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_诗词 为穷苦百姓着想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4、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5、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6、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 。
描写百姓的诗词 衣冠兴废礼,百姓减暴租 。——卢仝
已作丰年兆,黎民意尽安 。——李中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白居易
爱国,关心百姓的诗句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8、《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0、《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1、《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找 关于百姓疾苦的诗句 李白:《丁都户歌》,反映纤夫之苦 。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还是李白: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百姓_诗词 为穷苦百姓着想的诗句】我宿五松下 。
寂寥无所欢 。
田家秋作苦 。
邻女夜舂寒 。
跪进雕胡饭 。
月光明素盘 。
令人惭漂母 。
三谢不能餐 。
还有杜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等,太有名了 。
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苏轼写的表达“为百姓着想”的诗词有哪些?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苏轼 。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
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 。
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
注释  
⑴苏:即江苏苏州市 。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 。“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
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 。
⑶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 。绛唇:红唇 。樱珠:樱桃 。这两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 。
⑷镊:拔除 。霜须:白须 。
译文
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
宁愿做一个普通百姓 诗词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记卢家有莫愁 。
苏轼表达他为百姓着想的诗词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
【前言】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
【注释】
⑴苏:即江苏苏州市 。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 。“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
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 。
⑶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 。绛唇:红唇 。樱珠:樱桃 。这两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 。
⑷镊:拔除 。霜须:白须 。
【译文】
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
【鉴赏】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苏州,只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联系前一首写的“半夜银山上积苏”与“涛江烟渚一时无”的景象来看,又知徐君猷离去的当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转为大雪 。这样,“万顷风涛不记苏”,应为实写十二月二日夜酒醉后依稀听见风雪大作及苏醒时的情景,“苏”,似宜作苏醒解 。依此可知,词上片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 。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 。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 。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 。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
值得一提的是,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 。这一忧思的形象,衬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对比强烈,含蕴更丰 。
总体来看,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恰好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上下两片的重点是最末的无声形象 。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 。遣词、用字的准确形象,也是这首词的特点 。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 。“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 。“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 。
关于惠利百姓的古诗词 百姓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番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