。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 。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 。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 。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 。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 。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 。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自豪地读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藏品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篇5
教材分析: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童话 。这篇作品从形象塑造上来说,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一个形象“蚂蚁”,而且发生在这个形象身上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小字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节,因为作家的构思非常巧妙,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了必然的故事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 。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成为本课的重难点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童话 。
2.教师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 。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书本里的蚂蚁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神奇有趣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
(一)初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
2.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
(二)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
1.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
2.教师检查认读字词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花蕊、陈旧、细碎、密密麻麻、挺乐意、封面 。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
“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
教师仍然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学习书写 。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如何把字写好看 。教师重点指导“喂”和“碎”的书写 。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
1.同桌互读课文 。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全班同学交流 。
交流预设: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会走动的小字 。
四、整体感知文本,走近童话的人物 。
(一)课件出示读文提示 。
1.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 。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
(二)问题预设:课件出示 。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 。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课件出示教师总结
五、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来复述课文 。
六、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 。
1.阅读一些经典童话 。
2.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
《诗人》说课稿
一、 说教材 。
1、 说内容: 《书本里的蚂蚁》。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简单浅显但情节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时代 感,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前两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一只小小的蚂蚁,因为在一朵小花里睡觉, 在浑然不觉中,被一个路过的小姑娘把这花儿采下 。它随花一起被夹进了书本里,变成 了扁扁的蚂蚁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通过精巧的构思,把“书本里的蚂蚁”这个拟 人化的形象表现得那么灵动而又神奇 。一本陈旧的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 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这些文字因为 过着快乐多姿、充满诗意的生活,让书天天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魔力”。神奇的蚂蚁,可爱的文字 。它让我们感受到另类童话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 文字的魅力 。
3、教材编排特点: 《书本里的蚂蚁》 被安排在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儿童生活” 在 这个单元主题的引领下,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着眼于童心、童趣和特殊的童年经历 。有的读来清新儿愉悦,如和小伙伴一起享受“糖人”的甜蜜回忆,有的读来神秘而新奇, 如书本里的小蚂蚁到底是谁?他们有着哪些奇妙的经历?还有的带来沉重与思考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 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童年生活里的 无穷乐趣,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抒写生活 。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蕊、陈” ,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想象,读写结合,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 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 。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 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二、学情分析: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 。学生经过 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 习的热情一定很高 。但对文中故事情节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较为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 导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深入理解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回忆和向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三、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
3、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
4、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
5、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
四、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
1、这节课的导入,我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 面,一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蚂蚁怎么到书本里了?到书本里后小蚂蚁又发生了哪些故 事?那只小蚂蚁是谁?如果学生说得很多,那么就在最后明确:我们本课重点要弄清前 面两个问题,以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更加明确 。
2、介绍作者 。我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 。
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 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
1. (出示课件)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准确标注生字生词的 读音 。
2.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圈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
3.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交流记字方法;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
(如: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 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 、 “密密麻麻” 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趴” 、 “喂” 等通过动作体会理解 。)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 、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蚂蚁怎样走进书本的?
生: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 本 。
师:从此,小蚂蚁就在书里安家落户了,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把相关的 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
预设
1.书本里的字会讲话有趣 。学习 3--6 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字与小蚂蚁的对话,听到这些话,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或要问的吗?
2.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 。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说什么?怎样做?
3.小蚂蚁和字天天做运动,旧书变成了新书,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 。
师:会走路的字会让旧书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做一个文字小游戏,让学生领会会走 路的字带给这本书每天的新奇变化 。从而让学生对文字的生命力有一种新感觉 。
a.妈妈给我梳小辫 。
b.他同意我也同意你怎么样 。
(四) 、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
1.读完故事,你认为书本里的蚂蚁指的是谁?为什么?
2.你喜欢书本里的蚂蚁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现在,你再看看这些书本里的文字有什么感觉?
4.观看《狮子王》动画片段 。
5、这些书本里的蚂蚁可爱吧,让我们加入它们的行列中,一起游戏,把我们生活 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记下来,也可以大胆创造,编写出你独特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共 同分享快乐与甜蜜!
活动一:根据蚂蚁的图片,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
活动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
情境一:叶子
情境二:大树 大河 月亮 山洞 蚂蚁 小白兔 猴子
(五) 、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
1、 《兔子的胡萝卜》。
2、推荐阅读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 《住在雨街的猫》以及《想走的树和想留的 兔子》。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