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渔村是哪里的菜

6月6日,辉县市常村镇南水北调移民村沿江村党支部书记万志斌,一大早就一头扎进厨房,忙活他的招牌菜“丹江鱼宴” 。“今天有游客提前在俺家预订了好几桌 。”万志斌乐呵呵地告诉采访人员,“经常有新乡甚至郑州的客人预约来吃丹江鱼,最多的时候,一中午我们翻过3次台呢!”
万志斌与4700多位淅川移民一起来到常村镇这个距离迁出地最远的安置点已经10年了,他对现在的生活相当满意 。
“地处太行山区的辉县人过去很少吃鱼,也不会做鱼,更别说吃什么丹江鱼了 。淅川移民搬过来后,我们都习惯跑过来吃鱼了!”经常到沿江村吃鱼的常村镇沿西村村民郭学福笑着说 。
目前,仅沿江村就有7户移民开设“丹江鱼宴”饭馆,由于紧邻镇里的五龙山风景区,目前家家生意红火,每天接待游客1200人左右,村里有60多人在饭店打工,最低月收入3000元 。
渔民离开水生活也惬意
当初听说要移民的时候,万志斌和乡亲们心里满是顾虑:渔民离开水怎么生存?
为了让移民迅速融入当地,辉县市委、市政府将原本计划分散安置在3个乡镇的7个移民村集中安置在了条件较好的常村镇,同时也为移民村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打下了基础 。常村镇移民办主任范友群说,移民想就业的,可以进企业当工人,想创业的就给予对应的扶持政策,想种菜没有技术的,镇政府专门从河南科技学院请来专家现场培训指导 。
【丹江渔村是哪里的菜】2011年6月,万志斌第一次踏进现在的家,看到新居已经铺过地砖、刷过墙,进行过基本的装修,他便觉得自己的担心有点多余了 。
万志斌说,沿江村搬迁后,生活便利了,挣钱的路子多了,就医上学方便了,一个字:好!现在,通过发展丹江鱼宴和特色种植,村里460口人,人均年收入达到两万元 。
交通真便利移民忙致富
仓房村是由淅川县的仓房、刘裴、马沟3个村合并移民形成的 。由于部分移民有种植香菇的技术和经验,2011年,仓房村开始建设香菇温室大棚,2012年10月香菇采摘上市,当年年底销售额就达到了46万元 。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信心倍增,将大棚扩建至65座,香菇种植专业户发展到50多户,每个棚年收入达到5万元 。
“在淅川老家时每次去卖香菇需要坐半天轮渡,种了香菇因为交通不便常常卖不出去 。从家到县城,60公里的距离,需要一天时间 。”仓房村党支部书记燕丽感慨道,现在从仓房村到辉县县城只有5公里,新乡市还有直达村里的公交车,去趟市里用不了一个小时 。目前村里成立了香菇生产合作社,建设了7个冷库,正在考察引入香菇深加工企业 。
新家故乡一样亲哪里的水土都养人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常村镇7个移民村都相继发展起了特色产业 。其中胡坡村肉牛养殖存栏100余头,年产值100万元左右,王井村建成了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
目前,镇里正在为仓房村、沿江村架设暖气管道,今年冬天家家户户都可以用上暖气 。“暖气通上后,俺这里的生活条件跟城里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燕丽高兴地说 。
“新家故乡一样亲,哪里的水土都养人 。”如今,淅川移民已经在新乡扎下了根,移民与当地群众通婚结亲现象也很普遍 。据统计,移民搬迁10年来,常村镇7个移民村的村民娶了20个本地媳妇、嫁出去了23个闺女 。
淅川的橘子黄了,丹江的鱼儿肥了;太行的山楂红了,核桃熟了!不一样的风景物产,一样的幸福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