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 中秋节节日由来、节日的风俗

中秋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 , 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 流传至今 , 经久不息 。发展至今 , 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 , 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 , 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除月饼外 , 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
【中秋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 中秋节节日由来、节日的风俗】
古至今 , 有关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 。据公开资料显示 ,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 , 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 , 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 , 诸店皆卖新酒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家争占酒楼玩月 , 笙歌远闻千里 , 嬉戏连坐至晓” , 可见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 , 夜市通宵营业 , 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
对月亮的朝拜仪式自周朝开始岁时化 。此前曾有一说 , 即古代文人习惯中秋赏月、赋诗怀人;普通百姓则家人团聚 , 分吃“团圆饼” , 更有“拜月”习俗 。萧放表示 , 拜月是对月神的崇拜活动 , 宋代以后开始流行 。拜月仪式大体上是在八月十五晚上 , 在家或户外设月神牌位 , 摆上供品如瓜果、月饼等 , 然后叩拜 , 祈求月神给予福佑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 故称“月夕”或“祭月节” 。因节期在八月十五 , 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 , 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 , 象征团圆 , 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月亮圆满 , 家人团聚 , 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 , 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 。在广府地区 , 中秋节俗称“月光诞” 。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 , 因称“果子节” 。侗族称为“南瓜节” , 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