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中文“幽默”是从英国泊来的 。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 , 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 , 并一直沿用至今 。
【中文“幽默”是从哪个国家泊来的 幽默一词出自哪国】中文“幽默”是从英国泊来的 , 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 。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 , 对此 ,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 , 张继平介绍说 , 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 , 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 。
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 , 书中普议及“humor”一词 , 并将其音译成“欧穆亚” , 认为“欧穆亚”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 但并未展开论述 , 以后也未再议 。1924年 , 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 , 定“幽默”为“humor”的汉译名 。因此 , 从严格意义上讲 , “humo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应该是王国维 , “humor”进入中国已整整100年 。
据了解 , “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 , 孔静幽默 。”此处的“幽默”意为“幽默无声” 。然而 , “幽默”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 , 与古汉语词语“幽默”并无关系 。只是随着“幽默”一词新义的淬 , “幽默”作为古汉语词语的本义逐渐被新义所取代 。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 , 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 , 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 , 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 。与粗鄙的笑话不同 , 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
林语堂把“humor”译为“幽默” , 当时许多文化名人也持有异议 。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 , 而觉该译法不妥 。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 , 有“光说不做”含义 。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 , 又觉不够确切 , 且有轻浮之嫌 。后来 , 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 , 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体 。最终 , 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 , 一直沿用至今 。
自20世纪20年代起 , 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 , 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 , 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论 , 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 , 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 。
χυμ词源含义:英语、法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古希腊医学 , 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 , 称之为“χυμ”(chymos) , 大意是指汁液 , 它们包括血、黄胆汁、痰及黑胆汁 , 抑郁是由于体内“黑胆汁”过盛所致 , 而解决方法正是开怀大笑 。英国人以Humour一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 , 1924年林语堂按照英文翻译成幽默一词 。
英语中的humour也可写作humor , 但两个词又有所差别 。而且 , 在西方世界中 , Humour一词并不一定都含有有趣的意思 。法文中的humour(或写为Humeur) , 是指心情 , 而不存有幽默之意 。剑桥大学解剖学家约翰·赫非特(John Hadfield)认为 , 虽然人类已开始掌握愤怒、抑郁的机制 , 但对发笑的认识仍十分有限 。为什么我们看见政客在电视上打喷嗤会发笑 , 依然是个谜 。
推荐阅读
- 猫爪热指的是什么?
- 六耳猕猴为什么问孙悟空,去如来佛祖那辫别真假,你不会后悔吗?
- 英国可卡犬怎么不叫
- 一般泡奶茶用什么红茶好
- 《西游记》中假美猴王为啥六耳猕猴,怎么没有发现那六只耳朵?
- 红菜苔第一次什么时候采摘
- 植物的遗传密码可不可以修改?
- 微商护肤品晚安语录
- 介绍一下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