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被项羽杀了吗,虞姬为什么死在了项羽面前

你真的了解虞姬和项羽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
史记说项羽最后被汉兵追上时,身边仅有28骑,而其成功渡过淮河时,还有100多人,但文中却没有激烈交战的描述 。
所以,有学者就提出了一个假说:这应该是在保护虞姬中损耗了不少兵力,而虞姬极有可能是死于阴陵 。
虽然,虞姬让作战狠勇的项羽多了些人情味,但她和项羽究竟死于何处,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课题 。
司马迁关于项羽的描述谈不上详细,尤其后来他兵败,言语间更多的是一种仓皇出逃,再加上“四面楚歌”那段,好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其实,有时候民间的说法没准更接近真相,因为,古阴陵遗址仍可看见当时战场的作战痕迹 。
当时,项羽被灌婴困在阴陵山,他为了突围双方打得很是激烈 。后来,民间还修了霸王庙和虞姬祠,现在还能看到这些遗存 。在当地的传说中,虞姬头颅的血落于地面时每一滴都化成了一座小土丘 。所以,从阴陵到嗟虞墩的这段路上,一共有七座小土丘,而民间还给其起了个名“七星照月” 。
于是,学者根据这个传说推测:当时,这一仗项羽的损失很大,而虞姬应该在突围中死去了 。不过,项羽不舍虞姬,在离去前割下了她的头颅,之后,便有了这个传说 。
不过,项羽来到乌江边后,自愧江东父老,就选择了自刎 。
这种推测若是事实,那这“霸王别姬”就得改版 。
因为,虞姬跟随项羽这么多年,应该熟知项羽的性情 。若是她真的选择自绝于项羽面前,应该是对项羽“前途”的一种极度不看好 。虞姬其实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早早离去,而不必用这种极端方式来“打击”项羽 。然而,从这个传说也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重情义之人 。
因为,史上有太多人物为了逃命抛弃了家眷,刘邦就这样 。其实,项羽割下了虞姬的头颅带在身边,有点“共生死”的意味 。后来,他感觉真的没戏了,就和随从将这头颅草草埋了 。据说,是用了三块土块,而后人就按照这个式样给砌成了封土 。
这封土就在古东城遗址西侧几里地之外,被当地人称为“嗟虞墩” 。在以前,嗟虞墩随处可见虞美人草,尤其到了春天时在风中摇曳,自成了一道风景 。若是按照传统的解读,虞姬应是自刎于垓下 。但垓下和阴陵实在是有点距离,哪怕项羽跑的再快,这血也早凝固了 。
此外,《定远县志》里也清楚写着:“虞姬墓即嗟虞墩” 。
当时,项羽逃跑时,按照传统说法,连老天都没帮他 。
本来,他从垓下突围后,应是有时间缓冲的,但一路上感觉总是走岔道 。后来问路,还被人指错了方向,导致被汉军追上 。当时,刘邦可是千金加万户要他的人头,他也知道自己值钱,居然大方的割下自己脑袋,让他人去领赏 。
其实,一般人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古代,无论如何都要葬全尸,否则后果很严重 。可见,这时的项羽已经放下了一切 。当时,不仅江山和他无缘,连身边的人都走了,也就差没有打开秦始皇的陵墓好好揍一顿 。如此说来,虞姬和项羽这二人和安徽还真有渊源 。
虞姬头颅草葬于东城附近,而项羽的自杀地点也没有离此太远 。试想一下,不足30人要应对千人的攻击,难度相当大 。更何况,他们始终都在赶路,中间连歇脚的时间都没有 。都知道,人疲马乏是个大忌,即使项羽再厉害,都无法抵御有备而来的汉军 。
所以,司马迁最后来了一句,项王笑曰:“天之我亡,我何渡为!”
当时的情形是会让人生出“生不逢时”的感慨,但是,项羽似乎不甘心,回头继续和汉兵厮杀了一阵,才选择自刎 。因此,学者指出,这一段和前面垓下突围之间,似乎少了些什么 。那时,兵力还有800人,东城100多人,但此时却不过28人 。
由此,学者断定:正是阴陵之战,让项羽真正折了戟,兵力消耗太大 。本来,他打定主意南下,再重振旗鼓和刘邦抗衡,但是,这一仗却将他的抱负似乎都打没了 。或许,项羽做出那样的选择,不是承认自己输了,而是不愿江东父老跟着自己再受战场之苦 。
其实,学者结合地方传说和地方县志,推断2000多年前的那场决定项羽命运的战役,不但灭了他的大部分兵力,还让他失去自己心爱的女人 。可是,为何司马迁对这一段却是简单带过呢?那些提着项羽人头回去复命的人,不可能不说这场战事 。
也许,在司马迁看来,他只要客观地写出史实就好,至于有些过程,其实,已经埋于字里行间了 。
虽然,项羽的英雄气概值得世人佩服,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 。不管结果如何,项羽都败了,且败得一塌糊涂 。从此之后,无论是江山还是美人,都成了刘邦的了 。
【虞姬被项羽杀了吗,虞姬为什么死在了项羽面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