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好问《摸鱼儿》
【摸鱼儿】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要令这『大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 。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更是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义呢?
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处,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作仪仗的音乐是排萧与建鼓合奏,乐工们坐在鼓车中演奏,乐声响彻云霄 。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
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 。女山神因思君而抂再悲啼,而死者依然不会再归来! 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死后化为一坏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 。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的“钟於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纵情高歌,尽情的喝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 。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 。“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 。“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 。“双飞客”即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 。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 。“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 。“君”指殉情的雁 。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 。“雁丘”所在之处 。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 。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 。”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 。”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 。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 。”何嗟及“即嗟何及 。《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 。”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 。“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 。”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凭吊 。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
《摸鱼儿》其二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妖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
人间俯仰今古 。
【求《摸鱼儿》诗词及鉴赏】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
兰舟少住 。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
【鉴赏】
作者在小序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切哀婉的爱情故事 。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固而愤而投河自尽 。后来人们才发现他们在水中的尸体 。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 。故事哀婉,令人动情 。这首词就是作者闻听此事后,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显示作者比较进步开明的思想 。本词与上首《雁丘河》同为姊妹篇 。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 。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 。“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 。“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 。“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 。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要询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 。“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 。“天已许”两句,更表现作者愤怒的心情 。他们的爱情感动的连苍天都允许了,让他们化作并蒂莲,生死相依,为什么仍有人不让他们偕老白头?这一问,感情更为强烈,矛头直指禁锢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礼教,表现作者进步的爱情观 。“夕阳无语”四句,面对词人义正言辞的责问,没有人能回答,只见夕阳也在沉思,为苦命的鸯鸯哀悼 。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是谢灵运所写的伤感之词,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谢客”指谢灵运,善写伤感之词,造伤感之境 。“湘妃”,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寻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称她们为湘妃 。以这两个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扬今,更加衬托出作者对这样事的悲伤 。“未是断肠处”,谢客的伤词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
下片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 。“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
“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 。但接下来的“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却盛赞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 。“相思树”,等三句更确切地表明作者的进步立场 。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 。因而又有下句“兰舟少住”等四句 。依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 。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就会“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 。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 。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 。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 。全词句句有情,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 。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
2. 辛弃疾《摸鱼儿》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
怨春不语 。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译文:
再也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了 。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担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 。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 。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 。陈皇后的美貌曾经也遭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请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青春挥霍无度,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做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
赏析:
道是休去倚危栏,休倚危栏时闲愁已是教人断肠 。春已逝,美人迟暮,而忧国之心亦是无处可诉,只有自我劝慰将怨意化为凄婉,虽是缠绵婉约曲,亦有郁愤英气含而不露 。
“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白雨斋词诗》)
【鉴赏】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 。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 。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 。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 。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这与"蛾眉曾有人妒"语意正同 。作者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 。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 。一想到国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发出"烟柳断肠"的哀叹 。《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 。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 。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 。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 。"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是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 。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 。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 。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 。这是第一层 。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 。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 。这是第二层 。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 。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 。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 。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 。这是第三层 。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 。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 。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 。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 。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 。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 。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 。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 。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 。这是词中的重点 。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 。"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 。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 。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 。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 。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
《摸鱼儿》
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 。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 。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 。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
3. 张炎《摸鱼儿》
张炎《摸鱼儿-高爱山隐居》 其一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瞑
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
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碧,月在万松顶
《摸鱼儿》(别处梅)张炎 其二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 。
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 。
风雨后 。
甚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 。
空嗟皓首 。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
归时候,花径青红尚有,好游何事诗瘦 。
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 。
吟啸久 。
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 。
呼船渡口 。
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
摸鱼儿词中的愁指什么(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
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我没看过这个词,但是我知道“摸鱼儿”是词牌名,比如“念奴娇”,“西江月”等等都是,词的整个意思我觉得都有一种哀怨,凄美的思念的愁苦(对女子的思念),你看“玉环飞燕皆尘土”说的是杨玉环和赵飞燕,都是美女,都是才女,都是舞蹈天才,一个唐朝的丰满女子,一个南北朝时期的苗条美女(据说赵飞燕能在盘子里面跳舞),泛指了人间的形形色色的女子,而且“长门事”指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事情,司马相如不是写有《长门赋》吗?词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内容,而且多以哀伤的故事内容为主要内容!前段的景色描写,看似景(凄婉哀伤之景),实在描写内心的苦楚!“落红”,“风絮”等词都是很惨淡的感觉 。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望别见笑!不过要是真是我理解的这样,那么还是第一次看辛弃疾有这样思念情怀的词,我心中的辛弃疾是个铮铮硬汉,民族英雄!
