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请输入你的答案...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 。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 。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 。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 。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 。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 。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 。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 。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 。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 。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 。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 。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 。“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 。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 。”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 。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 。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 。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 。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 。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 。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郑孟彤)
【赏析二】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
作者: 灌水乐园ho 2007-4-5 18:22 回复此发言
【赏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 。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 。“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 。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 。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 。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 。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 。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 。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 。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 。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 。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
下片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 。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 。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 。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 。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 。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潜 少鸣)
【赏析四】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 。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
集评:
离情欲泪 。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三) 。
此词颇尽离别之情 。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余评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 。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 。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 。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 。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 。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 。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 。“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 。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 。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 。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 。这一收笔,绝极妙极 。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 。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 。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 。“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 。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 。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 。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 。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 。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 。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
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 。这就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个层面上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民族、国界的人们的善良的审美体验 。给分!!!!谢谢
求一篇赞扬李清照的200字左右的文章一
自古文人之路, 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女子,如朱淑真,薜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作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挣扎痛苦,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亲睐的女子.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她的美丽沧桑,她的文学天机,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文学及人学方面成为极出彩的一页.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这是情窦初开的李清照,天真灵秀里有着好奇与大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一次次沉醉的记忆,一阙阙生活的欢腾.记得的不是暮色长亭,而是把盏言欢的郎情妾意;不是惊飞的水鸟,暗香盈盈的荷花,而是人乐我乐众乐融融的光景.这是少妇李清照:快乐,妩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丈夫走了,妻子瘦了.云是愁云,雾是迷雾,茜纱窗前,夜凉如水.夕阳西下,疏篱隐隐约约,菊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一缕又一缕,乱了独酌女子的心绪.风儿轻轻卷起珠帘,仿佛撩开一帘心事.一个女人就在这样的景致中酝酿着自己的感情.这是思夫的李清照:感伤,浓情.
这就是南渡前的李清照:衣食无忧,娇媚深情,文采飞扬,鲜活清新,韵味十足.我们从<金石录后序>中也可以捕捉到这样的片段.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夫君赵明诚致力于金石考据,清照爱屋及乌,随夫学习研究,并在其中点染些花絮,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其间的真情真意,雅谑趣味自不必说, “而甘心老是乡 ”,则是不胶着于物质,于世俗尘粒中保持着一颗平常平淡之心. 然而,李清照的一生并不因知足而平安,她有更多的沧桑.靖康之难后,家难接踵而来.半生流离半生凄凉,让人不由吁唏再三.不过,她并未因此而放弃生活的希望.据传她曾与张汝舟再婚,后人因此而有所责诘,谓之不守妇道,这实在是道学们的迂腐之见.于流浪中见好友,自然欣喜有加;于孤独中遭遇温情,感动也是自然而然.只是竟不知道这好友面局下生长着狰狞,脉脉温情里隐藏着欺骗.这样的感情要还是不要?李清照离婚了,舍弃了这样一个无耻的男人难道有什么可惜吗?卫道士们一片哗然,我想,这不但无损李清照的名声,倒让中国的男人有了出丑的机会.李清照不以为意,在保持自我的人格尊严与奴役于世俗的偏见之中她选择了前者, “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于欢愉里生妩媚,于沧桑中出意志.女人性情的李清照,可为我辈女子范式.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郭预衡<中国文学史>)<四库全书>赞扬她 “为词家一大也 ”, “词格乃抗秩周,柳”.李清照词格清新,姿态婉约, 极具词家本色,承周邦彦而多感慨,继柳屯田而少尘语.沈去矜将其与李太白,李煜并称 “词家三李,”这绝无半点虚夸.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乃是苏东坡的学生,著名的散文家.李清照极早就受着诗词大家的熏陶,不仅自铸丽词,而且对词的创作形式有独到的见解.她年轻时就作<词论>,公允地评价了当时极具声名的前辈们的创作,指出他们向下的一面.如柳永虽协韵律,而 “词语尘下”;苏东坡欧阳修学际天人,不但以诗入词,而且音律不协;张先宋祁等人虽有妙语,但浑成不足……李清照将诗词分畛,提出了 “词别是一家”的新论,给词一个明确的定位.她主张词应当恪守传统的风格:高雅,轻灵,流畅,协律,典重而富于情致.一个女人,能在男权时代大胆提出自己的文学见解,敢于挑战男性的权威与尊严,这不能不让人礼敬与佩服,所以<白雨斋词话>语 “妇人有此,可谓奇也.”
楼主从中可摘取200字出来.
好的给200!帮忙取个名字,要从诗词中提取,最好是李清照的,其它的也行,谢谢! 名字:茹梦 梦雨
出自: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外诗经其实也很美!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卉字属木 。
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
羽飞——《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
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
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
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
希望对LZ有帮助
还有吗,最好是诗词
若云(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
高博(苟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玉润(“玉在山而草水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见光、见明(“天见甚明,地见其充,君子贵其金也”)
昆玉(李斯〈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逸群(〈三国志〉“犹未及髡之绝伦逸群也”)
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民川(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知之(《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至诚、天诚(《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国祥(《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福祥”)
诚明、明诚(《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读,谓之敖”)
自成、道城(《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学思(《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殓“)
博文(“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礼”)
如斯(“逝者如斯夫”)
石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张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明、思聪、思文(“君子有几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如水(李白《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丹青、汉青(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盈克(《左传》“彼竭我盈,故克之”)
李清照平生简介200字左右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要以个李清照的简介 要求200字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
谁能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题材 写一篇200字小作文 我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看大家来做会做的怎么样要... 蓦然记起在溪畔的亭台中饮酒的情形,时值傍晚,面对着夕阳美景,年少轻狂的我不知不觉的便喝得大醉,倦鸟归巢,我们才记起也该回家了 。
荡起一叶轻舟,在碧绿的水面上和天上的云一起飘过,小船驶入荷叶的深处,才知道忘记了回家的路,船桨挂住了水中的水草,不过我并没有恼怒,反而想起了梁元帝那首《采莲赋》“棹欲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多么美丽的诗句啊,此刻,便如置身画中,不舍离去 。水中摇晃的夕阳告诉我,天色已经不早了,还是快点回去吧,不然又要被家中的父母牵挂 。再次奋力的摇起双桨,晃动了一大片荷叶,却是惊扰了栖息在河滩上的一群白鹭,它们鸣叫着飞向夕阳……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