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气节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誓死报国 ,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寒菊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 。
寒菊 郑思肖 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 。
郑思肖 , 南宋末为太学上舍 , 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 , 郑思肖忧国忧民 , 上疏直谏 , 痛陈抗敌之策 , 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 , 孤身隐居苏州 , 终身未娶 。宋亡后 , 他改字忆翁 , 号所南 , 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 , 拆字组合 , 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 , 隐寓“大宋”二字 。他善画墨兰 , 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 , 人问其故 , 答曰:“地为人夺去 , 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 , 忧愤坚贞 , 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 , 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70491.htm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古诗 。江村即事
作者:司空曙 (唐代)
钓罢归来不系船 , 江村月落正堪眠 。
纵然一夜风吹去 , 只在芦花浅水边 。
“钓罢归来不系船” , 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 , 懒得系船 , 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 , 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 , 第二句上承起句 , 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 , 时已深夜 , 月亮落下去了 , 人也已经疲倦 , 该睡觉了 , 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 , 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 , 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 , 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 , 一放一收 , 把意思更推进一层:
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 , 即使起风 , 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 , 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 , 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 , 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 唐?杜牧> 只解沙场为国死 , 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一腔热血勤珍重 , 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西北望长安 , 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臣心一片磁针石 , 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 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 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 , 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 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 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 , 极写边地的酷寒 , 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 , 全从侧面写出 , 意脉贯通 , 措语天然 , 不拘格律 。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 , 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从结构上看 , 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 , 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 , 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 , 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 , 指剑门关以南 , 也称剑南 , 这里代指古代蜀地 。蓟北 , 即蓟州 , 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 , 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 , 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 , 但此诗却不同 , 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 , 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 , 写诗人虽偏居“剑外” , 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 , 喜极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复 , 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 , 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 , 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 , 着笔深化 , 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 , 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 , 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 。此两句妙笔传神 , 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 , 跃然纸上 , 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 , 继续就喜意升华 , 由前面的国喜、家喜 , 转入写喜归 , 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 , 放声高歌 , 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 , 开篇伊始 , 即运笔如飞 , 四联八句 , 一气呵成 , 情感炽烈 。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 , 千古传唱 , 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 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 , 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 。春秋时吴人善铸钩 , 故称 。这里泛指武器 。凌烟阁 , 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 , 表达弃文就武 , 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 , 气魄豪迈 , 既是泛问 , 也是自问 , 在鼓动别人的同时 , 也在鼓励自己 , 抒发了“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 。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 , 气势磅礴 , 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 , 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一气呵成 , 节奏明快 , 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 。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 , 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 , 为国建功立业 。(当然 , 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 , 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 , 语言通俗易懂 , 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 ,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 , 但并不悲哀绝望 , 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 , 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 。