辛弃疾摸鱼儿的意思 乍看是作者在伤春吊古,实则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忌的描写之中 。前用比兴,后化典故借古讽今 。
“蛾眉曾有人妨”以失意的陈阿娇自喻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得宠的杨玉环赵飞燕比喻当朝的权臣,“君莫舞”用两人不得善终的结果“委婉”告诫 。
做此词时词人已四十岁,南归达十七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自忆扶危救亡的斗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重回故土 。然而因作者是“南归之人”加之求和之人对他的能力的惧怕,作者不得重用 。作者即借此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的沉重心情 。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
整首词“表面看,作者写得“婉约”,实际上读来却极是哀怨,极是沉痛 。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催人泪下 。”
辛弃疾毕身致力于北上收复失地 。这种情怀是随着辛弃疾的生命积累沉淀的,深入骨血的东西 。老家在金人统治下,家人、朋友、及伴随他一路走的人都使得辛向前走得更加深沉更加悲重 。“醉里挑灯看剑”词人首先是一位豪杰 。这是许多词人身上没有的 。词人晚年最终被弃用,一言一行不得不倍加小心,因此辛弃疾的词里会出现许多典故,虽然难懂,但却令人读来同词人一起辛酸不已 。
辛弃疾的《摸鱼儿》用了哪些典故?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这句用的是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被废的典故,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 。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 。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 。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 。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
辛弃疾的摸鱼儿这首词的词意一波三折,结合词中的句子简析其中蕴含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
(具体补充下)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 。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 。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 。这是第一层 。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 。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 。这是第二层 。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 。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 。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 。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 。这是第三层 。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 。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 。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 。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 。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 。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 。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 。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 。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 。这是词中的重点 。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 。“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 。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 。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 。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 。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
分析辛弃疾《摸鱼儿》一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辛弃疾《摸鱼儿》鉴赏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讲,含蓄的追求是一大特点 。作者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而读者也当力弃作品的表象,而去深入体味 。这种艺术的形成大概与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影响不无关系 。儒家倡礼,主张以礼节制人的情志,否则,过激的言行便会扰乱社会秩序 。因此在表达的方式上,反对露己直言,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就提出了温柔敦厚的标准 。道家倡无为,主张摆脱一切束缚、包括语言文字 。只要体道自然,则天下大治 。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有无言之教一条,否定言语的交流功能 。而它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 。我们看到,尽管儒道两家思想各异,但有趣的是,它们却殊途同归,促进了古典诗词含蓄美的艺术追求 。意在言外、玩味不已 。辛弃疾此篇《摸鱼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值得一读 。它表面看来,是作者在伤春吊古,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 。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 。委曲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在前片中,作者心绪不宁,是哀惋,是叹惜,更是一种迷惘与无可奈何 。万紫千红的春,离我匆匆而去,一时万树枝头,落花飞红 。这凋零衰败的景色本就够惨淡的了,它怎么能再经得起风风雨雨的几次摧残呢?花是春天的象征,我生怕花落春去,而希望花儿迟开晚放,但这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一种幻想而已 。然而尽管如此,我仍心有不甘,向春反问:“你且留步!听说海角天涯并无你的归处,你能去哪里呢!”春默默无语、依旧悄然离去 。如果说,在人间还有什么春的痕迹,那只有画檐蛛网上沾着些的柳絮,给我们一丝慰藉 。后一片中,作者愤懑不平,是控诉,更是一种诅咒 。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汉武帝立其女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 。但陈皇后却骄贵宫中,终于因妒武帝宠妃卫子夫,“挟妇人媚道”,事发被废,贬居长门宫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长门宫内的陈皇后整日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一篇解愁辞赋,即这首《长门赋》 。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遂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 。这个《序》多少有点夸张其事,目的不外乎吹嘘相如才笔 。因为在历史上,陈皇后自废后,没有再度被汉武帝亲幸的事 。正象《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将前二事按自己的想象融合,加以改造 。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争宠人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 。这个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也难将自己的脉脉真情传递过去 。不过,在此也要对那些离间妒者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虽然她们在历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是一样的 。