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诵读的要求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曾经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读一字……只是要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熹的这段话既反映出古人对诵读的基本要求,也发映出古人对诵读作用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先让学生敞开心,放开声,自主诵读,不设固定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读出特色,读出诗的韵味;也可以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时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辅以音乐背景的设置来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 。
古诗词的诵读是主体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在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对诵读的方法进行适当的点拨,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如何处理停顿、节奏、重音、语气等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诵读诗歌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歌,指导诵读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提问征答,学生随着诗情的起伏,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很容易读出诗词的感情和韵味,感受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之美 。
2.激发诵读的兴趣
古诗词的诵读,需要教师凭借自身教学的魅力来对学生进行富有情趣而又生动活泼的引导,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使其带着探究的心情走进诗歌的情境与韵味中 。比如在学习婉约词和豪放词的时候,可以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里所记载的故事: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月:“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在学生兴趣上来时,可以设问:大家想一想,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如何歌?关西大汉拿铜琵琶如何唱?不妨让学生各选一词,来一次诵读比赛,看看谁最能读出(唱也行)这两种味道 。有时甚至也可以特意用方言去引领学生吟唱古诗词,因为方言离古音比较近,这样读可能更贴近古人的读法 。
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有关古诗文诵读的文字、音乐、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如指导学生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借鉴王菲演唱的同名歌曲;诵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欣赏我国同名的民乐名曲 。通过兴趣的激发,学生会自觉主动地进入诵读,在诵读的探究中悟出诗意 。
3.读出诗歌的韵味
诵读的最终目的是在反复吟诵玩味的基础上使诗的韵味得以显现 。学生要能够通过诵读,对诗词中的词句、形象、意境、情感等形成一种领会悟通的
《如何读懂古诗》的教学设计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3.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现状分析】很多考生埋怨古诗难读,甚至读不懂,对面古诗阅读鉴赏存有畏难或放弃的心理,不利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鉴于此,本节课从如何读懂诗歌入手,教会学生解读古诗的方法,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重点】如何从两个层面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诗歌的深层意思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建议】关于“如何读懂古诗”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建议教师把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去,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在看教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懂得方法要领,学会独立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经常埋怨读不懂古诗,害怕读古诗,甚至放弃读古诗 。其实,“读不懂”不是不读诗的理由,我们“读不懂”,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没文化”,而是因为我们“不懂读”,即尚未掌握读古诗的方法,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我相信“读不懂”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授课内容(一)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1、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等 。2“读懂”在四个环节中的地位(1)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2)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首先弄清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包括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三)传授如何读懂诗歌的方法1、如何明白浅层意思?(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课堂演练】 明白以下两首古诗的浅层意思 。例1: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参考:(我)珍惜看重(白海棠)美好的姿容 。白天,我掩门出去亲自提着手瓮浇灌白海棠 。(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在秋日的台阶上像洗去胭脂一样,映出了它的身影;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如同冰雪般的精魂 。淡雅到极致才知道海棠花更娇艳,而像玉一样忧愁怎能够没有泪痕呢?(海棠花)想报答白帝的雨露之恩,只凭借自身的清亮洁白就可以了,(但它只是)默默无语高高地站立在那里直到黄昏 。】例2: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参考:(我)半卷起门帘,半掩着门,(望着那白白的海棠),(觉得该)碾碎冰块给它做土用玉来给它做盆 。(它仿佛)从梨花那里偷来三分洁白,(又好像)从梅花那里借来一缕精魂 。(眼前的白海棠)像月宫中的仙女在缝制白衣,又仿佛是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 。(我)倦倚在昏夜西风之中,娇羞无语能和谁倾诉(我的心事呢?)】2、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例1: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情感语言、注解)例2:杜甫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诗人生平、意象语言、尾句)例3: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意象语言、情感语言)(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课堂演练】 进一步领会薛、林《咏白海棠》的深层意思(加下划线的词语是重点词语) 。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结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高洁、孤傲、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四)方法小结如何读懂诗歌的方法1、明白浅层意思(1)填充内容,(2)调整语序,(3)整合句意 。2、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
如何做好语文诗歌鉴赏和阅读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 。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 。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初中古诗赏析方法 如何指导初中生赏析古诗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骆崇英 前言: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 。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从内容,表现手法,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等方面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并举出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加以说明,浅显易懂 。内容上是从题目、背景、关键词、意象与意境加以阐述,表现手法上是从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四方面说明,最后归纳了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 注意题目 。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 。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如杜甫的《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是作者的想象罢了 。2.关注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经历等,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 。作为教师对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品味关键词 。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如刘禹锡的《秋词》,“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 。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出了一个 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旅人的愁苦心情 。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思乡,水、秋——愁绪,莲花——恋情,酒、柳、长亭——惜别,兰花——君子,菊花——隐士,梅花、蝉——高洁之士。常见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5. 领悟深层含义 。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 。《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 。“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 。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现时间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 。二、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者连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4.