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鉴赏中表现手法有哪些

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全部表现手法 。
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 。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
②衬托 。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
③对比 。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
④用典 。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⑤象征 。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
⑥移情 。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
⑦虚实相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
⑧抑扬 。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
3、修辞手法的运用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 。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
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 “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 。(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雄奇、奔放 。二:(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衬托、对比、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5、伤世主题;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lt,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通过感觉、视觉: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4、报国主题 。2、“喜” 。2、直率、委婉;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了解了诗歌的主题思想:l、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卒章显志等:如“杨柳”喻指分别: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结构特点、比拟、借代、自然、清幽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包括“叠词: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静动结合、虚实结合 。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排比: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就能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层地鉴赏古诗奠定坚实基础、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 。3、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表现手法(1)象征;“秋水”指眼睛、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2)托物言志;“鸿雁”指书信等等;“盗泉”指不义之财、通感、双关;思念家乡等: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特定称谓语言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铺垫、象征,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梅;怀才不遇、仕途失意、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 。l 。3;思念亲友;依依惜别、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鉴赏形象的技巧 。(2)烘托、竹,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 。2 。四、清秀、淡雅、比喻意义、隐含意义,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的比兴手法、洗练、沉郁”等;长相思)运用了《诗经&gt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象征人坚强,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结构对比等,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夸张、互文,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 。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高洁、清高等品格 。(2)情感语言:如“悲”、情深意长等、借古讽今、用典 。三、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 。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昔盛今衰的感慨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对比、映衬
语文诗歌鉴赏方面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 。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 。(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 。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有哪些 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古诗词鉴赏详解古诗词鉴赏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笔者参加了几年本地中考阅卷工作,在古诗词赏析题的判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得分不太理想 。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尤其是解答主观题找不到思路 。其实,这类题有很多规律可循,赏析古诗词一般要从字词句、层次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感情抒发、意境创设、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有时还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分析 。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诗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 。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 。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 。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比喻为使形象更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代为使表达含蓄,如“应是绿肥红瘦”;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铺陈、象征等手法 。描写方式则有:细节描写,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动静结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虚实结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寓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 。有时还运用其他技巧:反衬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联想想象,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第五,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注意炼字、炼词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尤其讲究炼字 。经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门”,作者“推”“敲”难定,最后请韩愈定为“敲字佳”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认为:“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 。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有炼字故事,体现出非常好的表达效果:第一,“绿”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 。读到此,能为我们唤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较抽象,没有这种作用 。第二,用“又绿”唤起我们联想 。让我们想到春草绿时容易引起思归的念头,这就跟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呼应 。(周振甫《诗词例话》)所以,在赏析诗歌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作用 。第六,还要了解名家的语言特点 。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晓畅、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清照婉约凄清、陆游雄浑悲壮等 。总之,赏析古诗词时,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局部入手;既要抓住主题,又要关照形式;既要掌握诗内,又要了解诗外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达到最佳效果 。
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哪些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 。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 。(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 。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分析“诗眼”型 提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出句中描摹的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诗歌鉴赏技巧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这是不对的 。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 。看有没有用修辞 。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 。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 。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 。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 。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 。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 。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 。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例2、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 。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1、修辞方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
语文古诗词赏析 方法&举例 !!!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 。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
【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
(一)形象意境类
题目类型: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
例析: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
语文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1 从选择题选项入手,一般是4选1个错误的~把选项一个一个分析好起码有3个是对的~~错的哪个也是细节错 。大体应该没问题 。如果分析的好对于下面的一道表述题很有帮助
2 明确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一般表述题打出这个给你1分
3 如果有叫你简要分析的~你最好一句话一句话分析~老师会挑你对的给你分的,不要大体概括或者总结性回答~除非你对诗吃得很透
4 一定要多写,诗歌鉴赏表述题给你3行空千万不要写一行,一定要都写满,人家题给你3行是有目的的不是白给你的~回答时候越具体越好~
5 尽量了解各种意想 像什么 (梧桐,黄雀,商女等等)
6 多了解一些著名作者的出身背景
7 注意看诗歌鉴赏中的注释(比如说什么作者被贬后写的啊 。。类似这样的)这样能把握答题的大体方向不会错
另外诗歌鉴赏是高考中比较难的一个考点~基本上不会拿满分~如果4分体照着2 3分去拿和别人拉不开多大档次~不要死扣也别钻牛角尖
语文:修辞手法(诗歌鉴赏)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
不可,“惊”字有意外之感,惊喜,形容春天来得突然,春光出现得突然 。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对比 。
理由如下
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 。“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 。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 。“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 。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 。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 。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
下片紧接上片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 。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东京梦华录》卷六) 。但是作者在此避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作具体描绘 。“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 。“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 。“水精宫殿五云飞 。”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 。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不能这样看 。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有人指出,是这首词的“词眼” 。没错 。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了 。赤诚的爱国情怀,满注于字里行间 。
【语文古诗词鉴赏中表现手法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