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古人的绝句律诗到底有哪些规则?
诗律浅说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 。
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
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 。
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 。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
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 。
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 。
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 。
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
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
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 。
七言的与此相似 。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 。
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 。
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 。
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 。
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 。
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
古人咏槐花绝句
李频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 。
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 。
窦巩 【奉使蓟门】 自从身属富人侯,蝉噪槐花已四秋 。
今日一茎新白发,懒骑官马到幽州 。
杨凝 【送客入蜀】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 。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
张籍 【送萧远弟】 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 。
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
白居易 【暮立】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
白居易 【秘省后厅】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
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
鲍溶 【汉宫词二首】 月映东窗似玉轮,未央前殿绝声尘 。
宫槐花落西风起,鹦鹉惊寒夜唤人 。
姚合 【闻新蝉寄李馀】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
朱庆馀 【都门晚望】 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 。
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
许浑 【夏日寄江上亲友】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 。
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
赵嘏 【宣州送判官】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
李频 【述怀】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
韦庄 【惊秋】 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 。
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 。
黄滔 【出京别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 。
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
李中 【夕阳】 影未沈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 。
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
子兰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不语凄凉无限情,荒阶行尽又重行 。
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 。
子兰 【长安早秋】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
齐己 【答长沙丁秀才书】 月月便车奔帝阙,年年贡士过荆台 。
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
刘威 【旅中早秋】 金威生止水,爽气遍遥空 。
草色萧条路,槐花零落风 。
夜来万里月,觉后一声鸿 。
莫问前程事,飒然沙上蓬 。
白居易 【秋日】 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 。
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 。
下有独立人,年来四十一 。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 。
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
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
白居易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 。
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
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 。
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
白居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 。
并起新秋思,为得故人诗 。
避地鸟择木,升朝鱼在池 。
城中与山下,喧静暗相思 。
白居易 【夏夜宿直】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
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 。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
白居易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
白居易 【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 。
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
白居易 【秋凉闲卧】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
绝句古诗的名句
古诗词名言名句1、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
——王迈《读渡江诸将传》2、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 。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3、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4、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
——杨万里《读张文潜诗》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
——杜甫《戏为六绝句》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诗经·大雅·抑》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
——释文向《过苕溪》8、欲加之罪,何患辞 。
——《左传》9、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0、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
——李白《上李邕》1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诗经·小雅》12、天若有情天亦老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1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左传》1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
——王若虚《论诗诗》1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
——苏麟《断句》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老子》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采薇》
古人为什么喜欢诗词的最新相关信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
阵云高、狼烟夜举 。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
笑儒冠自多来误 。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
漫悲歌、伤怀吊古 。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
自许封候在万里 。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
求语句优美的古代情诗,要求是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残照里 。
无言谁会凭阑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 。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关于月亮的五言绝句的古诗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唐朝 。
诗名:《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解释:小时侯,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作的盘子!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宋诗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解释: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诗名:静夜思解释:映照在井栏上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
ps. 床是井栏的意思,不是卧室的床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孟浩然 唐诗名: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解释: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
5,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诗名:枫桥夜泊解释: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 。
“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 。
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 。
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 。
“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 。
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 。
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 。
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 。
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遥望月空鸣”而已 。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 。
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 。
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 。
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李白诗名: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解释: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 。
首二句写月,以“峨眉山”修饰“月”,则月成为峨眉山独占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而将高悬于秋夜天穹之月同时引入平羌江水之流,则江、天、山、月互映,诗境顿生 。
平羌江,即今青衣江 。
后二句承江水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怀人之情顿生,未点月而月恒在,写怀人而月为媒 。
通篇写月,实亦写人,峨眉山月,亦即峨眉山人 。
此外,四句中嵌入五地名,却流畅自如,略无斧凿牵强之迹 。
被古人惊艳到,你觉得哪些诗句是人间绝句
如何写好诗词?1、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
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
2、诗词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
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 。
3、诗词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
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诗词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 。
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 。
4、诗词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 。
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
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 古诗词及诗意,
【一年级上册】 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 杜牧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绝句 唐 杜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 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画》的意思: 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
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
静夜思: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 。
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 。
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 。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 。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 。
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 。
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
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 。
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春晓: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暗自感叹,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 。
村居: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所见: 牧童骑者黄牛唱着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忽然看到树上的蝉,想捕到它,就突然停止了唱歌。
小池: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
小学生古诗竞赛题和答案
一、 读诗句,猜猜谜 。
(4分)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 猜一建筑材料(石灰)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 。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
” 猜一动物(公鸡)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
(20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7、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三、填空(66分)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2、 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问,这句名言出自于英国的哪位作家?(C ) A雨果 B拜论 C雪莱 D普斯金3、 李白的诗风是(C)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4、 我国第一个女诗人是(C) A李清照B朱淑真C蔡文姬5、 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2)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在;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A) A.琵琶 B.古筝 C.扬琴7.《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A)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8.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 A.《木兰辞》 B.《长恨歌》 C.《琵琶行》9.沧浪亭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集自哪两人的诗句?(A) A.苏舜钦、欧阳修 B.苏舜钦、苏 轼 C.苏 轼、欧阳修10.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D)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1.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这里咏叹的古都是:(C) 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
(1)悲伤(2)伤悲(3)忧伤13.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14.《七步诗》的作者是(1) 。
(1)曹植 (2)曹丕 (3)曹操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16.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1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1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1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1)”是文天祥的诗句 。
(1)汉青 (3)汗清2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21.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2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23.《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2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2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2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2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28.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 。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29.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
(1)红色 (2)花 (3)树叶30. “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
(1)天地 (2)天下 (3)天涯3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32.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33.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四.古诗应用题(18分)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四言绝句古诗】
推荐阅读
- 小狗眼睛里有眼线虫怎么办
- 为什么酒店浴袍是白色的
- 柴犬几个月可以洗澡
- 表达不相信别人的诗句
- 关于涅槃的诗句
- 女烈士改编的电视剧 女烈士受刑
- marl1234 创建了一个名为SearchEverything的应用程序
- 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2019 河南师范大学在全国排名是多少?
- 梦见丈夫没有穿裤子抱着一个女的 梦见丈夫没有穿裤子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