“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 , 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 , 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 , 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 , 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 , 诗人激动不已 , 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 , 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 , 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 , 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 。全诗意境开阔 , 气魄恢宏 , 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 , 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 , 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 ,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 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 , 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 , 即行宫 , 皇帝出巡临时
表现诗人感情的诗句 思乡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 , 江山此地深 。
滩声秋更急 , 峡气晓多阴 。
望阙云遮眼 , 思乡雨滴心 。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 , 思乡泪湿巾 。
音书天外断 , 桃李雨中春 。
欲饮都无绪 , 唯吟似有因 。
输他郊郭外 , 多少踏青人 。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 , 乡愁步步生 。
举鞭挥柳色 , 随手失蝉声 。
秋稼缘长道 , 寒云约古城 。
家贫遇丰岁 , 无地可归耕 。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 , 天涯聚乱流 。
岸长群岫晚 , 湖阔片帆秋 。
买酒过渔舍 , 分灯与钓舟 。
潇湘见来雁 , 应念独边游 。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 , 云南信未还 。
庭前花不扫 , 门外柳谁攀 。
坐久销银烛 , 愁多减玉颜 。
悬心秋夜月 , 万里照关山 。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 , 云天晓色澄 。
树寒稀宿鸟 , 山迥少来僧 。
背日收窗雪 , 开炉释砚冰 。
忽然归故国 , 孤想寓西陵 。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 , 登临想旧游 。
一朝人事变 , 千载水空流 。
梦渚鸿声晚 , 荆门树色秋 。
片云凝不散 , 遥挂望乡愁 。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 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 , 愁鬓明朝又一年 。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 , 左把花枝右把杯 。
欲问花枝与杯酒 , 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 , 杜曲黄莺可得知 。
更被夕阳江岸上 , 断肠烟柳一丝丝 。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 , 一山红树寺边多 。
仲宣无限思乡泪 , 漳水东流碧玉波 。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 , 轩车谁不思乡关 。
独留芳翰悲前迹 , 陌上恐伤桃李颜 。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 , 怜我心同不系舟 。
何日片帆离锦浦 , 棹声齐唱发中流 。
反映陶渊明的人格、气节的诗句一、前 言 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隐逸派的田园诗人 。中国古代作家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个性的 , 屈原以后便算是陶潜 。梁、昭明太子特别欣赏他的作品 , 曾经替他作传记 , 序说:「其文章不群 , 辞采精拔 , 跌宕昭彰 , 独超众类 , 抑扬爽朗 , 莫之与京 , 横素波而傍流 , 干青云而直上 ,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 加以贞志不休 , 安道苦节 , 不以躬耕为耻 , 不以无财为病 。」 我一向欣赏渊明的安道苦节、辞采精拔 , 因此喜欢研究他的作品和风格 , 尤其他的诗 , 连苏轼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 他说:「渊明作诗不多 , 然其诗质而实绮 , 臞而实腴 。自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诸人 , 皆莫及也 。」 论诗的家数该从「建安七子」 , 但读了他们的诗 , 只能看出「七子的诗风」 , 很难看出那一位的诗格 。我觉得唐以前的诗人 , 真能从作品中发现作者个性的恐怕只有阮籍和陶渊明两人 , 而陶诗尤为甘脆鲜明、笃意真古 , 因此在昭明文选中作者一百三十家当中 , 我特选陶渊明一人来加以探讨 。二、生平事略 陶渊明 , 字元亮 , 入宋更名潜 , 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 ]西元三六五—四二七年)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 。陶侃做过八州都督 , 封长沙郡公 , 卒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茂做过武昌太守 , 父亲做过姿城太守 , 也都是淡漠名利 , 洁身自好的人 。他的母亲是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儿 。嘉是当时名儒 , 文章超卓、胸襟广阔 。这样的家庭环境 , 对陶潜一生可说影响极大 。渊明一生可分少年、游宦、和归隐三个时期 , 兹分述如下: 少年时期:自晋简文帝 咸安二年壬申 , 至晋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岁止) , 萧统渊明传称他「少有高趣 , 博学善属文 , 颖脱不群 , 任真自得 。」更可从他诗中窥见他的遭遇和性格 。?闲静少言 , 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 ?质性自然 , 非矫厉所得(归去来辞) ?少而穷苦 , 每以家弊 , 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 ?好读书 , 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梁启超说他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 。杂诗:「忆我少壮时 , 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 , 骞翮思远翥 。」 〈2〉 游宦时期:自晋太元二十一年丙申 , 至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岁至三十四岁为止)他的杂诗里说:「荏苒经十载 , 暂为人所羁 。」在这十年期间 , 渊明曾出任四次 , 前三次任幕僚 , 最后一次是当县丞 。江州祭酒期:昭明太子渊明传说他:「亲老家贫 , 起为州祭酒 , 不堪吏职 , 少日自解归」 , 不久去职 , 幽居达四、五年之久 , 州府曾请他当主簿 , 他不就任 , 宁愿在家乡 , 躬耕自资 。镇军参军期:隆安四年庚子 , 渊明作镇军参军 , 时二十九 。饮酒诗:「此行谁使然 , 似为饥所驱 。」 建威参军期: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形似有制 , 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 , 安得久离析 。」 彭泽令期:义熙元年乙已 , 渊明年三十四 , 是年八月就任 , 十一月即自免归 。〈3〉 归隐时期:自东晋义熙元年乙巳 , 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岁至五十六岁止) , 渊明自四十六岁以后 , 他家曾遭遇过火灾、风灾、水灾、虫灾 。他身体也是逐渐衰弱 , 尤其元嘉二年后的两三年中 , 可说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 。贫困使他自然的质性 , 磨砺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 使他对於死神的迫近 , 毫不惧怕 , 处之泰然 。他深知不久於人世 , 於是写了三首挽歌诗 , 及一篇自祭文 , 作为辞别人间的最后剖白 。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 是恬淡、安闲、无争、任真、表面上看 , 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静的 , 其实他是一个具有浓烈感情的典型人物 , 梁启超就说他是「一位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他的嗜好是:爱萄、嗜酒、喜弄无弦琴、乐於耕稼 , 由於他是一个高雅旷达、任性自适的人 , 感情浓烈而笃於交谊 , 因此他的快乐 , 不是安逸中得来 , 完全从勤劳中得来 。三、时代背景 晋朝正是佛教盛行的时候 , 文人由厌世思想进而为超脱 , 故陶潜有释家思想 。他的性格 , 在儒、道、释三家中 , 经过了自己的溶解 , 运用当时的法语 , 於是造成他独特的思想 , 便是极现世主义的达观 , 不讲求将来 , 在他作品中流露得最微底的是连雨独饮:「形骸久已化 , 心在复何言」 。渊明本身的思想 , 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社会影响 , 使他养成自然、现世与孤独的个性 。因为两晋社会是贵族社会 , 政治也是贵族政治 , 只有贵族才有做大官的机会 , 否则就永远做小官 。他时辍时续地做了十年幕僚 , 幸亏他的叔父陶夔在政治上略有地位 , 才援引他当了一名小邑 , 但当时兵乱频频 , 他本来就不愿做官 , 加上时局的动荡 , 不想离乡太远 , 就决定做彭泽令 , 但个性耿介的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拳拳事乡里小人(宋书隐逸传)」(诚按:萧统陶渊明传、乡里小人作乡里小儿) , 只做了八十天就挂印辞职了 。朱子语录说:「晋宋人物 , 虽日尚清高 , 然个个要官职 。这边一面清谈 ,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 , 所以高於晋宋人物 。」 在他青年时期正是东晋偏安江南 , 胡人盘据中原;这时他热血满腔 , 胸怀猛志 , 崇拜的是田畴、荆轲之类的英雄 。在他中年和晚年的作品(如杂诗、拟古诗)中 , 还常常流露出他这种少壮时代的奇情壮思 。陶潜虽
