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张释之 , 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
以史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 可以知得失 。通过读史 , 我们能明白一件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中人 , 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 。历史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 , 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 , 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 。
张释之是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 , 这归功于他秉公执法、不阿主意 , 面对汉文帝盛怒之时仍能坚持意见 , 不会屈从皇帝的意见而改变判决结果 , 而且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 。尤其是在对比汉武帝时官员的所作所为之后 , 他在当时是非常难得、非常称职的廷尉了 。
张释之全凭自己能力一步一步地干出来的 , 也全靠自己能在关键时刻给汉文帝提意见才得到重用 。他和别人做官不同 , 不是靠官员的推荐 , 而是靠哥哥花钱给他买了个郎官 , 更悲催的是干郎官一干就是十年 。由于长期得不到升迁 , 他认为自己空耗哥哥的家财就打算辞职 , 幸好被好朋友袁盎推荐给汉文帝 。在汉文帝的要求说些贴近现实生活的道理后 , 他成功地被任命为谒者仆射(俸禄千石) , 这也是他第一次成功通过分析秦朝兴亡原因得到的官职 , 也第一次得到了升迁 。
由于经常跟随汉文帝身边 , 他迎来了第二次给汉文帝提意见的机会 。事情发生在汉文帝登临虎圈之时 , 皇帝询问了主管此事的上林尉 , 结果上林尉一问三不知 , 而看管虎圈的啬夫代为回答并且对答如流 。汉文帝大怒之下便想提拔啬夫担任上林尉 , 但遭到了张释之的反对 , 并最终放弃了这个任命 。汉文帝再次向张释之询问秦朝灭亡的原因 , 而他都据实回答 , 于是汉文帝提拔他担任公车令(秩比600石 , 掌宫南阙门 , 及夜间徼巡宫中;凡吏民上章 , 四方贡献 , 及被征召者 , 皆由其转达) 。他虽然俸禄低了 , 但管的事情就涉及到朝政了 。
在担任公车令期间 , 张释之确实做了一件震动皇帝和薄太后的事情 。由于皇太子(后来的汉景帝)和梁王没有遵照礼制乘车进入司马门 , 他带人将皇太子和梁王给追回来 , 阻止他们入宫 , 并向汉文帝上书弹劾皇太子和梁王 , 这也惊动了薄太后 。汉文帝只好向薄太后道歉 , 承认自己没有严格管教儿子 , 薄太后这才派人赦免皇太子和梁王 , 让他们入宫 。正是因他这次秉公执法 , 汉文帝才第一次对他给予关注 , 并提升他为中大夫(汉武帝时改为光禄大夫 , 秩比2000石 , 相当于国策顾问) 。在这之后 , 汉文帝在霸陵发了一次感慨 , 希望自己的陵寝能够坚固无比 , 而张释之回以“只要里面有人们想要的东西 , 坚固的南山也有缝隙;没有人们想要的东西 , 没有石棺也不值得忧虑” 。
张释之成为廷尉之后一直秉公执法 , 引得中尉周亚夫和山都侯王恬的关注 , 与他结为亲友 , 更使得天下人对他公正执法的赞许 。期间 , 他最著名的是处理了两件违背汉文帝意愿的案件 。
【西汉张释之,西汉廷尉张释之】第一件事是汉文帝车驾冲撞案 。汉文帝一行人走到中渭桥 , 结果一个老百姓从桥下跑出来导致给皇帝驾车的马受惊 , 汉文帝命人抓住那人后交给廷尉审理 。张释之审理后 , 查明那人以为皇帝车驾都过去了才跑出来惊了马 , 只是无意识的犯罪 , 便判了这个人罚金 。汉文帝非常生气 , 我这个皇帝的命就值这么点钱 , 本来想让廷尉判死刑 , 结果廷尉就给了个这样的结果 。张释之的理由也很充分 , 认为“法者 , 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 , 是法不信於民也 。且方其时 , 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 , 廷尉 , 天下之平也 , 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 , 民安所措其手足?”汉文帝一开始很气不过 , 不认可这个结果 , 但是廷尉也不改判决意见 , 最终汉文帝还是认可了廷尉的判决意见 。
第二件事是汉高庙盗窃案 。有人将汉高帝刘邦庙前的玉环给盗走了 , 汉文帝大怒 , 将盗贼交给廷尉审理 。张释之在审完这个案子后 , 判处该人在闹市中斩首 。这次更将汉文帝气坏了 , 本意是让廷尉判盗贼被处以灭族的重刑 , 结果廷尉就来个斩首;况且贼都偷盗我爹的庙前了 , 太藐视皇室和皇帝了 , 伤害我恪守孝道的名声(汉朝以孝治国 , 不孝的政治责任很严重) 。但是 , 张释之认为汉律就是这么规定的 , 判决意见是公正的 , 又进一步引申——如果有人偷挖长陵一点土 , 又该如何处理?不久 , 汉文帝和薄太后商量之后认可了廷尉的判决意见 。
这两个案件让人们见识了张释之公正执法的本色 , 只依据法律条文来审理案件 , 不会根据皇帝的喜怒随意更改判决意见 。也正是这两个案件 , 让他得以有被载入《史记》单独列传 。不过 , 执法太严格对他而言也不是好事 。在汉景帝继位后 , 他虽然在王生的帮助下向皇帝请罪 , 免于被皇帝的挟私报复 , 但还是被记仇的汉景帝打发到淮南国担任国相了 。
虽然张释之晚年远离朝堂 , 不过他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 , 也在汉朝受到了莫大的肯定 。汉朝中期有一种说法 , “张释之为廷尉 , 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 , 民自以不冤 。”光凭“无冤民”一点 , 张释之就超过无数执法者 , 处于中国廷尉(大理寺卿、法官)领域的最顶尖水平 。早在汉文帝即位之初 , 就曾下诏“法者 , 治之正也 , 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 。自古以来 , 冤狱不断 , 冤案丛生 。如何能确保法禁暴而率善人呢?唯有公正、守法的执法者 。荀子在《君道》曾言 , “故法不能独立 , 类不能独举 , 得其人则存 , 失其人则亡 。法者 , 治之端也;君子者 , 法之原也 。”张释之正是其人 , 也正是君子 。
推荐阅读
- 眼镜断了用什么粘
- 三星W215G获得Wi-Fi联盟认证
- 虚拟币会归零吗 虚拟币会跌到零吗
- 玻璃钢耐高温多少度
- 微信视频怎么设置铃声
- 蚯蚓钓鲫鱼用几号钩
- 质量月的由来
- 蝴蝶生命周期有几天
- 江西哪些本科院校设有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