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3)了解诗句意思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是诗歌的含义 。
(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人生路上要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 。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2.了解诗句的意思 。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背古诗词怎样才能背的又快又好呢? 【课文和古诗词在写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任何记忆都有一定的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一般记忆古诗有以下一些方法,采用了这些方法背诵古诗就比较快:
理解记忆法:要记忆一首古诗词,一定要理解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的思想 。这些内容肯定都有一定的逻辑性,只要你将诗中的意思背记下来,到用的时候,在还原成诗词的语言,这样诗词就比较好记了 。例如:“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这句诗,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难记住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 。如果弄清了这句诗的意思,就很好记住它了 。
情景想象法:所谓的情景想象法,就是发挥想象力,来想象下诗词中描述的景色或人物的原貌,这样帮助记忆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访人员这首诗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有一位衣着褴褛,但深情悠然自得的老人,在一排竹篱旁欣赏并采摘着菊花,他的身后是轮廓非常清晰的南山 。如果你的脑海嫩想象出这样的一幅图画,那么这首诗已经在你脑海里有不可磨灭的印象了 。
韵脚记忆法:古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这是古诗对美学的一种回归 。在背记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重读韵脚 。例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的韵脚是韵母”an”,因此在记忆的时候,可以记住韵脚的字,从这个字来扩散到这句诗,从而加深记忆 。
诵读记忆法:大家或许在电视中看见过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将诵读内容音调拉的很长的样子,也许那时候,很多人还都忍俊不禁,不过这的确有助于记忆 。因此大家背记诗词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速度放慢了,可以尽情体味诗中的意向,从而加深记忆 。
分析记忆法:很多时候分析可以加深记忆,平滑而独立的事物是很难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持久地印象的 。如果适当的使记忆的东西和过去的记忆,价值观建立联系,那么就对记忆这件事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大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一句 。看完这首诗,不妨分析下 。诗人为什么说四月的时候山外的花儿都开尽了,山上的桃花却刚刚盛开 。如果进行调查会发现,因为山下和山上的气温不一样,因此桃花开的时节也不一样 。如果稍用地理知识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是自然带分布中的垂直自然带,这样一来,对这句诗的记忆肯定深刻了 。
对仗记忆法:很多古诗,尤其是律诗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对仗是这些诗歌的一种规律 。在记忆的过程中,你可以两句对比着记忆,这样可以克服记忆单句的困难 。
例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中,对仗比较工整 。两只对一行,黄对白,青对翠等,这样可以对比着记忆,很容易同时将两个诗句一并记住 。
关于古诗,要怎样设计节目,要怎样设计班会主题呢? “漫游古诗园”古诗文朗诵主题班会
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2、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要求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有选择地开展活动,针对学到的古诗4首后叫学生分门别类地收集古代的诗歌的要求,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魅力,拓展视野,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
二、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
5、检测班级的古诗 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
三、活动准备:
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 。课件制作 。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提琴独奏、小组诗等 。
活动分步: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四、活动过程:
开场
揭示主题班会“漫游古诗园”中华古诗文诵读开始 。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 。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
第一部(闲情)
1、小提琴伴奏《水调歌头》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看图猜诗(放课件)
第二部 (亲情)
1、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
2. 报答母爱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
3、相声《慈母心》
4、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 。
第三部(友情)
1、以小队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队同学背诵的有关友情的古诗多
2、齐唱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下面请大家各自找曾帮助你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送贺卡,说一句感谢的话 。(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准备三张新年贺卡送给三位同学,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当着他们的面说)
第四部(乡情)
1、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一起来表演朗诵吧 。
2、男、女同学为大家背诵
第五部(爱国情)
1、背爱国诗句《示儿》、《石灰吟》《己亥杂诗》、《出塞》、《菩萨---- 》《--咏喇叭》等
2、出示爱国名句齐读 。
3、出示作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齐读)
尾声:
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 。要求多学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
中班语言(草)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认识并会写“枯、荣”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插图
一、课前准备
齐读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江南好》,跟学生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尤其是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极为有名,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他的这些优秀诗文 。
二、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昨天的课文中学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吗?
在你的眼里草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草》
三、诗歌加插图,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
看来这首诗对同学们而言是耳熟能详呢?那么你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吗?能产生问题的人才是会思考的人!
(预测学生会提出不能理解的诗歌中的词语或者是句子)
看来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还是感觉到有点困难的!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 。大家别着急!
2.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 。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预测生: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校原(可能与“园”的组词相混,相机解释:“原”是指广阔的没有遮挡的;“园”则是人工围建的)
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刚才那么多词语中的哪个?
――草原!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 。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 。“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插图回答 。
预测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
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
师:说得太美了 。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 。谁说说?
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强调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
3.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预测生:我今年8岁了 。
大家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师:1岁就是一年 ,那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贴春季图 。)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 。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
生: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贴夏季图 。)
生:夏天到了,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贴秋季图 。)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
师:冬天呢(贴冬季图 。)
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
师:多聪明!那大家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 。(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 。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贴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贴在哪幅图的下面,贴对了,说说明他懂了 。)
(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
师: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你能给他们组几个词吗 。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
4.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 。“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 。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贴红红的火苗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
相机引导: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
师: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
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 。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指导画出草根和风吹小草芽斜的图来)
5.师: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 。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
生:小草很坚强 。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6.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
7.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 。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写字“枯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 。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
六、板书设计:
草 ―――――――― 顽强
白居易 草的图
离离原上草,春 夏 秋 冬
一岁一枯荣 。荣 枯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教案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
4.全班齐读此诗 。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
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2.理解诗句的意思 。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
重点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理解成诵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洞庭湖图片,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视频《白居易简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
二、释题,简介背景
结合课文插图及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学步骤: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有关洞庭湖图片 。设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看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写的 。
二、自由吟读
结合动画课件《望洞庭:刘禹锡》完成下列教学步骤:
1、学生边读边参阅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及动画吟诵体会 。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课文插图及动画课件《忆江南》,理解意思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
利用视频资源《白居易简介》,介绍白居易情况: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说说你在本册的古诗词背诵中有哪些收获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法:点拨,引导 。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
4、放声朗读这首诗 。(自读、互读 。)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 。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
自己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
4、指导朗读 。
5、背诵本诗 。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
2、理解诗句的意思 。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 。生自由提 。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 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 。生齐读 。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
人间 。)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 。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
6、背诵本诗 。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 。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 。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
5、指导朗读,背诵 。
(四)、小结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
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或作“纱” 。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
4、指导朗读,背诵 。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
(散读——个读——齐读 。)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 。
(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推荐阅读
- 刚染了头发什么时候可以再染 刚染完头发可以再染吗
- 九虎念什么「九里面一个虎字读什么」
- 鸭爪怎么做好吃
- 哪里可以学整理收纳师 整理收纳课程
- 中国最差大学 中国最差的大学
- 提醒女人要护肤的语句 女人一定要护肤的语录
- 诗名里带溪字的诗词有哪些
- 儿童节的习俗 儿童节的来历
- 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及工资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