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各种鸟雏的出壳活动规律,对人工辅助出壳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雏鸟破壳前一般都可听到啄壳声和鸣叫声,此时表明雏鸟的喙已穿过气室,开始肺呼吸 。若已超过破壳时间雏鸟仍未敲开蛋壳,可能是喙接触不到蛋壳或雏鸟较弱,无破壳能力 。此时可在喙闪动的气室处人工破一小孔,注意破裂的壳内膜是否附着于喙上,特别是鼻孔上 。此时应小心地用消毒干净的镊子把内膜和喙分离,露出鼻孔,动作要轻,不要破坏壳膜下的血管 。蛋壳破一小孔后,水分易蒸发,可用注射器滴入几滴与孵化同温度的生理盐水,以保持湿度 。湿润的壳内膜可见到尿囊上分布的血管,若血管完全干枯,说明雏鸟卵黄已进入腹腔,可剥去气室周围的蛋壳和壳内膜,并湿润壳膜边缘雏体,一般情况下雏鸟能挣扎出壳 。若血管新鲜,则尿囊血循未中止,说明卵黄尚未收入腹内,雏鸟还不到出壳时间,需继续孵化,并保持胚胎湿润,同时应观察血管的退化情况 。一些雏鸟经过一段时间后仍能旋转出壳,若血管完全干枯退化、尿囊枯萎,雏鸟仍无力挣扎出壳,则可按前述方法剥去气室蛋壳和表面内膜,将头轻轻拉出壳外,让其自己出壳或完全将其剥开 。
(二)人工育雏
对野外捕获或孵化出的雏鸟的进行人工饲养,掌握相应鸟种的营巢行为、栖息地环境及食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日龄越小的雏鸟饲养难度越大 。自然孵化条件下,雏鸟出壳后仍需由亲鸟坐巢孵雏以维持其体温 。人工育雏环境条件下,对雏鸟保温是必要的 。初期育雏温度可参照该种鸟的孵育温度,并随雏鸟的生长逐渐降低,直至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 。无论那种鸟类的育雏,都需精心地管理,并选择适宜的食物正确地饲喂 。
1.雀形目鸟类的人工育雏雀形目的雏鸟出壳后尚未长出羽毛或身体仅有稀疏的绒羽,眼也未睁开,这时雏鸟保温是必要的 。在育雏人工巢中或育雏代用品中应铺垫棉花,在雏身上也要覆盖棉花 。可能的情况下,2~3只雏鸟一起饲养效果较好 。在除去覆垫物时,雏鸟出现反射性地张开大口,在喂食后其泄殖腔会尽力地往巢的边缘上方抬起而排粪,粪便有一层薄膜,可用茶匙除去 。最初需频繁地饲喂,白天每小时喂一次,夜晚减少饲喂次数但不应超过4小时饲喂一次,喂到直至雏鸟不再张开大口 。
以食谷物为主食的雀形目鸟类,其雏鸟以高蛋白的营养米粉用少量开水调和后,再加适量蛋黄粉和菜泥,调制成较软的小粒饲喂 。随着其生长,饲喂次数逐渐减少,并喂以较大的食物,应延长其在外界环境活动的时间 。因成长较快,2~3周后,除寒冷的夜间外,即可除去覆盖物,此时雏鸟常在巢的边缘活跃地扇动双翅,常因忽视而不明方向地飞走,因此要适时地连同巢一起放入鸟笼中,并放入食皿,逐渐加入成年鸟的食物 。随着其巢外活动时间的增加,雏鸟会逐渐学会吃食 。
雏鸟开始自已吃食之后,则需供给饮水 。饮水器皿应较浅,里面可放入较大的石块,既可避免幼鸟落入水中,又可供其水浴 。
雀形目的鸟类种类繁多,对杂食性的鸟类,如画眉鸟的幼雏其食物应以动物性蛋白饲料为主,如黄粉虫、蟋蟀等各种昆虫 。此雀形目的雏鸟在人工育雏期间应注意各种无机物及维生素的补充,以维持其正常的营养代谢 。
2.鹦鹉类的人工育雏鹦鹉幼雏的饲喂难度较大,特别是刚孵出壳的雏鸟难度更大 。可将雏鸟放入较厚的纸箱中,在孵化后4~5天保持35℃的温度,箱底须垫一些木屑 。为避免皮肤干燥及烫伤,雏鸟应远离热源 。出壳初期,由亲鸟从嗉囊中分泌的乳状物吐喂给雏鸟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将婴儿粉、蛋黄粉、奶粉加少许开水调制成浆状,再加入蜂蜜、果汁及适量的钙粉和维生素A、D剂,混合均匀后,用1毫升的注器饲喂 。因雏鸟嗉囊为半透明的袋状,食物进入后即充涨 。其饲喂量可根据其充涨程度来决定,一般有2/3的充涨程度即可 。待嗉囊中的食物完全消失后再喂给第二次 。正常情况下,一般3~4小时饲喂一次,以后的饲喂次数随其生长而减少,每次的饲喂量则逐渐增加 。
推荐阅读
- 股权转让600万要交多少税,企业股权转让需要缴纳什么税费
- Redmi电视宣传片呈现出充满光彩的设计
- 锁阳泡水第二天能喝不 锁阳怎么泡水喝
- 帝王蟹如何挑选,如何挑选帝王蟹 不空
- 小米Mi Watch Lite智能手表的关键功能和渲染通过FCC认证揭晓
- 西安公寓房价格暴跌 「沣东新区房价太高」
- Martin Seneviratne博士希望全科医生帮助塑造新兴的医学人工智能领域
- 台积电和三星的斗争将秉承法律 这将使功能更强大的智能手机出世
- 海绵宝宝励志语录 海绵宝宝励志语录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