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献给亡妻的诗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
纳兰容若写给亡妻的词 纳兰性德《金缕曲》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
作者生平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讳改,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父明珠,官大学士、太子太傅,母爱新觉罗氏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清史稿》有传 。有《通志堂集》,附词四卷,后人汇辑成《纳兰词》,今存词348首 。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 。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伉俪情深,惜三载而逝 。“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 。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周笃文、冯统《纳兰成德妻卢氏墓志考略》,《词学》第四辑)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它能够穿越死生,跨越时空 。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
严迪昌点评:纳兰性德虚年三十二岁就去世,他赋悼亡之年是二十四岁,作这阕《金缕曲》是三年祭,再过五年他自己也“埋忧地下” 。卢氏卒后,他实际上是“续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愿,“人间无味”之感,几乎紧攫他最后十年左右的心脉 。词人在《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词中有“不是人间富贵花”之句,这一令人惊悚的心音,可说是不自在、不安宁的灵魂的集中发露 。卢氏这位帏内红粉知己的逝去,加深着他对“人间”的厌弃和逆反感 。三年祭的悼亡心曲的重心正落在“料也觉、人间无味”上 。说“也觉”,是指亡妻认同自己的感受有共识,这绝对是“知己”感,从而益坚缘结“他生”的心愿 。纳兰的苦心驱笔,思路从“梦”与“醒”的对应点的转化切入 。三载魂杳,是“梦”还是“醒”?“是梦久应醒矣”!那么不是梦,他此去正是“醒”,是解脱,是也醒悟到“人间无味” 。如此说来,活着的转是在“梦”中,逝去的倒是大清醒!痴语写到如此程度,只觉沉痛之极,也深刻之极 。上片从“不及夜台”起转出对亡妻的怜爱,钗钿约抛,自怨怨人,乃痴苦莫名难解语 。于是启起下片的心祭 。“他生”“缘悭”句,语痴入骨,情伤肠断,超时空的血泪交溢的内心独白,诚属惊心动魄又令人不忍卒读 。“清泪尽”时“纸灰起”,是否是亡妇“年年犹得向郎圆”的知己之心的暗示或显灵?嘉庆年间词人杨芳灿在《纳兰词序》中说:其词“韵淡疑仙,思幽近鬼”,这阕词可谓是后一句范本 。所谓“思幽”,实系词人将追求与失落相交融而又毫不涂饰地痛楚抽理 。(严迪昌编注《元明清词》,天地出版社1997年版,第188页)
王步高鉴赏: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这一天是其妻卢氏死亡三周年的忌日 。这时纳兰性德二十六岁 。据徐乾学所撰《纳兰君墓志铭》载,性德之“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 。”据1977年出土的《皇清纳腊氏卢氏墓志铭》载:卢氏“年十八归……成德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 。”卢氏与纳兰性德结婚时,性德二十岁,婚后三年她便去世了,但其夫妻感情深厚,今存《饮水词》,悼亡之作便占很大篇幅 。纳兰性德生长富贵之家,为承平少年,乌衣公子,丧妻使他尝到人生的苦涩 。这首《金缕曲》是诸悼亡之作中的代表作 。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 。自卢氏死后,纳兰性德对她的思念一直没有停止 。他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 。“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 。亡妇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 。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 。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 。如今之“葬花天气”,三年前却曾是“葬人”天气 。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 。被噩耗震惊之人,常会在痛心疾首之余,对现实产生某种怀疑,希望自己是在梦境中 。梦中的情景无论多么令人不快,梦醒则烟消云散 。可是那有一梦三年的呢?惨痛的现实使词人不能不予以正视 。妻子之死已无可怀疑,那是什么原因使她不留恋人间的生活弃我而去的呢?词人设想:“料也觉人间无味 。”这句话给后世的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疑问 。卢氏因何而死?为何她会觉得“人间无味”?为什么卢氏死后与她结婚仅三年的丈夫会留下如此之多的悼亡之作?而今日发掘出的卢氏墓志又是那样的小,(虽比较精致,却与她丞相的长媳身份不很相称?)“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人间无味,倒不如一抔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埋葬 。夜台,即墓穴 。埋愁地,亦指墓地 。卢氏葬于玉河皂荚屯祖茔 。“钗钿约,竟抛弃”二句,再从自身痛苦生发,谓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 。古时夫妇常以钗钿作为定情之物,表示对爱情的忠诚 。钗为古代妇女的首饰之一,乃双股笄,钿,即金花,为珠宝镶嵌的首饰,亦由两片合成 。上片写词人对亡妇的深切怀念 。过片则驰骋想象,设想卢氏死后的生活,使对死者的追念更深一层 。
下片开头,词人期望能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情况 。这当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还有一个幽冥的阴间世界为前提的 。此亦时代局限使然,也未尝不是词人的精诚所致,自然无可厚非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重泉”,即黄泉,九泉,俗称阴间 。双鱼,指书信 。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诗,后世故以双鲤鱼指书信 。倘能与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问问她,这几年生活是苦是乐,他和谁人伴 。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 。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 。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 。湘弦,原指湘妃之琴 。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 。”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妇常在东厢理琴 。理琴,即弹琴 。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 。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 。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 。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 。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 。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 。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 。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 。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
苏轼写给亡妻的词是哪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东坡的结发妻子王弗,是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生有一子苏迈 。东坡《亡妻墓志铭》写道:“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 。”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 。有道是恩爱夫妻不到头,他的这位贤娇妻、贤内助竞于二十七岁上不幸病逝于京师,连老苏明允都为之悲痛不已,“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他日必葬诸其姑之侧 。’”(《墓志铭》)意谓应将她与苏轼的生母葬在一处,可见对这位贤儿媳,老苏也是挺疼惜的 。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在密州作了一个梦,梦见与亡妻住日的缠绵,醒来不禁泪下,作了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追念亡妻 。宋代诗歌后人多认为难得好诗,而词则是当时的流行的文学样式,宋词在后世也是声誉颇高的 。但运用词的形式来悼亡,则以东坡此作为首唱 。
纳兰容若写给亡妻的诗?还有哪些亡妻诗写的好 最好有注解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
都是纳兰性德写给亡妻的,
还有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苏轼写给亡妻的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
悼念亡妻的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
【苏轼献给亡妻的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