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什么意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蕴含的道理( 二 )


出处:(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什么意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蕴含的道理】原典: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
释义:
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为提倡尊师重教的 。《荀子》首篇即为《劝学》,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 。他还看到“师”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上升为与“天地君亲”并列的高度,《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
《荀子·大略》更是把教师地位提高到关涉国家兴亡的高度:“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意思是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一定是尊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如此法度就能保持并得以推行 。反之,国家将要衰微的时候,一定是鄙视老师并看轻有技能的人,如此人们就产生放肆之心;人有了放肆之心,法度就会破坏 。这一观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
荀子认为,教师参与治国是通过施教这一中介实现的 。《荀子·儒效》说:“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在荀子看来,教师就是礼义的化身,只有向教师“师法”,学生才能掌握礼义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人在本性的诱使下只能走向放纵,与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都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这关系到个人的修为和国家的兴亡 。
以上就是关于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什么意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蕴含的道理的全部内容,以及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