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与翻译(新版)对应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
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
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
师了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
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
德就在其中了 。”
(一)《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
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
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
(二)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
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
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
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
值的部分 。
(三)《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
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
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
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
响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作
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
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
于变化,娓娓动人 。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与《易经》、《黄
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
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
(孔子)
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扩展资料
鉴赏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
《论语》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
  1.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动
  11. 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 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2、对照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2]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2]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可以做老师了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依然乐在其中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在河岸的源头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论语十二章原文每段寓意的是什么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寓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要温故而知新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第三句,讲个人修养,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寓意: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注意查缺补漏反省自己做人做事是否尽力了 。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
寓意: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只有才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修养 。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释义: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
寓意:学习方法,既要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
第五章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释义: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
寓意:学习与思考应该相结合,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
第六章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释义: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寓意: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乐于学习、安贫乐道,无论身处那种环境都应将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释义: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寓意: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才能学得更好 。
第八章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释义: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寓意:贫困是常有的,但是个人道养不应该被贫困所限制,孔子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第九章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释义: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
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
第十章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释义: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
寓意:时光匆匆易逝,应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
第十一章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释义: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寓意: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且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第十二章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释义: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寓意:人应当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并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多学、多思、多问。
扩展资料: 1、论语十二章成语归类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笃志,三十而立。
2、论语十二章特殊句式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3、论语十二章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论语十二章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注音(不亦说乎的板本) 如下:
1.子 zǐ 曰 yuē : 学 xué 而 ér 时 shí 习 xí 之 zhī , 不 bù 亦 yì 悦 yuè 乎 hū。有 yǒu 朋 péng 自 zì 远 yuǎn方 fāng 来 lái , 不 bú 亦 yì 乐 lè 乎 hū。人 rén 不 bù 知 zhī 而 ér 不 bú 愠 yùn , 不 bú 亦 yì 君 jūn 子 zǐ 乎 hū。
2.曾 zēng 子 zǐ 曰 yuē : 吾 wú 日 rì 三 sān 省 xǐng 吾 wú 身 shēn : 为 wèi 人 rén 谋 móu 而 ér 不 bú 忠 zhōng 乎 hū , 与 yǔ 朋 péng 友 yǒu 交 jiāo 而 ér 不 bú 信 xìn 乎 hū , 传 chuán 不 bù 习 xí 乎 hū。
3.子 zǐ 曰 yuē : 学 xué 而 ér 不 bù 思 sī 则 zé 罔 wǎng , 思 sī 而 ér 不 bù 学 xué 则 zé 殆 dài。
4.子 zǐ 曰 yuē : 温 wēn 故 gù 而 ér 知 zhī 新 xīn , 可 kě 以 yǐ 为 wéi 师 shī 矣 yǐ。
5.子 zǐ 曰 yuē : 知 zhī 之 zhī 者 zhě , 不 bù 如 rú 好 hào 之 zhī 者 zhě ; 好 hào 之 zhī 者 zhě , 不 bù 如 rú 乐 lè 之 zhī 者 zhě。
6.子 zǐ 曰 yuē : 三 sān 人 rén 行 xíng , 必 bì 有 yǒu 我 wǒ 师 shī 焉 yān。择 zé 其 qí 善 shàn 者 zhě 而 ér 从 cóng 之 zhī , 其 qí 不 bú 善 shàn 者 zhě 而 ér 改 gǎi 之 zhī。
7.子 zǐ 在 zài 川 chuān 上 shàng , 曰 yuē: 逝 shì者 zhě如 rú 斯 sī 夫 fú! 不 bù 舍 shě 昼 zhòu 夜 yè。
8.子 zǐ 夏 xià 曰 yuē : 博 bó 学 xué 而 ér 笃 dǔ 志 zhì , 切 qiè 问 wèn 而 ér 近 jìn 思 sī , 仁 rén 在 zài 其 qí 中 zhōng 矣 yǐ。
9.子 ( zǐ ) 曰 ( yuē ) : 吾 ( wú ) , 十 ( shí ) 有 ( yǒu ) 五 ( wǔ ) , 而 (ér ) 志 ( zhì ) 于 ( yú ) 学 ( xué) , 三 ( sān ) 十 ( shí ) 而 (ér ) 立 ( lì ) ,四 ( sì ) 十 ( shí ) 而 (ér ) 不 ( bú ) 惑 ( huò ) ,五 ( wǔ ) 十 ( shí ) 而 ( ér ) 知 ( zhī ) 天 ( tiān ) 命 ( mìng ) ,六 ( liù ) 十 ( shí ) 而 ( ér ) 耳 ( ěr ) 顺 ( shùn ) ,七 ( qī ) 十 ( shí ) 而 ( ér ) 从 ( cóng ) 心 ( xīn ) 所 ( suǒ ) 欲 ( yù ) , 不 ( bù ) 逾 ( yú ) 矩 ( jǔ )。
10. 子( zǐ )曰( yuē ) :“贤( xián )哉( zāi ) ,回( huí )也( yě ) !一( yī )箪( dān )食( shí ),一 ( yī )瓢( piáo )饮( yǐn ),在( zài )陋( lòu )巷( xiàng ) ,人( rén )不( bù )堪(kān )其(qí忧)(yōu) ,回(huí)也(yě) 不(bù)改 (gǎi) 其(qí) 乐(lè)。贤(xián)哉(zāi) ,回(huí)也(yě) !”
11.子(zǐ)曰(yuē):“饭(fàn)疏(shū)食(shí)饮(yǐn水)(shuǐ),曲(qǔ)肱(gōng)而(ér)枕(zhěn)之(zhī),乐(lè)亦(yì)在(zài) 。其(qí)中(zhōng)矣(yǐ) 。不(bù)义(yì)而(ér)富(fù)且(qiě)贵(guì),于(yú)我(wǒ)如(rú)浮(fú)云(yún)。
12.子(zǐ)曰(yuē) :“三(sān)军(jūn)可(kě)夺(duó)帅(shuài)也(yě) ,匹(pǐ) 夫(fū) 不(bù) 可(kě) 夺(duó)志(zhì) 也(yě)。”
扩展资料:
注释翻译如下: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
⑤愠(yùn):生气,发怒 。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 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
②吾:人称代词,我 。
③日,每天 。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
⑤为,替 。
⑥信:真诚,诚实 。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
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
③惑:迷惑,疑惑 。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
⑥逾(yú):越过,超过 。
⑦矩(jú):规矩,规范 。
【翻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为政》)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为政》)
【注释】: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②殆(dài),有害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② 堪:忍受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 。”(《雍也》)
【注释】: 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
②者:代词,……的人 。
③好 (hào):喜欢,爱好 。
④乐(lè):以……为乐趣 。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8.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 。”(《述而》)
【注释】: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 指热水 。
②肱(gōng):胳膊 。
③于:对,对于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 。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注释】: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
10.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 。”(《子罕》)
【注释】:①川:河,河流 。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舍,舍弃 。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11.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子罕》)
【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古制,12500人为一军 。
②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 。”(《子张》)
【注释】:①笃(dǔ):忠实,坚守 。
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
③仁:仁德 。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新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和翻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