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是去中心化的吗
DAS 是域名还是账户?DAS 提供了以 .bit 为结尾的符号命名体系,可以在上面关联任意类型的数据 。它既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账户,这取决于我们将 DAS 用于何种场景 。我们通常把 DAS 作为一个账户系统看待,但事实上它完全可以作为域名系统来使用 。应当把域名看作账户系统的一种使用场景 。
DAS 是去中心化的吗?如其名字一样,DAS 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账户系统 。DAS 协议运行在 Nervos CKB 这个架构高度开放的 PoW 公链上 。
同时,DAS 的所有核心组件源代码以开源的形式托管在 Github 上 。
文章插图
阐释学的定义阐释学一开始用于《圣经》阐释,后来越用越广,但仍然是文本阐释 。后来,海德格尔提出“此在阐释”,把阐释学扩展到对人的理解,并且主张从哲学上理解,此在阐释学才是阐释学的首要意义,因为此在阐释学“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类发问所从之出且向之归的地方上 。” 此在不是文本,怎么用得上“阐释”这个概念呢?我想通过区分两种类型的认识,尝试来理解海德格尔的“此在阐释” 。
所谓两类认识,其中一类,被认识的东西是现成固定的,它是什么样子,跟我们怎样认知它无关 。比如勾股定理、万有引力、气温和气压、太阳产生光和热的机制等,有人类认识它,没人类认识它,它都是自在不变的 。我们对它的认识,外在于它的存在,外在于它的所是 。它不因为我们是否认识它,或者怎样认识它而改变 。另外一类认识,被认识的东西不是现成固定的,它跟我们怎么认识它,是否认识它,有着内在联系 。这一类知识中最典型的是自我认识或自我理解 。两个人有同一种缺陷,例如两个人都不那么聪明,一个人对之有所认识而另一个没有,这会使得他们是很不一样的人 。反过来也是一样,两个有同样才能的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两个人会很不一样,以后的发展也会很不一样 。自卑、自以为是、自信,这些都是你之为你的一部分 。自信不仅是你对你的自我认识,它是你这个人的一部分 。自卑也是这样 。
你可能觉得这个例子讨巧,自我认识是反身认识,被认识的与去认识的是同一个存在者 。这里的确牵涉到“同一个”“同一”的辨析,这里不遑开展,但有一点相当确定:自我认识的此在既不能被视作一个现成的存在者也不能被视作两个现成的存在者 。你不能把认知之我和被认知之我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存在者 。
我们且不说自我认知吧,我们来说说幸福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不能脱离我们对幸福的认识 。一个人是否幸福,一个民族是否幸福,这跟这个人、这个民族对幸福的认识有内在联系 。我们很难讨论中国宋朝的人更幸福,还是11世纪的基督教世界更幸福,造成困难的一个因素在于这一讨论必然涉及宋朝人和基督教徒他们自己怎样看待幸福 。一个基督教徒他是怎么理解幸福的?你不能说我不信基督教,所以我根本不认为那幸福 。你可以批评他的幸福观念,但他幸福不幸福,是跟他对幸福的理解连在一起的 。贸贸然用我们今天的幸福概念来判断这两个世代,即使可行,也意义不大 。概括说,一个人是否幸福,一个民族是否幸福,与这个人或这个民族对幸福的认识有着内在联系 。
为了防止误解,这里我要说明,我并不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觉 。幸福不是主观感觉,并不是说,你觉得幸福你就幸福 。幸福感可以是虚假的 。这个女人图谋你的财产,伪装成无比爱你,暗地里已经设好谋害你的圈套,你还以为自己很幸福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可能生活在虚幻的幸福感之中 。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卧,他的乐不是虚假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流俗幸福观来认定他不幸福 。一个人是否幸福,跟他对幸福的认识有内在联系,而这种认识,像所有认识一样,可能是真实的,可能是虚假的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跟他对幸福的理解连在一起,这不是说幸福是主观的,这只是说,幸福不像气温和气压,不管你怎样认识它,都不改变 。幸福如此,权利、女性权利、平等、民主、合理性,莫不如此 。它们不是纯粹的客体,它们随着怎样得到认知而改变 。我们可以用同一个温度概念来讨论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温度,但我们用同一个民主概念来讨论商朝、宋朝、希腊或埃及的社会状况没有意义 。