石灰吟这首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1、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 ,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3、老当益壮 ,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6、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7、壮心未与年俱老 , 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8、生当做人杰 , 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9、古之成大事者 , 不惟有超世之才 ,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体现诗人伟大政治抱负的古诗有哪些?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东行登上碣石山 , 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 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 , 十分繁茂 ,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 , 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 ,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 ,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 , 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
2、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  离开北京 , 马鞭向东一挥 , 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 , 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 , 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 化成了春天的泥土 , 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
3、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 , 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 , 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
4、剑客 / 述剑
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 , 霜刃未曾试 。
今日把示君 , 谁有不平事?
十年辛苦劳作 , 磨出一把利剑 , 剑刃寒光闪烁 , 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 , 给您一看 , 谁有不平之事 , 不妨如实告我 。
5、咏煤炭
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 藏蓄阳和意最深 。
爝火燃回春浩浩 , 洪炉照破夜沉沉 。
鼎彝元赖生成力 , 铁石犹存死后心 。
但愿苍生俱饱暖 , 不辞辛苦出山林 。
凿开混沌之地层 , 获得煤炭是乌金 。蕴藏无尽之热力 , 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 , 犹如浩浩之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 , 照破灰沉之夜空 。钟鼎彝器之制作 , 全靠原力之生成 。铁石虽然已死去 , 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 , 都能吃饱又穿暖 。不辞辛劳与艰苦 , 走出荒僻之山林 。
求描写内心跌宕起伏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 , 指腊月酿制的酒 。豚 , 是猪 。足鸡豚 , 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 , 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 , 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 , 道出了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 , 写景中寓含哲理 , 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 , 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 , 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 , 草木愈见浓茂 , 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 , 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 , 几间农家茅舍 , 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 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 , 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 , 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 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 , 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 , 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 , 如果锲而不舍 , 继续前行 , 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 , 再往前行 , 便豁然开朗 , 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 , 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人们读后 , 都会感到 , 在人生某种境遇中 , 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 , 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 , 信步而行 , 疑若无路 , 忽又开朗的情景 ,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 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 , 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 , 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 , 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 , 热热闹闹 , 吹吹打打 , 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这个节日来源很古 , 《周礼》里就有记载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 , 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 。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 , 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 , 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 , 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 , 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 , 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 , 此时明月高悬 , 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 , 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 , 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 , 能拄杖乘月 , 轻叩柴扉 , 与老农亲切絮语 , 此情此景 , 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 , 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
参考资料:http://www.shici365.com/shicimingju/1118.html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气节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