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养出自私自利的孩子,为什么会养出自私自利的孩子心理

3岁之前,孩子不懂分享,那是正常的,叫“自我”,不叫自私,这是由孩子们的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的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外部世界,而且通过对外部事物的“占有”,在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所以,父母应该少贴标签,多尊重孩子意愿 。
孩子3岁之后还不懂分享,一般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现问题导致的 。
为什么会养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1、孩子成长早期,父母没有给够孩子爱和关注 。
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 。通过后续沟通我们发现,这个孩子3岁之前主要由老人抚养,其后父母才开始逐渐卷入孩子的成长,给孩子立规矩 。由于父母早期的缺席,亲子间的和谐关系没能建立起来,加上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多采取命令、指责、批评的方式,更难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发自内心的真情与关爱,亲子沟通自然难以顺畅 。
追根究底,孩子抵触的不是规矩,孩子是在用冷漠和抵触行为,表达对缺少关注与爱的愤怒 。所以,先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充满信任的亲子关系,再立规矩才可能有效 。孩子也才能更自然、更有爱地与人相处,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和父母对抗上 。
2、在孩子进入社会化的年龄,父母缺少必要的示范、提醒 。
孩子3岁开始,社会化就提上日程了 。可是,往往这个年纪,大人们仍然一口一个宝贝地叫着孩子,好吃的都是孩子第一个吃,或让孩子独吃 。做任何事情都是孩子优先 。一切仍然以孩子为中心运转 。孩子只看见这一种人际模式,那就是你们都对我好,自然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们本来就应该对我好 。
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享受到“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乐趣,自然“体贴、有爱心”也就无从谈起 。
【为什么会养出自私自利的孩子,为什么会养出自私自利的孩子心理】所以说,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父母做好榜样,比如平日里有好吃的,第一个先给家里的老人尝,孩子看到了,也就学会了 。而当孩子缺乏分享意识的时候,父母应该在旁边及时提醒,当孩子有分享的行为后,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恰当行为予以及时的肯定 。这样孩子的“自私自利”行为就能逐渐得到改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