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基础是什么字体,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是什么意思( 二 )


钩,用中指第一个指节的指肚前端从外面往里“钩”住笔管 。
顶,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顶”住笔管 。
扶,小指紧靠无名指,“扶”着无名指向前“顶”住笔管 。
在我们明白了指实掌虚的作用之后,为了学好书法,还要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知识--执笔的位置与执笔的松紧等 。
我们可以将笔管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执笔靠下,笔的活动范围小,运笔就穏健 。执笔靠上,笔的活动范围大,运笔就灵活 。那么执笔时究竟靠近那个部位好呢?这要根据所写字体风格及字的大小来确定 。一般的说以字体来区分,写篆书、隶书和楷书,执笔宜略低,低可稳健;写行书或草书,执笔可略高,高可灵动 。以书法风格来区分,工稳严谨的风格,执笔宜低,豪放洒脱的风格执笔宜高 。以字的大小来区分,写小字执笔宜低,写大字执笔宜高 。
以上所说仅是一般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则 。书写者在具体的书法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书写的执笔位置,以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创作 。
切记,探讨执笔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把字写好,凡是有利于写好某种字体或某风格的都是可行的方法 。
下面再谈谈关于执笔的松与紧的问题 。很久以来,民间盛传王献之学书的故事 。相传他小的时候,一天正在练字,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地来到他的身后,突然抽他的毛笔,竟然没有抽掉,于是,王羲之高兴的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大名气 。这则故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书论著作《书断》中记载了留传下来的,只是个传说而已 。然而,后来的人们多依据他来说明执笔以紧为好,实际这是一种误传 。一味强调执笔紧是失于偏颇的 。执笔紧,易于稳健;执笔松,便于灵活 。但是执笔过紧则不能灵活运笔,使点画受到制约 。执笔过松,则会失去对笔的控制,使点画难以成形 。因此,执笔的松紧要依据所写字体,风格及字形的大小来决定,应以松紧适度为宜,这个度就是在写一种字时能执笔稳健,又挥洒自如 。
2.笔墨运用:
提按 。笔按下去写,笔画就粗,提起来就细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书写过程中,毛笔不停地提按,逐渐形成一种不由自主的跳跃,因而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笔画来 。惟其如此,书法线条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
顺逆 。运笔每写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
起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 。
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笔画中间运行 。为使笔画有力度,有时还要学会“侧锋用笔”,或者涩势前行,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 。
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楷书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
逆锋运笔,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有时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更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 。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 。
正侧 。中锋运笔,笔杆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写出的线条圆润遒劲,挺劲爽利 。侧锋运笔,笔管左右前后偏倒,锋尖侧向纸面,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线条或粗壮老辣,或飘逸秀雅,多用于行草篆隶 。
藏露 。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写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 。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