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与房玄龄能力比较,唐朝的两位宰相是房玄龄和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宰相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古时,王公贵族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而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宰杀耕牛” 。所以,“宰相”就有了“管家”之意 。只是替天子管家,其中的“心酸”,只有本人最有发言权 。
房玄龄,其父在隋朝做官,从小爱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 。因考试成绩优异,获得“进士”,捞到了一个官衔“羽骑尉” 。之后,政局大变,他选择了李世民,跟着他四处征战,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
每打胜一仗,大家都忙着抢值钱的东西,而他却忙着“抢人才” 。其实,房玄龄最厉害之处,就是私底下和文人大将的密切交往,他想尽办法,让这些人拼命为秦王“效力” 。当时,他和杜如晦是李世民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也成了他人的眼中钉 。
皇族从来不缺乏“手足相残”,李建成告状,将他们二位赶出了秦王府 。之后,“玄武门事变”,大局已定 。当时,参与策划共五人,其中就有这二位 。
之后,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曾任太子太傅 。李世民征战高丽,他坐阵后方,留守京师 。
他“管家”的时间有20年之久,参加修订典章制度,还和魏征合作共修《唐礼》,整顿机构,“惟才用人”,不问出处,不问背景,尽心尽责,从不“邀功” 。除此,房玄龄最重视的是“官员的管理”,他认为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
而且,他还坚决贯彻执行李世民的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大力简政 。民间所说的“醋坛子”典故,男主就是这个宰相!
如何将事业和家庭协调,看来房先生已经做出了一个“典范” 。
魏征,出身贫寒,极爱读书,还出家当过道士 。他先是追随李密,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发展性建议”,只是没有被采纳 。后来,他归降唐朝,没有被重用,心有不甘的他,自荐去招抚河北,跑到黎阳劝当时的守将投降,没过多久被窦建德抓俘 。
重新回到长安后,他又投奔了李建成 。当时魏征已经看出太子和李世民的关系非常紧张,就多次提出“先发制人”,可是,主动权早已被李世民抢得 。事后,李世民看中他的才能和胆识,封了一个“谏官” 。
没事的时候就找他聊聊天,问问哪些事做的不对,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
碰到这样的贤君,魏征还有什么可以隐瞒的?
每次他都畅所欲言,一点都不怕得罪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问他:“怎么才能算得上是开明的君王?”魏谏官开始举事例讲道理,他说:“胡亥从来不上朝,只相信赵高一个人,导致秦朝覆灭;杨广只相信虞世基一个人,从而国破家亡 。”
所以,一定要“兼听”,不能“偏信”,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
魏征坐上尚书左丞位置时,被人诬告“私自提拔亲戚” 。除此,对李世民给出的“远避嫌疑”建议,他反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臣和您属于共同协作的工作关系,一味地讲‘远避嫌疑’,而不是公平公正的做事,这个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答案可能谁也不知道 。”
另外,他还提出了“忠臣”和“良臣”的概念区别 。
在他看来,帮助帝王建设富裕的国家,自己也得利,这就是“良臣” 。自己身首异处,帝王暴虐无常,甚至,国破人亡,这样的大臣为“忠臣” 。甚至,他还干涉皇帝“纳妃”,说皇帝没有事先查明,将已经许配给他人的女子纳入后宫,这会伤害老百姓的感情 。
【魏征与房玄龄能力比较,唐朝的两位宰相是房玄龄和】可见,魏征太敢说大实话了,连皇帝李世民对他都是心生敬畏 。
有一次,李世民突然想去打猎,行头都准备好了,就是一直没出发 。他得知后,就去问原因,皇帝倒也坦诚:“是想去,怕被你说,便没去 。”
还有一次,皇帝得到一只品质上好的鹞鹰,将其搁在自己的肩膀上,到处显摆 。突然看见魏征朝自己走来,赶忙将这只鸟藏在了自己的衣服里 。魏征也挺坏,他故意和皇帝说了很久的事情,时间一长,这只鸟就闷死了 。
当其他大臣们都劝皇帝到泰山“封禅”的时候,唯独他反对 。皇帝就问他:“我做的还不够好吗?”他说:“国家发展到现在,人丁还没有真正兴旺,粮仓也不够充实 。这一来一回,劳民伤财 。况且,中原一带人口少,治安又不好,周边的其它国家,看见我们现在的情况,一定会心生别的想法 。这种做法只是图有个虚名,老百姓一点都捞不到好处,何苦要做呢?”很快,中原地区几个州就爆发了洪水,此事便不再提了 。
皇甫德参曾建议皇帝“少收地租,少征人丁,简化宫中妇人的打扮 。”皇帝怒了,要治罪于他 。魏征就来安抚,并批评皇帝,不像从前那么爱听“直言”了 。
结果,皇甫德参“因祸得福”,被提升了 。
魏征最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就详细的记录了李世民执政以来的十个变化 。《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其所撰 。他一生节俭,家里都没有正式的主卧,死后,皇帝李世民吊唁时痛哭 。
想来,初唐的兴盛,正是有了这些良相的辅佐,才让国家得以高速发展 。
狄仁杰是官宦后代,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他执法公正严明,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惜冒犯圣怒 。他常常劝武则天,要将天下还给李家人,要知人善用 。
可以说,他所推荐的人才,都成了唐朝中兴的栋梁 。狄仁杰在宁州做刺史时,当地是少数民族混居,他很是注意和各少数民族的相处,颇得当地人的喜爱 。后来,被人参了一本,说狄仁杰讲话“不尊重皇帝”,被贬官 。
过了几年,他就开始了第一次宰相生涯,可时间很短 。两年后,被人诬告谋反,关了起来,释放后被贬官 。696年,契丹来犯,武则天想到了他 。事后,他再次回到朝中,开始了宰相生涯 。在他的劝说下,武则天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来,立为皇嗣 。
狄仁杰在民间的“威望”很高,这应和他“神探”的名衔有关 。
清朝公案小说《狄公案》,就是讲他在昌平县做县令时平断冤狱,以及他为宰相时整顿朝廷纪律的故事 。高宗年间,王本立仗着被皇帝喜欢,做事不讲规矩 。他就告武则天状了,说:“国家是缺乏人才,但像他这种人,国家不缺 。您为何要不顾王法袒护他?如果您真要这么做,那就先处置我 。”就这样,王本立被定罪 。
正如魏征所言:“自己博得了好名,又帮助了皇帝,才是良臣 。”一个称职的宰相,必是一位良臣 。只是伴君实在是门“艺术”活,如果,碰上的不是“良君”,“良臣”也就无用武之地 。千年的历史随即翻过,中国优秀的宰相们用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的君王们开创了一个个盛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