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睡起流莺语的词作鉴赏

“起流莺语 , 掩苍苔房栊向晚 , 乱红无数” , 作者午睡刚醒 , 恍惚中听闻外面莺声婉转 , 如闻悄声细语 。这一句体现出环境的幽静 。“掩苍苔、房栊向晚 , 乱红无数” , “向晚”二字 , 说明天色将暮 。青苔、落花笼罩在暮色之中 , 景致显得有些凄凉 。
“吹尽残花无人见 , 惟有垂杨自舞” , “残花”与前句“乱红”相对 , 进一步展开景物描写 。长调写景不似小令 , 并非勾勒点染 , 抓取景物特点即可 , 而是需要细致地铺展开来 , 工笔描绘 。此句将“残花”与“垂杨”并提 , 表现春末特有的景色 , “无人见”、“自舞” , 言落红凋落无声 , 杨柳独自起舞 , 寂寞寥落之情倾斜而出 。
“渐暖霭 , 初回轻暑 , 宝扇重寻明月影 , 暗尘侵 , 上有乘鸾女 。”“渐暖霭”点明初夏的暑气已经悄然而至 , 于是寻出尘封已久的圆如明月的宝扇 , 上面乘鸾的素女隐约可见 。引起了作者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
“惊旧恨 , 遽如许 。”睹画惊情 , 昔日的恨怨 , 猛然袭上心头 , 令我怅恨不已 。末了这二句紧承上句“上有乘鸾女 , 写词人触画生情 , 引出了对昔日情景的联想 。这里极其隐晦地表现出作者对宋朝衰落的遗恨 。
“江南梦断横江渚 , 浪粘天、葡萄涨绿 , 半空烟雨”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 , 伊人远去 , 犹如乘鸾仙女 , 无由再见 , 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 , 远望如同正在酸醅上涨的葡萄绿酒 。李白就曾有诗赞道: “遥看江水鸭头绿 , 恰似葡萄初酦醅 。”这连天江浪 , 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 , 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 。这里先写景 , 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
“无限楼前沧波意” , “沧波”照应前句江景 , 描绘出一幅想象中的画面:情人在江边高楼倚栏怅望 , 却只见细浪粘天 , 烟波浩渺 。作者想象情人遥对沧波的情怀 , 不禁道出“谁采蒴花寄与?” 。采蒴花有寄托相思的用意 , 二人相隔万里 , 虽想采蒴花寄给对方以托相思 , 但作者却言“谁采” , 透露出“梦断”之恨 。
“但怅望、兰舟容与 ,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最终 , 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相互“怅望” , 但无论如何相望 , 视线也会被“千山”所阻 。问“万里云帆何时到?” , 即含有“不能到”的意思 , 因此只能与“孤鸿”相伴 , 在这种凄清的景况中独自品尝离愁别恨 。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的词作鉴赏】“谁为我 , 唱金缕” , 又着一“谁”字 , 进一步表现作者失去情人之后的孤苦 。“金缕”指唐代《金缕衣》曲 , 曲词中有劝人珍惜年华的句子 。作者借此叹息往日美好不再 , 而自己如今无人相伴 , 年华也只是虚度 , 将思念蕴藏于短短六字中 , 显得曲致深长 。关德《题石林词》:味其词婉丽 , 绰有温、李之风 。晚岁落其华而实之 , 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一意一机 , 自语自话 , 草木花鸟 , 字面迭来 , 不见质实 。”
诗歌鉴赏 。(4分)春兴 (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 ,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 又逐春风到洛城 。

小题1:A吹 B逐
小题1:表达了思乡、惜春之情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结合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来确定具有表现力的字即可 。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 。
李商隐 流莺 鉴赏 还有问题 【题目】
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
【解题】
题干中“托流莺以见意也”的“托”指明“流莺”是表面上描写的事物 , 它有某种比喻或象征意义 , “见意”是指作者真正要表达的自己的情感 。分析时要求“结合诗句”是关键点 。
【参考答案】
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 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 , 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慨;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 , 无人欣赏 , 抒写自己不为人赏识、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 。
古诗词鉴赏怎么写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 , 二是评价 。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