我们现在说到的这一类认知,被认识的东西并非完全独立于对它们的认知;不仅如此,认识者自身也牵连在这种认识之中 。对幸福、友谊、爱情、平等的不同认知牵连我们自己,这牵涉到对自己的理解,也牵连着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牵连我们的存在、是、所是 。简单说,这类认知是反身的认知 。对幸福、友谊、爱情、正义的理解,或一般对生活、良好生活的理解,都含有反身的维度 。我们不可能考虑何为良好生活而不同时也在考虑自己的生活,不可能考虑何为良好社会而不同时也在考虑自己身处其中的社会 。我们对幸福的理解从来不是对某种外在于自己的东西的理解,我们对幸福的认识不仅跟何为幸福这个问题有关,也跟我自己有关,跟我是否幸福有关 。一个民族这样认识幸福,它就会追求这样的幸福 。你这样那样理解友情,你就这样那样交朋友,你就会跟这样或那样一些人成为朋友 。你对爱情的理解也是这样 。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对自己的何所在有所领会或理解,这属于此在之在 。
这样说来,在这一类认知那里,认知者和被认知者都牵连其中 。这里出现的是双向的牵连 。其实,这两个方面的牵连本来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侧面:幸福之所以不完全外在于我们对幸福的认知,只缘于我们是否幸福无法脱离开我们对幸福的认知 。我们一开始谈到自我认识,担心从这里立论有点儿取巧,因为牵涉到反身 。其实,对幸福的认知、对良好生活的认知,同样都具有反身性,都牵连到自我认知 。反过来,所谓自我认识,从来不是盯着自己的肚脐眼看,我们只能通过理解自己怎么对待朋友、情人来理解自己,只能通过理解自己在社会中怎样自处来理解自己 。再次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自我认识所说的并不是通过感知察觉和静观一个自我点,而是贯透在世的所有本质环节来领会掌握在世的整个展开状态 。”唯当此在了然于它的寓世之在及共他人之在,它才获得恰当的自我认识 。
简言之,有一类认识,既不外在于被认识者,也不外在于认识者 。主流的认识论不关心我们这里所谈的这类认知 。主流认识论讲的是纯粹客体性的认识,认识怎样符合客体,这些客体外在于我们,是已经固定摆在那里的东西 。主流认识论处理的是我们前面说的第一类认知 。实际上,在主流认识论那里没有认识者,就像物理学论文,作者在论文的内容之外,一个公式是否成立,跟谁发现这个公式毫无关系 。海德格尔一上来就跟这样的认识论保持距离,他干脆不谈认识论,在他那里,认识是此在在世界之中的种种方式,是此在和世界连在一起的开展 。他的“认识论”原是生存论的一部分 。你的认知牵连在你的being之中,你的存在牵连在你的认识之中 。说得极端一点儿,你这么认知你自己,你就是这样的自己,你这么认知朋友、友谊,你就是这样的朋友 。
纯粹客体性的认知,跟das Sein无关的认知,海德格尔不感兴趣 。当然,这里牵涉关于存在的“巨人之争”,在主流认识论那里,恰恰是纯粹客体才具有最真实的存在 。就此而言,没有什么跟das Sein完全无关的认知,科学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样态 。海德格尔的书里每一行都写着,此在从来不是一种现成固定的东西,这一点读过一点儿海德格尔的都知道 。所以,此在研究不能采用实证主义的进路,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海德格尔要跟所有这些传统学科划清界限 。此在的探究不是在讨论一个物理课题,从来都是此在的自我认知,是我们的自身探究 。于是,他把自己的此在阐论叫做阐释学 。为什么叫做阐释学呢?阐释学本来用在文本研究上,不是用在人的研究上的 。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这两者相通 。这就牵涉到海德格尔对文本阐释的理解 。
