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8篇

数学逻辑专注在将数学置于一坚固的公理架构上,并研究此一架构的成果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1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
3.结合排队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 。(律动开火车,多媒体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说明:律动时,要让学生模仿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 。]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 。(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说一说 。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 。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 。同时,要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 。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
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
2.指名在电脑上进行涂色操作 。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说明:给灯笼涂的颜色不作统一要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要求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 。在区别4个与第4个时,如果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
活动4:我说我家 。
1.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
2.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
如: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
活动5:猴子捞月亮 。
1.快看,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
2.说一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3.小组讨论: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数,再从上往下数,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
活动6:课间律动操 。
1.挑选领操员 。(每组各派1名学生排队上台领操)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模仿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
提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得少于3分钟 。]
活动7:赛车比赛 。
1.小朋友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 。接着,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 。(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说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交流等 。]
四、总结评价
活动8:满载而归 。
1.小朋友们今天在动物园里玩得开心吗?不过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去 。(律动开列车游戏)
2.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能说一句含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3.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说明:在说几和第几时,要启发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在课末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既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甚至可以评价老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 。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 。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 。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 。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 。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3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__-6-11
授课时间:20__-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 。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 。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 。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 。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4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
难点:
学会分类方法 。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
(二)学具:10根小棒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 。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 。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 。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 。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 。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 。(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 。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 。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 。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 。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 。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 。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5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

学生独立表演 。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 。(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
四、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8篇】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 )=30
( )+20=30( )+10=15(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 。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 。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 。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 。(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 。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 。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 。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 。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
三、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
B 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
四、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
六、作业
1.书p15 1、2
2. 《自主练习》p6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