几种解题格式:
如鉴赏诗歌意象含义:先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如要求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设题方式是: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 ,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
简单点来说 , 基本上就这些方法可以了 。
诗歌描写了院深席清( )树阴满地、梦觉流莺这四幅夏日画面 。诗歌描写了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这四幅夏日画面 。
原题出自宋 苏舜钦的《夏意》 :
别院深深夏席清 ,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 梦觉流莺时一声 。
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石榴开遍 、树阴满地、 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 , 流露出诗人的悠闲旷达心情 。
苦逼的古诗词鉴赏题怎么破 他已经说了 。水光知月出:“吾本无宦情 , 发兴自江城 , 看到飘飞的落花我才觉察到晚风轻拂 , 花落见风行 , 以至于忘却了时间 , 消遣消遣而已 。再后来、面对孤寒所表现出的宁静平和自足自我勉励的心态 , 但是陶渊明在仕隐进退 , 要亲手种庄稼 , 我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同甘共苦的朋友 。写下这首诗时历鹗还是一屌丝 , 天完全黑下来了 , 在这片天地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 别有情趣 , 诗人却忘情于这些景物 , 其为人 。接下来诗人写他在东园做的两件要紧事 , 两年后诗人考中了举人 , 朋友们他叹息时草根历鹗 苦逼雄飞 ————说历鹗《晚步》程旭东斜景忽已暝 , 诗的尾联“发兴自江城”中的“兴”就不一定是经世济时的兴 , 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可亲的草根 , 有佳句”、尾联与首联 。其次 , 但是他只是在看到落花之后才意识到的 , 二者统一于“晚步”之中 , 但这个静和动是诗人一直在关注着的对象 。少年历鹗因为家境贫寒被送去做和尚 , 薄愿毕矣 , 达到一个巅峰:激发意兴 , 也表现为急迫 。僻地非遗世 , 菽水以奉老亲 。我边走边吟 , 一字雄飞 , 一般人也是用有声反衬无声 , 今得遂幽慵之性!月亮出来了 , 但是我的心却飞扬在远方 , 我并不是想遗世独立 , 他却淡淡地说道 , 陶渊明做过 , 两年后 。生活在这偏僻的地方 。也许 , 衬托出诗人面对农耕 。【句意】猛然间发现夕阳隐去最后一抹余晖 。但是这么一个勤勉有成的人 。不知怎的 , 但是他只是在看到从水面上的浮光后才知道的 , 用今天的话说是写错了答题位置 。这两联写景 , 我才发现月亮早已经在天边升起 。第二次落第是因为他误将论写在诗前、在听 。只不过 , 所以诗人很在乎这些景物的细微变化 , 或者说是自我的一次放松和回收?首先 , 动静结合等技巧 , 也有两次落第的记录 , 他考中举人 , 即使往来无人 , 他还以《宋诗纪事》和《辽史拾遗》两部力作受到时人的好评 , 脚下新开辟的天地 , “江城“就不一定是功名的符号 , 正是有这样的心态 , 诗人散步 , 流莺时一鸣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 , 要做一个有所成就的读书人 , 诗人是忽然之间才发现它退出大地的舞台 。这倒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了 , 他虽然处在被人们遗忘的荒僻地方!他的心里还是牵挂的是那个“江城”!这是本诗的亮点;那黄鹂清脆婉转的歌声不时在我的耳畔回荡 , 天黑了、贫富交战中做得洒脱 , 连身边的夕阳!“斜景”就是夕阳 , 能够奋发进取 , 诗人是用景物来衬托内心的情感 , 突然之间才从自我的境界中回到现实的情景 。而本诗 , 但他很不专注 , 所得皆用之于诗” 。首联和颔联写得有些别致 , 而且不甘现状、月亮等等都没有在意 , 能够自己解决物质需求问题 。他竟也和后来的朱自清一样 , 诗人在贫困中不象谋生手段财富值为零的一般读书人 。看到眼前波光荡漾 , 满足标准不高的生活需要而已!【说诗】历鹗字太鸿 。由此说来 , 首联颔联用“斜景”“流莺”“水光”“月”“花”“风”等意象渲染出幽美的意境 。他求知欲强 , 其诗赋 。” 看来 , 写环境的幽美 , 首联颔联是写晚步时所见之景所闻之声 。发兴 , 即学为诗、颔联又有什么关系呢 , 新畦欲耦耕 , 这是自我意识的一种沉迷和复苏:颈联;黄鹂在婉转鸣叫 。但他是一个苦逼 。这天 , 问题就来了 , 因为他本来就能够了解到自己性格孤僻 , 他所做只是满足自己的点点爱好 , 解决物质需求问题 , 但是不是“遗世”独立 。历鹗似乎和陶渊明不同 , 表现出澄明的境界 , 除了诗文名世外 , 满足精神上的需求、黄鹂 , 颈联尾联是写晚步时所想之事 。二是读书为诗 。他在看 。孤吟少俦侣 。也许!他说得直白 ,  “读书数年 , 撩拨着我这散步的闲人 , 也和我们常人一样 。读到这里 , 黄昏时分他就开始散步 。一是开辟几块新地;有风吹风 。这两样的事;因为他用了一个“忽”字一个“时”字 , 依然意兴盎然 , 但是诗人是时不时地才听到 , 我打算快快地种上庄稼除草施肥 。【注释】诗写于厉鹗因家贫租屋东园读书时 ,  “于书无所不窥 , 不愿意做和尚!看到的是一个和陶渊明在本性上相似的草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