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诗字的古诗词 带词的诗词

1、含有动词的诗句有哪些?   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____戚继光《马上作》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____李颀《古从军行》 6、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____李梦阳《秋望》 7、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____李益《从军北征》 8、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9、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____李白《从军行》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____屈原《国殇》 近几年的文学鉴赏题中,对诗歌内容的考查以理解为主,侧重于对关键词语的诠释、对诗句的整体理解、对诗歌意境感悟以及对诗歌主旨意图的体会 。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测试以评价赏析为主 。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抒情性、形象性的特色非常突出,考查时侧重于语言运用的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测试重点涉及到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典故运用、行文构思、作品风格等多方面 。一、抓住诗眼,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诗歌以语言凝练见长,讲究一字传神,在极为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达到“简练”的境界 。简练不是简单,简单是一览无余,简练是字面以外还有含义,言有尽而意无穷,即言语理解有尽头,但表现的含义理解就可因人而异 。于是就有了“诗眼” 。所谓诗眼即诗词中最能体现题旨、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也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抓住诗眼就可基本上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便可知晓诗歌的情感脉络 。分析诗眼,能进入意境,感受情趣,领悟旨意,探究艺术手法 。所以,阅读诗歌应尽可能抓住诗眼,以正确把握诗歌 。这一点,以往注意不够,现在强调它,虽有放马后炮之嫌,但却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在诗句中的诗眼有的有其它的字陪衬,影响我们的视线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字 。古人是从形式上炼字炼出诗眼的,我们则应该结合对内容的理解来抓诗眼 。诗眼一般不在名词上,若在名词上则必定是名词活用 。大多数情况是诗眼和关键词往往是在动词、形容词、活用的数词上 。若单纯地看第三、五字,有时难免会发生错误,如果结合动词、形容词、数词,并从全诗的角度来考虑,抓住诗歌的含义就比较有把握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的重点对象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二、体会意境,从观上理解诗歌 “意象”这一术语在我国由来已久,历代又多有发展变化,含义不尽一致 。但也有趋于一致的表述: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心与物的同一,情与景的交融 。“意象是具体化的一种感受”(艾青语) 。成功的诗作常常以捕捉、提炼意象为创作的起点 。对意象的鉴赏,也是高考对学生古诗鉴赏能力所要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年全国统考题就是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提出了与意象有关的问题 。其所问“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是一个含义丰富的传统意象 。“意象”和意境,两者的构成素都是情和景,但“意境”常就全诗而论,“意象”则多半指构成全诗意境的较小的组成部分 。所谓意境,传统的理解是指作者(有时也包括读者)的主观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情、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触景生情,以情状景 。王昌龄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境界当中自成高格”“写感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 。意境不仅仅是环境,还要跟诗人的思想感情起来,才能充分表达出来 。只讲情境,不讲意境,学生容易走偏,答题不准确 。因此,在诗歌阅读中,不深入体味意境,是难以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的 。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把握诗歌语言的特性,消除情绪、时空和逻辑的障碍,力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来,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把省略的过程焊接起来,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再现诗歌的形象和画面,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深层次的意境之中,领略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

2、带有诗词的流行歌曲【带诗字的古诗词 带词的诗词】   《明月几时有》、《千》、《半城烟沙》、《涛声依旧》、《在水一方》 。1、《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同时“明月几时有”也是歌的名字 。邓丽君和王菲都演唱过 。2、《千》 。《千》的词曲创作以及编曲均由许嵩一人完成 。而歌名的灵感来自辛弃疾《青玉案·夕》中的“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半城烟沙》 。《半城烟沙》是许嵩演唱的一首中国风原创歌曲,由许嵩作曲、填词 。《半城烟沙》这首原创歌曲,也是搜狐畅游》的主题曲 。4、《在水一方》 。琼瑶为电影《在水一方》写下的主题曲《在水一方》,歌词几乎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5、《涛声依旧》 。让毛宁红遍大江南北的那首《涛声依旧》,即是陈小奇以古诗词为灵感的代表性创作之一 。歌曲化用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如“渔火”“钟声”“枫桥”“客船”“月落乌啼”,这些经典的意象加上久别重逢和旧船票的合理想象,重构出一个全新的故事,却感人至深 。《月满西楼》 填词:李清照 谱曲:苏越 演唱:安雯 歌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扩展资料 《月满西楼》是安雯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为歌词,由苏越谱曲 。诗词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