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 异质结,是光伏革命,还是资本噱头?

_原题为:异质结(HJT),是光伏革命,还是资本噱头?
关于HJT,本公众号曾于2020年12月写过一篇《如何看HJT与Topcon之争?》,其中观点,至今不过时 。
最近,资本市场又迎来一波HJT热潮 。不得不说,HJT在资本市场的热度,要远远超过在产业圈的关注度 。
有必要再谈谈对HJT的一些看法了 。
01
HJT的优势与不足
首先再回顾一下HJT的优点与缺点 。
HJT技术成熟,效率较现有PERC进一步提升,隆基先前发布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5 。26% 。
另外,HJT高双面率、低衰减、低温度系数等技术特征,使得全生命周期的发电可能比PERC高7%~15%,所以初始投资虽然高,但LCOE未必高 。
目前,HJT的主要问题就是成本,一是设备投资高,二是银浆用量大,性价比(效率/成本)还远不及目前的PERC技术 。
当然,HJT的支持者认为,随着国产设备的进步和规模化的优势,再加上银浆改性、铜电镀等降本方案的突破,规模化量产成本有很大希望降低到市场可以接受的程度 。
不过,HJT的反对派则认为,HJT成本太高,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还是银浆等材料成本 。至少,短期性价比难以超越PERC,因为目前的PERC表现还好,且还在优化提升,HJT甚至其他新技术短期超越都是挺难的 。
02
HJT目前陷入发展悖论
HJT目前的境遇,其实很清楚:
一是要通过建立生态和规模化推广,实现国产设备的规模化降低成本 。
二是要通过技术不断创新,甚至关键技术突破,努力降低银浆使用量,降低核心材料成本 。
由于材料成本的降低依赖于技术创新,材料成本没有突破,就难有规模化生产,没有规模化生产,设备成本就难以进一步下降 。这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发展悖论 。
目前,光伏行业HJT的规划产能已经几十甚至上百GW,但“光说不干,假把式” 。只有光伏头部企业GW级以上的实际动作,才是HJT最客观、最真实的背书 。
所谓“GW级的实际动作”,不是“纸面规划”,不是“技术储备”,也不是“开工仪式”,而是货真价实的“采购设备” 。
按照“采购设备”的标准,头部企业通威是HJT的第一拥趸了,在400MW中试线之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1GW项目(采购设备),算是HJT的最大背书了 。
而其他头部企业,基本停留在中试线阶段,阿特斯250MW,东方日升500MW,晶澳尚在筹建中,而其他头部企业还处于实验室技术储备阶段 。
至于光伏新势力的HJT投资,并不能对HJT技术进行背书,屁股决定脑袋,因为他们要介入光伏电池领域,不可能采用竞争格局业已成熟的PERC技术,只能依靠新技术,要么HJT,要么Topcon,要么其他,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
总而言之,对HJT“成色”的判断,取决于现有光伏头部企业的“GW级”固定资产投资,其他都是“假把式”,不管口号喊得多响,也不管设备商或新势力如何造势,都没有实质参考意义 。
03
HJT不会是替代性革命
有些人认为,HJT是类似当年“单晶”替代“多晶”一样的技术革命 。
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了 。
HJT即使乐观发展,也是一个逐步降低成本的过程,而且PERC技术还有不断优化的空间,性价比仍然具备一定优势,还有Topcon等新技术的互补,在未来5年以内,几乎可以确定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格局 。
也就是说,HJT最多是半降维打击,绝不可能像当初单晶一样实现降维打击 。
把HJT美化为光伏革命性技术,不切实际 。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经历数次技术变革甚至颠覆,对行业发展格局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光伏企业至今应该都是心有余悸 。再说,光伏行业经过这一轮证券化,纷纷A股上市或者上市过程中,财大气粗,不差钱,在新技术上投资几个亿,小试牛刀,不再捉襟见肘,而且迎合公众投资者诉求也成为一种新因素 。
头部企业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会更加敏感,也有实力对多种技术同时投入研发和提前布局,但对于规模化量产会更加严谨,不像光伏新势力在弯道超车的诱惑下或者在地方政府投资的驱动下不计成本地追逐新技术,理性并不代表无能 。
04
HJT更像是设备商在贩卖焦虑
上周,本公众号还写过一篇文章《悲壮的光伏电池片,裹挟前行,不可承受的行业之重》,电池片环节不仅受到上游的价格打压、下游的需求制约以及技术迭代的持续压力,还被设备商裹挟 。
设备商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技术不停迭代才能让设备变成易耗品 。一劳永逸的技术路线,一用数十年的生产线,显然不符合设备商的利益最大化 。
实际上,光伏电池片企业自身没有太强积极性推动技术进步,都是残酷竞争的不得已选择,毕竟技术进步意味着设备的改进甚至更换,意味着原有设备的淘汰和新增设备的资本支出 。
在技术进步方面,电池企业与设备企业的利益是冲突的,一个希望慢一点尽量让原有设备使用年限更长,而另一个则希望技术进步更快、设备淘汰更快、设备更新更频繁 。
2021年上半年,在光伏电池片遭受行业打击的艰难时刻,设备企业的业绩继续高涨,资本市场表现更是耀眼 。
基于这个产业“潜规则”,我们看到HJT技术更多被设备商吹捧,而电池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相对低调,更多是保持实验室技术和中试线工艺的跟进,确保在技术迭代过程中不落伍 。
至于电池新势力,他们的动机是“弯道超车”,想在PERC旧势力之外开辟新战场罢了,他们跟设备商之间的一唱一和,更像是设备和工艺的联合演习,也不足以作为技术成色的判断标准 。
设备商对HJT的大张旗鼓,更像是在贩卖焦虑,让本已焦虑的电池企业更加焦虑,也算是光伏内卷的重要推动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设备商在推动电池技术进步尤其是工艺进步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
HJT在资本市场的间歇性炒作,已经有3年左右时间了,在资本市场的热度远远超过在产业圈的热度,在设备商的热度远远超过在电池企业的热度 。这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HJT 异质结,是光伏革命,还是资本噱头?】当然,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推动,资本有助于技术进步、产能扩张和生态建设,也有助于成本的快速降低和技术的推广使用,只是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忽视产业本身,而沦为资本的噱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