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王昭君的诗词及抒发的感情】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
三更里,夜半天 。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 。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三槐居语文网,a \ Q&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诗人的感受是深刻的:应该是汉人最感难堪的乐曲现在却被汉宫当作新声来翻奏;昭君的琵琶曲早已传至家乡故里并成为时尚,但真正知会其中怆怀悲思的又有几人?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 。这种平易婉曲的语言与从容寄慨的抒情相辅相成,洋溢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
----其二
这首诗更是从批评皇帝的角度入手,“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你皇帝眼皮底下的人都管不好,你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去消灭边境的来犯之敌呢?欧阳修的诗歌在针砭时弊上,比王安石更进一步,确实是非常深刻的 。可评作咏王昭君诗歌中的问鼎之作 。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姿?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清朝历史学家刘献廷的这首咏昭君诗表达同一个意思: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更进一步,他写道,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可能还多的是,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 。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甚至可以引申为,社会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被埋没的悲剧实在太多太多了!
也有诗为昭君出塞另作评价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
----《昭君墓》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
----(唐)汪遵 《昭君》
明代有位诗人写道: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 。
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
历史进入新中国以后,更有人把王昭君看作是民族团结的和平友好大使了 。比如已故的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1963年在内蒙参观昭君墓后,题写了一首七绝《谒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
昭君出塞的朗诵基调 三个步骤,三种感情,互相交融 。基调是悲凉凄怆 。
1、天生丽质难自弃,遭到画师毛延寿卑鄙陷害的愤慨之情 。
2、离开故国的悲怆之情 。
3、身负重任的豪迈之意 。
用诗词歌赋描绘环境,如写昭君出塞,第一段写朔风凛洌,黄沙漫天.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阅读诗歌,应注意意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以及意境的特征,它们共同为表达情感而服务 。
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问:炼字、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构思 。
从诗歌的内容方面提问: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 。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分析技巧手法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包括三方面: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议论、铺陈等 。
表现手法,如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象征、对比、虚实(虚实结合或由实入虚)、用典、化用、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可参看《导与练》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
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
※4、答题模式:①阐明句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
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
《昭君出塞》这首曲子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是什么内容的呢????? 喜欢这首曲子,曲子谱的好,委婉绵延 。听着就能想象昭君出赛的马车渐渐的消失在视线呢 。词也非常的棒 。
这部电视剧的主角是由港星罗嘉良跟李彩桦主演的,感情戏多些 。让观众看到可不一样的单于与昭君 。罗嘉良版的大单于的深情款款与李彩桦版的昭君温柔体贴 。编剧大胆的加入了王昭君与大单于之间的爱情 。很讨好,也很浪漫 。改变了向来以悲剧形式出现的和亲 。
昭君出塞是说什么的?是不是说政治联姻的? 是说政治联姻.
政治联姻亦称政治婚姻,广义而言,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政治利益而结婚,多指没有感情(爱情)基础,因单方或双方利益驱使下结成的婚姻 。就是相互牺牲自己的幸福而满足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婚姻 。狭义而言,政治婚姻则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基本上不考虑个人的因素 。
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了 。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元帝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这段和亲显然是呼韩邪单于以臣的方式请赐婚,很明显他的地位是在汉朝之下的,是他谋求和平的一种手段 。而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匈奴自败于汉武帝后,内部产生分裂,一部郅支单于打败了另一部呼韩邪单于,而后者投降了汉朝,曾于甘露三年,入长安见汉宣帝,从而确定了臣属的关系,而郅之单于恐于汉朝的兵力,终于举部西迁 。可以说,呼韩邪单于的目的很明显,一为修好汉朝,恐汉朝反悔和约;二是怕另一部单于反攻,可以在汉朝那里得到援助 。虽然后来单于所说的“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并没有达到,但是可以说这次的和亲是成功的 。而从汉朝的利益来看,多了一个抵御外敌的屏障,也是很有好处的 。昭君在匈奴共生三子,也由于这层关系,两国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
到了唐贞观年间,正是唐朝国力最强盛之时,因此各国派来和亲的使节就有不少,这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贞观十四年,吐番赞普松赞干布谴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 。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 。”这段历史在民间流传甚广,就是“五难婚使”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史实,但是在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唐朝在当时的统治地位 。当时吐藩和唐朝是交战国,曾经多次发生战事,这次的和亲,从吐藩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投降称臣之意,显然着次和亲在历史上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
不论是“昭君出塞”还是“文成公主入藏”,从政治的角度来讲,都是促进和平和发展的,是为了国内的稳定的一种政治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从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文化,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交流 。例如昭君带去了汉朝一些先进的农业工具,改革了匈奴的一些游牧制度,而文成公主大量教育,卫生,文化,佛教的书籍,还有粮食,蔬菜的种子和生产工具,还传授了历法,纺织,水磨等知识 。而吐藩也相应的派使者入唐学习,当然经济交流也就发展起来了 。可以说,这两次的和亲在政治,经济,农业,文化多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亲也是国家实力强弱的一种表现形式 。
从古代的和亲,不禁想到了现代外交,其实古代的这种和亲制度就是一种外交的手段,但是在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今天,显然这种手段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用一句名言来解释就是“弱国无外交” 。回顾我国悠久的古代史,不禁为灿烂的文明骄傲不已;而看看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又不能不为国家的盈弱而汗颜 。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的外交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又在世界政坛上找回了自己泱泱大国的尊严,从踏入联合国,到中美建交,新中国的外交是比古代外交史更能另人自豪的,这不也同样说明着中国的进步,中国的成长吗?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而深深骄傲!
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
推荐阅读
-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功能的三个方面
- pcle是什么意思 pcl是什么意思
-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口号
- 重庆西站有地铁吗
- 微信怎么解除实名认证
- 企业所得税哪些行为视同销售
- 保康县美食
- 加入黑名单的电话还能打进来吗
- 重阳节朋友圈祝福文字 重阳节说说朋友圈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