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注释
示儿:告诉儿子 。
元知:本来就知道 。
万事空:万事皆空 。
但:只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 。
同:统一 。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
北定:把北方平定 。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
乃:你 ;你的 。
无忘:不要忘记 。
翁:父亲 。
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 。
译文介绍
诗意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也是陆游的绝笔诗 。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
《示儿》古诗的全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此“元”非彼“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作品译文
我本来以为,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题目:示儿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 。“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
赏析的可以吗?
虽然你是对的,可是这世间只能采纳一个啊,这就是上百度问问题给回答者的悲剧,在这儿,我还是该谢你
没关系 。
古诗 示儿 的诗意
- 诗意: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
- 原文:
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 【示儿的写作意境和赏析300字】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谁能告诉我示儿这首古诗的赏析????????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者之师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
1..示儿:告诉儿子们 。
2..元:同“原”,本来 。
3.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 。
4.但:只 。
5.悲:悲伤 。
6.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
7.同:统一 。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
9.乃翁:你们的父亲 。
10.北定:收复 。
11.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
12.无:不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
300字左右的古诗赏析,是针对所有的古诗,急求!!!!!!!!!!!!!!!!!!!!!!!!!!!! 夏日长,容易困倦,诗人卧起,却又感到情绪无聊,只有“闲看儿童捉柳花”,用以解闷释愁,这一句写得特别精彩,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恬淡宁静,又是那样富于情趣 。“捉”字用得十分准确,不能用别的字代替 。
有约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赏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
【赏析】
绿树映日浓阴,楼台倒影池塘,多么幽静清和 。而当微风吹动水晶般的帘子叮叮作响的时候,架上的蔷薇也正在满院飘香,又是多么沁心迷人 。明丽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把这夏日山亭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赏析】
四月天,雨后乍晴,清明而和暖;雨中,对着门的南山,蒙蒙中只见一轮廓,此刻,雨过天晴,历历分明.春尽夏来,已不见那因风起舞的柳絮,惟有那向日葵对着太阳开放着. 前两句写景: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雨过天晴,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 。后两句抒情: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阳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 。这里须了解的是,作者司马光其时与王安石不合,此诗在退居洛阳时所作,他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
黄鹤楼闻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赏析】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 。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 。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 。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 。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赏析】: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字面浅显,风格也轻快怡人,山路上轻风拂面的感觉 。去时满道绿阴铺地,浓密得像一潭碧水;回来时,几声黄鹂的鸣叫往这潭水投了几个小小的石子儿,景致一下子灵动起来,仿佛溅出了几点春意 。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初夏载酒游园的诗 。这种事情,是封建时代文人常有的,他们在风日晴和时节,载酒遨游,酣醉而归,这固然是赏心乐事,但没有什么社会意义 。诗的首句写园中小鸭戏水,第二句写天气时雨时晴 。后两句说载酒到东园,后来又到西园醉了一场,把那一树金黄色的枇杷也摘下来下酒了 。语言通俗明畅,形象生动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赏析】“明月别枝惊鹊”,“别”字是动词,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 。这时词人是快乐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 。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 。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 。值得学习
摘抄的还给力吧?
推荐阅读
- 送老婆黄金耳钉怎么选
-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全文朗诵儿童版
- 云顶之奕龙魂阵容怎么玩
- 长方形狗窝的制作方法 教你如何把纸箱子变废为宝
- 大连教师编好考吗「大连教师编好看么」
- 空气炸锅能煎蛋吗
- 关于孝的古诗
- 百合花花蕊黄怎么清洗
- 打电话简笔画图片大全 电话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