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是林则徐还是左宗棠【坎儿井为什么废弃 ,坎儿井为什么修建暗渠?】
文章插图
坎儿井是林则徐 。林则徐面对现实 , 他并不为个人的坎坷唏嘘嗟叹 , 而是满腔愤怒地写下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趋避之 。他一心勤政为民 , 相忍为国 。”当地农民为了表彰林则徐对开凿坎儿井的贡献 , 把坎儿井称为“林公井” 。数年后 , 清朝一品大员左宗棠步林公后尘 , 肩负起开凿坎儿井重任 , 造福于民 , 流芳百世 。
为什么要建坎儿井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 也是当时有名的水利专家 , 曾领命钦差大臣前往新疆南部履勘垦务 , 行程万里 , 足迹遍及新疆的北部、南部和东部 。在他的推动下 , 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条 。鄯善七克台乡现有60多条坎儿井 , 据考证多数是林则徐来吐鲁番后新开挖的 。像林则徐那样亲自与百姓一起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事 , 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为了纪念林则徐推广坎儿井的功劳 , 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之为“林公井” , 以表达对林则徐的崇敬仰慕之情 。坎儿井的现状近代文献中明确提到新疆坎儿井的存在见于和瑛《三州辑略》卷3 , 记载了嘉庆十二年(1807年)吐鲁番地方有人“情愿认垦雅尔湖潮地一千三百四十亩 , 请垦卡尔地二百五十—亩 。潮地每亩缴纳租银四钱 , 卡尔地每亩缴纳租银六钱” 。所谓“卡尔地”即指坎儿井所浇灌之地 , 因其灌溉可靠 , 收益大 , 故租银高于潮地50% 。另据雍正十二年(1734年)傅鼎及阿克敦使准噶尔时随行人员记载:“自哈密起身 , 住苏门哈尔灰城 , 此站约七十里 , 路平易走 , 路傍俱依田亩、放水池子” , 苏门哈尔灰城 , 住喀托博克地方 , 此站约百里 , 路平 , 亦有田亩、放水池子” 。上文两次提到的“放水池子” , 当即“涝坝”别称 , 是坎儿井出口的蓄水塘 。以此推断 , 坎儿井出现时间应更早 。新疆坎儿井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 , 乌鲁木齐都统廉敬建议:“在牙木什(即雅木什)迤南地方 , 勘有垦地八百余亩 , 因附近无水 , 必须挖卡引水 , 以资浇溉” 。但无进—步实施记载 。在近代提倡和推广坎儿井最有力和影响最大的人物则首推林则徐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遣戍伊犁途中 , 在距吐鲁番约40公里处看到坎儿井 , 当时十分惊讶 , 询问后知其利益便极为主张推广 。这在他的日记中记录十分明确:“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十九日 , ……二十里许 , 见沿途多土坑 , 询其名曰卡井 , 能引水横流者 , 由南而北 , 渐引渐高 , 水从土中穿穴而行 , 诚不可思议之事 。此处田土膏腴 , 岁产才棉无算 , 皆卡井之利为之也” 。当时的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在筹划伊拉里克开垦事宜的《经久章程》中写道:“查吐鲁番境内地亩多系掘井取泉以资浇灌 , 名曰“卡井” , ……其利甚至 , 其法颇奇 , 询为关内外所仅见 。此次垦地不无高卑之田 , 难令渠水逆流而上 , 应听该户于盐卤空间之处自行出入挖井” 。这段文字一是说明坎儿井的利益很大值得推广 , 另外也说明坎儿井可以浇灌“高阜之田”的重要作用 。在林则徐到新疆办水利之前 , 坎儿井限于吐鲁番 , 为数30余处 , 推广到伊拉里克等地又增开60余处 , 共达百余处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林则徐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另一次新疆兴建坎儿井的高潮便是光绪六年(1883年)左宗棠进兵新疆以后了 。光绪九年(1886年)建新疆行省 , 号召军民大兴水利 。在吐鲁番修建坎儿井近200处 , 在鄯善、库车、哈密等处都新建不少坎儿井 , 并进一步扩展到天山北的奇台、阜康、巴里坤和昆仑山北麓皮山等地 。民国初年 , 新疆水利会勘查全疆水利 , 重点对吐鲁番、鄯善等地坎儿井工程进行了规划提出开凿新井和改造旧井的计划 , 以吐鲁番县、鄯善县、库车和阜康县为重点 。以吐鲁番为例 , 当时调查结果:“河水居其三 , 坎水居其七” 。查吐鲁番旧有坎儿井800余道 , 实有水600余道 , 鄯善约360道 , 库车100余道 。这与1944年调查数字有较大差距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吐鲁番地区311.33公顷土地中 , 有50%是坎儿井灌区 。到1957年前共有有水坎儿井1237条 , 流量为17.86m3/s灌溉22667公顷 。当时各公社(乡)均有挖坎专业队并制定了“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的“五定”制度 。常年对坎儿井进行捞泥、维修、延伸 , 保证坎儿井出水量逐年增加 。
推荐阅读
- 愿老人身体健康句子
- 猫的尾巴能拽吗? ,猫的尾巴可以扯吗?
- 支气管炎最怕三种水果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小孩支气管炎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 怎样知道对方在哪个位置
- 手机怎样连接卫星监控
- 微信如何拍了拍
- 无他相机怎么去水印
- 莫泰168和如家会员卡能通用吗
- 牛奶炖雪蛤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