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什么等于2

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这道最简单的数学题目,也许成千上万次地被成人口中提及过 。每个初学数学的人都记得教材里的“加法原理”,即两个整数相加所得的和就是这两个整数的总和 。但这个答案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我们若深入探究,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的多个高深的数学概念,那么,作为母婴育儿必须掌握的育儿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个问题与之联系起来呢?
对于婴幼儿来说,生活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他们学习各种新的技能,探索身边的新事物,不断与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力进行较量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分经历就是神经元通过大量的相互连接和信号传输形成的复杂神经网络,而每次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会不断影响网络的形态和行为,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
在这个神经发育的关键期,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更好的连接 。神经元通过轴突和树突来连接彼此,轴突负责将电信号复制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而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的连接叫做“突触” 。每个神经元的树突可能连接着成百上千个其他神经元的轴突,每个轴突又分布着几百个突触,每个突触可能会同时与其他许多突触连接,从而形成了神经网络的复杂架构 。
这时,就出现了“加性增强”的概念 。当两个以上的电信号同时到达神经元时,神经元将会更容易被激发 。我们可以认为,每个信号都演唱了一个“加法角色”,增强了最后的效果 。而如果一个消息已经在网络中多次传递,由最初的一个突触到达的其他突触,那么它在神经网络中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同龄孩子一起踢足球、互相借玩具、学习“二人转”、做拼图游戏等,都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神经网络,形成更加健康的认知系统 。
【1+1为什么等于2】除此之外,那些原本就与熟悉事物相关联的神经元,还可能因此产生更强的连接 。这在神经系统中被称为“LTP”,即长时程的突触改变 。一次性学习的行为,比如生日派对上面的猜谜游戏,只会对大脑建立一时的神经联接 。而那些与孩子日常生活活动相关联的大脑连接,比如家中欢歌、走亲访友、共读好书,是建立更耐久的神经聚集的最佳途径 。通过不断的重复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强突触的连接,在原有的华丽转身基础上,不断进行完整的改进 。
这就为我们带来了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那些产生耐久的神经连接的行为,都是“重复性的” 。当孩子们反复做出正确的行为时,如读完书故事后回答问题,重复做九九口诀,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时,都能在大脑中建立“片段”,使这些行为变得更容易 。在眼花疲劳、脑力不济的状况下,这些惯性动力就体现了出来 。所以我们不应只单单培养孩子的视觉系统、睡眠系统、消化系统,我们要完善孩子的神经连接系统了解人生,培养孩子的认知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
直到我们长大成人,1+1等于2的答案才会被我们表示出来,而在婴幼儿时期,这些数学概念的底层已经在我们的大脑中构建好了自己的模型 。如果我们珍视这些关键的发展时期,并将坚实的认知建立在婴儿与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之上,那么成年后、终生的全面发展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育儿并不是简单的喂奶换尿布,而是在亲情、爱护与探索间,引导婴幼儿健康发展,培养他们更为优秀的人格、智慧和能力,赢得优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