一个缢死马嵬坡下,一个废为庶人后自杀 。《摸鱼儿》作于一一七九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 。而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使得辛弃疾的报国之心渐渐灰冷下来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对它失望 。他在这首词中,以春喻国,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不忍它风雨飘摇,残零败落 。但是国如残春,匆匆离去 。他不愿面对这个可怕的现实,然而他又怎么能回避得了呢?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面:可是事与愿违,眼见都落了空,心中是异常的苦痛和矛盾 。他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 。自投奔南宋以来,辛弃疾从未获得信任重用,初则浮沉于下级僚吏,后又展转于江西、湖北、湖南地方官 。他也曾写《美芹十论》《九议》两文上奏朝廷,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但是有投无应 。故此,在词的下片中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痛陈蛾眉遭妒之愤,并诅咒妥协偷安的权臣,其命运将一如玉环飞燕 。他们既害了国家,最终也就害了自己 。词的结句最沉痛无比,作者仿佛陷入绝望的哀思 。他有抗金的决心,有杀敌的本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空耗着自己的生命,虚度着自己的年华,百无聊赖、闲愁最苦 。他无法解脱交织在心中的这种压抑、也最怕在烟柳夕阳中登楼远眺 。因为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太象南宋目前江河日下的危弱形势,叫人看了心肠断裂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是极为含蓄的,但作者的伤时忧国情怀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 。尽管它婉而不露,没有直指国政,却让当年的宋孝宗读了心中不快,因为说到底,这首词还是碰了南宋时弊的痛处 。
谈谈辛弃疾《摸鱼儿》的风格特点 弃疾《摸鱼儿》鉴赏二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 。他写“风雨” ,写“落红”, 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 。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 。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 。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 。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 。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 。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 。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 。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 。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 “红瘦” ,是说花谢; “绿肥”,是说树荫浓密 。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 。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 。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 。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 。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 。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 。‘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 。..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 。”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 。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 。《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 。《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 。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 。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 。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摸鱼儿 辛弃疾 赏析 (仅个人见解)
“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借用古代史实来比喻自己,想想人生走到尽头无疑不过是归于尘土,抒发了无限的伤感和愁绪,以及自己的无奈;更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愁是指忧国思民之苦,以及壮志难酬之痛 。
由于诗人当时提出的抗金建议不被采用,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落职闲居,想恢复中原,却不被理解.而这正是是人的闲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苦闷 。
辛弃疾《摸鱼儿》300字的改写或翻译 摸 鱼 儿 作者:辛弃疾
文 本
译 文
再了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了 。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耽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 。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 。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 。那是因为陈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你们不要高兴得蹦跳了,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
诗词简要分析 《摸鱼儿》《永遇乐》 《摸鱼儿》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在前片中,作者心绪不宁,是哀惋,是叹惜,更是一种迷惘与无可奈何 。后一片中,作者愤懑不平,是控诉,更是一种诅咒 。词的结句最沉痛无比,作者仿佛陷入绝望的哀思 。他有抗金的决心,有杀敌的本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空耗着自己的生命,虚度着自己的年华,百无聊赖、闲愁最苦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是极为含蓄的,但作者的伤时忧国情怀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
《永遇乐》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 。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 。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 。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有屈赋的“美人迟暮”的感慨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 。
辛弃疾的诗有哪些? 诗名:游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七绝 类型:山水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
诗词名:送剑与傅岩叟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七绝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推荐阅读
- 21年9月suv销量排行榜完整版 9月suv销售排行榜
- 叶罗丽灵犀阁八大仙子实力排名? 叶罗丽王默公主复仇排行榜大全
- 用纸做孔明灯 孔明灯制作
- 电脑网游排行榜?-ZOL问答 网游大全排行榜2018
- 谷歌将停止对谷歌Play游戏服务中的许多Android服务的支持
- 晚上做梦梦见喜欢的人 做梦梦见喜欢的人跟别人在一起了
- 喜羊羊配音 懒羊羊配音
- Unity现在终于发布了其跨平台游戏开发工具的最新版本
- 周公解梦梦见手机丢了又找到了 周公解梦梦见手机丢了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