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三、归纳古诗词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古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文学艺术思考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并隐含在语言文字中,是作者主观感受与人物刻画的间接描述,从字面意义上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课文的文学价值 。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课文语言文字特点,分析人物塑造方式和人物性格特点,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会课文中心思想和语言文字表达艺术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皇帝的新装》动画视频,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供教学内容的立体感,有助于学生对“皇帝”、“大臣”、“骗子”等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在思维空间留下各个人物形象后,在通读课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语言文字中的夸张的手法和形象的语言塑造,深入分析一群昏庸愚蠢、自私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揭示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领会文章中心要义 。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故事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先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故事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局部品读课文字词语句,分析课文刻画的人物形象,体验文字的力量,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自觉联系实际生活,学会反思,形成实事求是的价值观 。
二、拓展思维,细品文学作品精华内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教师要从文章文学价值入手,将泛读和精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加以区别,先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初步泛读,领会文章大意,促进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课文精彩部分加以精读品析,分析课文精华部分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体会文章特色与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和模仿,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语文能力,进而达到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社戏》教学设计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文设计五个教学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细品课文文学精华,进而实现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
一是读与感 。在学生通读全文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将“不好”和“好”作为切入点,询问学生“这出社戏”好看吗,引导学生跳入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以文章结尾反射全文解读 。
二是赏与评 。引入小游戏,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从人物外貌、性格、身份等方面入手,给文中人物起个绰号,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进行品析,鉴赏文中人物性格的美,同时利用起绰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学习目的 。同时,教师引入小组评比的方式,评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描写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三是品与析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段,品析景物之美,以景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四是辩与思 。拓展学生纵向思维,从文中描写故乡民风与景色的语句入手,体会文中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体会语言特色,以小及大,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拓展学生横向思维,引导学生对比鲁迅另外两部作品《朝花夕拾》和《呐喊》,拓展学生文学视野,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鲁迅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
三、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体会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离不开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 。文学鉴赏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活动,由于学生个体知识积累、思想情感以及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鉴赏同一作品时,其鉴赏角度也有所不同,个体思维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课堂交流互动存在客观需求 。对此,为了拓展学生的鉴赏角度,丰富学生的鉴赏感受,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课堂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平台和交流机会,促进学生间思想上的碰撞,形成互补互助的交流局面,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课堂交流质量,教师要先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问题,待学生形成一定思考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学生间各抒己见,避免盲从 。交流各自想法和作品赏析后,引导学生再一次通读课文,深刻领会文中深意和精彩部分,启发思路,进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研究,从情景创设、拓展思维、加强互动等方面入手,完善语文阅读教学结构,进而实现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如何复习?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第一,梳理汇总 。
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 。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 。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 。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简介
浅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文章并不多,因而觉得有必要谈 。一、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1、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2、培养健全的人;3、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基础 。二、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1、激发兴趣,增加动力;2、确定目标,循序渐进;3、突出局部,抓住整体,点面结合;4、咀嚼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匠心;5、比较鉴赏,领悟作品的深度;6、展开联想,感受作品的情和景 。
【关键字】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目的;方法 。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明确诵读的要求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曾经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读一字……只是要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熹的这段话既反映出古人对诵读的基本要求,也发映出古人对诵读作用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先让学生敞开心,放开声,自主诵读,不设固定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读出特色,读出诗的韵味;也可以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时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辅以音乐背景的设置来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 。古诗词的诵读是主体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在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对诵读的方法进行适当的点拨,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如何处理停顿、节奏、重音、语气等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诵读诗歌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歌,指导诵读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提问征答,学生随着诗情的起伏,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很容易读出诗词的感情和韵味,感受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之美 。2.激发诵读的兴趣古诗词的诵读,需要教师凭借自身教学的魅力来对学生进行富有情趣而又生动活泼的引导,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使其带着探究的心情走进诗歌的情境与韵味中 。比如在学习婉约词和豪放词的时候,可以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里所记载的故事: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月:“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在学生兴趣上来时,可以设问:大家想一想,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如何歌?关西大汉拿铜琵琶如何唱?不妨让学生各选一词,来一次诵读比赛,看看谁最能读出(唱也行)这两种味道 。有时甚至也可以特意用方言去引领学生吟唱古诗词,因为方言离古音比较近,这样读可能更贴近古人的读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有关古诗文诵读的文字、音乐、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如指导学生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借鉴王菲演唱的同名歌曲;诵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欣赏我国同名的民乐名曲 。通过兴趣的激发,学生会自觉主动地进入诵读,在诵读的探究中悟出诗意 。3.读出诗歌的韵味诵读的最终目的是在反复吟诵玩味的基础上使诗的韵味得以显现 。学生要能够通过诵读,对诗词中的词句、形象、意境、情感等形成一种领会悟通的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