我们可能认为,文本阐释是这样一项工作:那儿放着一个文本,这个文本有一个真实的意思,阐释者努力去发现这个真实的意思,最后,成功的阐释就是符合这个意思,就像实证科学最后要符合它所研究的客体 。这样理解阐释学,就把阐释学视作跟其他科学平行的一门学科了,有一门科学研究物理,叫物理学,有一门科学研究生理,叫生理学,还有一门科学研究文本,叫阐释学 。而海德格尔想说的恰恰是,阐释学在整体上在根本上不同于实证科学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一条主线,是要区分哲学和科学,把哲学从科学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后来,他走得更远,认为哲学在开端处就包含了科学主义的萌芽,他于是不再把自己的工作称为哲学,干脆称为思、思想 。思想区别于科学,科学不思 。当然,这是后话,不过,海德格尔把这个阐释概念从文本阐释扩展到此在阐释,已经是在这一思路上运行了 。
在这里,海德格尔继承的是狄尔泰 。区分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狄尔泰面临的根本问题 。科学革命发生在狄尔泰之前的两个多世纪,但科学研究转变成人类理解世界的主导方式,发生在狄尔泰那个时代 。狄尔泰要在科学主义面前维护精神科学的自我理解,在他那里,本来专用于文本的阐释学转向了哲学阐释学 。依循这样的方向,海德格尔把此在探究视作阐释,就不是那么出乎意料了 。
早在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已经认识到,文本阐释是一种反身认知 。我们阐释一个文本,是要听到文本对我们说了什么,而文本说了什么,不是一种现成固定的东西,在文本面前,听者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听者参与到文本的言说之中 。这个基本思想,施莱尔马赫以来的阐释学家有多种表述 。例如,施莱尔马赫就已经提出文本阐释具有对话性(dialogical character),后世发展了这一思想:阐释不再是阐释者单方面去理解作者,而是作者与阐释者之间的一场对话 。对话把文本和阐释者双方都卷入其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活动场所 。阐释既改变文本之所说,也改变阐释者,在对话中,认知是生存论关系 。
依照这样的阐释学思想,文本当然没有唯一的阐释 。中国人差不多把这当做常识,本来,“诗无达诂” 。但这跟西方传统的真理观念相抵牾,这个传统主张,真理是唯一的,错误可以用不定冠词,a mistake,真理却总要用定冠词,the truth 。文本若没有唯一的阐释,阐释学就不能提供真理,只是阐释者各说各话而已 。在阐释学后来的发展中,的确有不少论者持这类主张,把阐释视作完全主观的、任意的等 。这些后现代思想家中有不少是从海德格尔出发的,不过,这些并不是海德格尔本人的主张,这些主张看似保持海德格尔的方向,但走过头了 。正确的不一定是唯一的,没有唯一的阐释,不等于阐释就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要澄清这些观念,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真理观念,不再把真理性与唯一性混为一谈 。这样的讨论恐怕不是阐释学这个概念所能容纳的 。不管怎样,海德格尔后来不再用阐释学来称谓自己的工作 。
【阐释学的定义,DAS是去中心化的吗】海德格尔的这些思想发展不是今天的主题 。今天我主要讲讲两类认知的区别 。区分两类认知有时候有助于澄清某些思考,但这当然不是说,有一条截然的界线把两类认知区分开来 。这也不是说,世上有两种事物,例如,一类是物理事物,另一类是此在式的事物,前一类要由物理学去研究,后一类要由阐释学或由哲学去研究 。依这条思路,太阳现在好像应该由物理学去研究 。如果太阳仅仅是一个核聚变的装置,它当然就完完全全落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太阳都不只是一个核聚变装置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命因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而繁荣,这些生物中有一种叫做人,他们会因此感恩太阳、崇拜太阳,努力让自己的性情和行为像阳光一样明朗,但他们也会仅仅把太阳视作核聚变装置,只不过这个装置比人类制造的氢弹多上亿万倍的威力 。太阳处在这形形色色的联系之中,唯由于处在这形形色色的联系之中,太阳才是太阳,太阳才作为太阳存在,而不只是一个物理客体 。
今天聚会的主题是阐释学,我希望上面所讲的,对理解阐释学,至少对理解海德格尔的阐释概念,能有一点儿助益 。
推荐阅读
- 秋有明月清泉下一句是什么
- 孩子8岁离婚怎么判
- 三国大时代4龙眼珠在哪
- 开车撞死人怎么赔
- 石花菜热量
- 写给男友生日语录 男朋友生日语录短句
- 久久为功下一句是什么
- 庹怎么读
- 马桶渗水什么原因 马桶渗水什么原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