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岩也叫古塔岩,端砚的历史与由来

朝天岩也叫古塔岩吗
朝天岩不也叫古塔岩,朝天岩,端砚名坑之一 。清代康熙年间开采 。因洞口朝天,故名朝天岩 。砚石呈紫蓝色,质地较细腻 。有青苔斑点,是其独有的特点 。
朝天岩在祁东县官家咀乡马止町,距县城42公里,是个石灰岩溶洞,洞口有“朝天胜境”四字,洞内宽敞,高7米,宽10米,深30米,夏日凉爽宜人,为避暑胜地 。洞外狮岭对峙,气势雄伟,是县名胜之一 。
端砚的历史与由来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 。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 。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 。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 。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 。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 。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 。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 。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 。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 。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 。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 。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 。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 。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
端砚有哪些代表石品老坑
端砚石产区位于肇庆市郊羚羊峡南岸端溪水东边一逼视产也奇怪,以端溪水为界,其西石质低劣,不能作砚材;以东石质优良,端砚各坑星罗此间,老坑就在端溪以东,邻近溪水江处 。沿溪而上,位于端溪东侧的山麓,山腰或山坳间有坑仔岩、麻子坑、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青点岩、冚罗蕉等.这个端石矿产区分三个矿层,老坑属第一含矿层,位于含矿段的最下部,仅有老坑洞,别无他洞 。老坑砚石岩性: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 。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 。把“重与轻”,“刚与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之中,这是有根据和有道理的 。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比原来的感觉要轻些 。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老坑砚石的确质地坚实而又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假如用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 。这些特点是因为老坑砚石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所以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缺少铿锵之声 。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作用,所以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老坑砚石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是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的缘故,故使老坑砚石如此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