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弃文从医,李时珍为什么学医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时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到《本草纲目》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作者李时珍的一生 。
人物生平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自1565年起,其先后到武当山、庐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年,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
走科举之路
李时珍从事医药学,既是必然又是偶然 。其父亲李言闻,就是一位医生,医术颇为了得 。不过,在那个年代,就社会地位而言,从医不如读书人,所以,他父亲就希望他能走科举之路,将来可以光耀门庭 。他父亲本有个计划,大儿子接他的班,比较聪明的李时珍就好好读书,走科举之路 。按照他父亲的安排,他开始了科举之路 。14岁那年他考取了秀才,不过在以后的考试就不尽人意了 。
【李时珍弃文从医,李时珍为什么学医】放弃科考,投身医学
1540年,22岁的李时珍第三次参加乡试,不过,这一次的状态比前两次还要糟糕,他前不久刚得过"骨蒸病",以现代医学看,这是"结核病" 。李时珍当然没有通过乡试,甚至,身体更加糟糕 。这时候,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科考,投身医学 。
随父学医
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 。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事实证明李时珍的选择没有错 。虽说他读书考试不行,但在摆弄药材、扎针号脉方面,他还是很有天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见过的病人越来越多,开过的药方也越来越多,临床经验也愈加丰富,医术也开始慢慢地独树一帜 。
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医学家,对于李时珍都有较高的评价,甚至还有人将其与万密斋并列齐名,分别称他们是"药王"与"医圣",甚至,当朝也对李时珍的功绩进行了肯定,在其去世后将他敕封为"文林郎" 。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在这种殊荣的背后,李时珍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与代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