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的撞韵指什么?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1、撞韵: 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1)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2)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2、挤韵: (1)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2)比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 。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 。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 。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 。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3、连韵: (1)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 。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2)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 。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 。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扩展资料: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1)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2)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3)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 。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4)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 。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 。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5)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 。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 。‘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 。‘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 。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6)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7)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8)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 。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 。(9)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韵律
浅谈格律诗中,什么是挤韵,撞韵和连韵 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很美 。一是视觉美,每句字数相等 。二是节奏美,按平仄而写 。三是韵律美,按规定押韵 。
它必须具备两大因素:一.意境 二.格律(在五言律诗或七言律中,颔联和颈联还必须对仗 。在绝句中可对可不对仗)两大因素缺一不可,不然就是打油诗或顺口溜 。
如果把意境比作一首诗的灵魂,那么格律就是它的身躯 。
格律包括平仄和押韵,押韵有很多禁忌,忌复韵、出韵、倒韵等等 。我这次只是简单讲什么是挤韵,什么是撞韵,什么又是连韵,与大家共同学习 。
挤韵:顾名思义,就是在一首诗中不是韵脚的地方,也出现了和韵脚相同的字 。挤韵又称犯韵或冒韵 。
如王安石的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
第二句“钟山”和韵脚“山”,这种现象就叫挤韵 。而且白脚(指不押韵的句末字)“岸”是韵脚“间”、“山”、“还”的仄声,这种现象又叫撞韵 。
这首诗虽然挤韵又撞韵,但却是千古名诗 。由于作者具有高深的文字驾驭能力,对整首诗没有影响 。但是像我们初学者写格律诗时,尽量要避免 。
什么是撞韵?撞韵就是指不是韵脚的字(也叫白脚),是韵脚的仄声字 。如:韩愈的《初春小雨》,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等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这首诗中韵脚是:山、船、天,白脚“散”是它们的仄声 。这样就是撞韵 。
【诗里的撞韵指什么?】还有我自己写的这首七绝,由于忽略,也撞韵了 。
《渔翁钓秋》珍妮
风催枯叶归根去,
雁过西山落日留 。
水面红霞飞锦绣,
渔翁独钓一江秋 。
这首诗中“绣”是韵脚“留”和“秋”,同韵母的仄声字,所以是撞韵了 。以后写诗时,我会注意的,这种现象不会再发生了 。
什么是连韵呢?在一首诗中,接连押同音字韵,就是连韵 。隔行押还是允许的 。
请解释下古诗中的仄韵,平韵,上,下阕.怎样看诗词是仄韵平韵呢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 。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 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 。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 。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 。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 。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 。以t,p,k收尾的入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 。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气爆破出声 。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
在现代诗词中 ian和an撞韵吗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 。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
2.读诗入意境 。欣赏诗歌还要“读”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
3.提高欣赏情趣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
诗词中的押韵怎么理解 古典诗词押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押韵,是指在一定的句式中使用相同的“韵脚”,例如律诗,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韵脚是相同的 。所谓韵脚,按现代普通话讲,就是在一定句式中两个或者几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其韵母应该是相同的 。但古代由于每个字没有统一的拼音,加上各地方言很多,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有时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朝代发音也不一致,所以要使用“韵书”来统一音韵,这个东东很复杂,我的观点是:现在没有必要去深入研究它,按拼音字母押韵就很好 。广义的押韵,是指诗词的每一句都是要讲“平仄”的(古风、乐府等除外) 。所谓平仄,也可以用现代普通话的拼音字母来简单举例,平就是阴平、阳平的发音,所谓仄,就是第三、第四声(上声、去声)的发音 。古代韵书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还有个“入声”,这个入声一般是比较短促的发音,在现代普通话中阴阳上去中都有,也很复杂,同样没有必要去研究它 。为什么古典诗词押韵呢?因为古典诗词,是可以吟唱的,尤其是词,那一般是要配乐演唱的,押韵时韵脚相同,吟唱起来就很顺口,并且容易记忆;如果加上平仄,每句诗词吟唱起来发音就有高有低,婉转动听,如果没有平仄就可能是扯着嗓子喊,或者有气无力一直向下低沉,或者一直向上搞“高八度”、甚至超八度,那就不是诗歌了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的吟唱是与现代诗歌的“念诗”不同的,不仅语言美,而且音韵美,这是洋夷所谓“诗”难以企及的 。
古诗词中的韵点的意思 诗词的“压文韵”“压箫韵”,指韵脚压在那个韵母上 。这是诗词的规矩之一 。“压文韵”的韵脚韵母是“yun”,下面的君 耘 文 闻 分 即是;“压箫韵”的韵脚韵母是“ao”,下面的 潮 桥 摇 箫 僚 即是 。
拾取流光(押文韵)
拾取流光不负君,半生学海苦耕耘 。
挥毫遥忆兰亭序,倚马常思曲水文 。
五百诗篇存正气,三千壮语驳绯闻 。
神舟若是能同渡,朝暮何愁银汉分 。
七律 落花之十七 (押箫韵)
逶随断雾似随潮,柳岸依然万里桥 。
竹径银光风少拂,花丛碧影月空摇 。
桃胡荐枕庵中寐,绿蜡东墙韵上箫 。
梦境犹之肩府尹,阶前斩杀诈诬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