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 。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 。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 。(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 。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生平事略
宋四家苏轼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 。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年代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封建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 。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 。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 。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除敕令所删定官 。孝宗继位,赐进士出身 。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 。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中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腐败,只求苟安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
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
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代表作《归田园居》等 。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
因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
望采纳
高考必背古诗词 必背古诗文目录
(14篇)
51.劝学荀子
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
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关于高中古诗的选择题1、阅读下列句子,完成⑴⑵题 。(1992高考)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
⑴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得一组是: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⑥ C ①②④⑤ D ③⑤⑥
⑵对名句原作按“古体诗/绝句/词”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 ③④/①②/⑤⑥ B ③⑤/①②/④⑥
C ②⑤/①④/③⑥ D ②④/①③/⑤⑥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92`)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1995年高考)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1、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93’)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合”“斜”是拟人的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手法
2、对下面《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94`)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
附:2001年高考第10题:对下面臧克家的《海》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哲理 。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95`)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
B、“绿肥红瘦”中的“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附:2000年春季高考第8题:对唐代虞世南的《蝉》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注] 垂绥,指蝉 。蝉头部有伸出的触项,状似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和“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和力度 。
C、三四句蕴涵深情,表明立身品格高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人热情赞美 。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选择解说错误的一项(96`)
问世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名成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的是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
C.“便名成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
5、下面宋代赵师秀的《约客》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高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
6、阅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完成下列两题 。(98`)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①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
②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
B.“僧敲月下门” 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
C.中间两联重在写景和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地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
7、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第三册P8),选择赏析不恰当的一项(99`)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两题 。(2001年春招) (原诗略,第①题略)
②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鹤鸣楚山中,露白秋江晓 。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0年高考题
(10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
(10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梦中作①
【高考常考的古诗词鉴赏诗人有哪些诗人背景是什么】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
(10年北京卷)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 。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
①、四海,指天下 。
②、漫漫,广阔无边 。
③、被,覆盖 。大荒,广阔的原野 。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
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 。鸳,通“鵷” 。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 。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
⑦、归去来,回去吧 。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
参考答案:
(1)(3分) A
(2)(4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
(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
(10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 。“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 。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 。“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 。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
(10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10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 。(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
答案:A
(10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
【诗歌简赏】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 。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 。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 。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 。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 。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
(10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
(10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
9、答案: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
(10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
仍:又 。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分)
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
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 。次年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
(10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
(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
(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
2009年高考题
1.(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
答:
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
2.(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答案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 。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
3.(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
答: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
解析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 。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 。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 。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 。就 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求一致 。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
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 。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
高中常考课外古诗词多半是哪些诗人的 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总结如下:表达方式 :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 “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议论文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寓意型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廖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的赋分点所在,将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或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3、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或洗炼(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或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或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三、诗歌赏析方法 1.应试策略:(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1、对诗词内容的理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类型,有些是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 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7.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 3.借助背景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象征性意象(二)比喻性意象(三)描述性意象(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鉴赏作品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5)修辞: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一,思想感情: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意象; 意境; 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直抒胸臆; 虚实相济;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问“表达方式”,则答 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问“修辞手法”,则答 所运用的修辞格;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 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4.、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在阅读文中的作用(阅读理解) 1、排比、反复: 强烈的抒发了————.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反复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2、反问:使——语气更加强烈,比一般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比直说意思表达更鲜明. 3、比喻: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来阐述道理, 可以把道理阐述的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4、夸张: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己回答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还有对——起强调作用. 6、对偶:使句式更加——,语言工整等. 1、打比方:使——更加形象生动.语言生动.2、分类别:使对—的说明更加清楚. 3、举例子:使读者更加相信——4、列数字:使读者更加相信,使语言更加准确. 5、作比较:通过比较更鲜明的揭示出——6、下定义:对——的解释更加准确.对事物本质特点的解释. 7、作诠释:阐明事物的某一特点,也是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三、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常见意象示例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漂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器物类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古人:明志、自省、鞭鞑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希望学习进步,金榜题名,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生活欢乐美满———————
推荐阅读
- 跑跑卡丁车手游无限加速辅助 跑跑卡丁车手游辅助设置怎么设置,跑跑卡丁车手游星辰辅助
- ipad怎么设置时钟 iPad怎么设置闹钟,苹果平板怎么设置闹钟
- nba2k18怎么设置中文视频教学 nba2k18怎么设置中文,nba2k18语言设置在哪
- 手机295×413像素怎么设置 295×413像素怎么设置,手机怎么把照片改成295×413
- 给孩子鼓励的话语「孩子成长寄语唯美八字」
- postek标签打印机设置 标签打印机怎么设置浓度,得力标签打印机怎么用
- qq昵称 QQ的QID怎么设置,qq昵称男
- 研究生和硕士哪个学历高「专硕和学硕的含金量」
- 新版qq怎么设置自动回复手机 qq自动回复怎么设置,自动回复神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