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抢跑、华为迟到,智能全家桶没一个能打

本文来自维信工众号 ” 亿欧网 “,作者: 钱漪,编辑:常亮,铅笔道经授权发布 。
” 手里拿 iphone 13、家里配米家智能灯具、净化器、晾衣架,为了体验华为鸿蒙,又下单了搭载 HarmonyOS 2 的美的蒸烤炉和海尔冰箱 。” 网友理查自嘲,” 我对智能电子产品,毫无忠诚度可言 。”
为追求产品连接和使用的优质体验,使用同品牌同生态的产品,更能获取丝滑流畅的交互感受——数码爱好者称之为 ” 入坑全家桶 “ 。相对专注手机、平板、电脑的苹果,市面上对于小米和华为在多元场景打造系统生态有更高的期待 。” 小米和华为的全家桶才是真正的全家桶,苹果只能叫‘办公桶’或者‘移动设备全家桶’ 。” 理查直言 。
诚然,在全场景智能领域,摆在国内消费者面前的智能家居生态主流选项,只有小米和华为 。两位顶尖玩家的交战地带,从智能手机单一领域延伸到了智能硬件全方位 AIoT 生态后,小米和华为面对正在到来的全屋智能战事,谁的赢面更大?谁更为焦虑?
” 遥遥领先 ” 的小米
2013 年,小米成立生态链业务,率先抛出 ” 万物皆可 OTA” 的理念,以 ” 丰富产品品类 ” 为导向,开始了构建小米生态壁垒之路 。
当时,小米深知自己的短板和长处:如果用性价比逻辑去做硬件研发和老牌大厂 ” 硬碰硬 “,显然并不聪明;把软件和生态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是正途——围绕智慧家庭场景,从小型电器切入,逐步延伸至生活用品,将市场资源整合到小米生态之中 。
雷军反复重申的 ” 小米要永远坚持高性价比、高品质的道路,低毛利才能逼自己追求效率,才能保持公司的战斗力 ” 理念贯穿孵化小米生态链这件事上 。
小米在挑选生态链品类和企业时,同样遵循效率逻辑 。
峰瑞资本执行董事黄海认为,小米看中的潜力投资方向,大都是 ” 没有明显的领先者,市场分散,杂牌多但大牌贵 ” 的 ” 蚂蚁市场 “ 。小米从中挑选精品企业投资并介入生产,重视工业设计和质量控制,集中有限的研发、生产、营销资源用在单个产品上,以培育 ” 爆款 “ 。
具备 IoT 平台,拥有手机领域的号召力,小米吸引了足够多的科技创业公司加入生态链 。
小米不仅以 ” 投资 + 介入生产 ” 模式深度参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成长,还主导产品定义和供应链管理,让后者享受小米的品牌红利、渠道红利、用户红利和海外市场红利,倾力帮助其从初创公司快速生长为中型企业 。
事实证明,这套打法卓有成效,小米生态链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 2021 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已有超过 300 家,贡献销售收入 300 亿,其中有 4 家已经上市 。
” 智慧家庭 ” 概念深入人心,强势的小米硬件生态成为大多数用户搭建全屋智能的唯一选择,小米看似 ” 遥遥领先 ” 了 。
华为来迟了吗
华为布局智能家居生态,相比捷足先登的小米,可谓姗姗来迟 。
2015 年年底,华为正式瞄准智能家居场景并发布 HiLink 战略宣布入局,彼时小米已经在该领域深耕两年有余 。
2019 年初,华为发布 “1+8+N” 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 “1” 代表手机,”8″ 代表平板、PC、VR 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智能音响、车机;”N” 代表泛 IoT 设备 。华为在研发智能单品的同时,推进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业务围绕 ” 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娱乐 ” 五大生活场景 。
同时期,小米生态链以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已初步形成,截至 2019 年 6 月,智能设备连接数量接近 2 亿台 。
华为的战略是搭建底层平台和积累底层能力,一以贯之 。
华为 HiLink 协议能使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让不同厂家的设备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华为通过开放的 HiLink 平台连接越来越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吸纳更多兼容产品加入,以快速覆盖成熟产品类别 。
由此,华为的 AIoT 联盟日益繁荣 。据披露,华为目前与海尔、美的、格力、飞利浦、东芝、佳能等全球 600 多个家电品牌建立合作 。2020 年,美的、老板、九阳等品牌搭载鸿蒙 OS 的智能电器产品也陆续上市 。
前装市场的抢先 ” 预埋 “,则是华为早于小米的深谋远虑 。为应对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的阶段转换,华为针对性地布局 “All in One 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 ” 智慧化家庭基础设施前装建设方案 “ 。
为此,华为联合了中海地产、招商地产、中粮地产、绿地、万科、碧桂园等地产企业,以及居然之家、欧派等家装企业 。2020 年,多个全屋智能落地样板间开放 。
为吸引成熟品牌和传统企业加入华为生态,华为 ” 定义硬件 ” 的底层软件能力以及协同软硬件统一的技术积累,最具说服力 。
在操作层面,鸿蒙 OS 实现手机与智能家居之间的底层系统互联,交互连接也颇为 ” 优雅 “:用户仅需用手机 ” 碰一碰 ” 即可快速连接设备,家电工作状态随即可视;同时,设备能够主动推送运行情况及耗材余量 。
同一灵魂,不同形态
当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智能硬件设备极大概率将从 ” 技术多元 ” 向 ” 标准统一 ” 发展 。实现多设备统一的最终画面,或许便是—— ” 同一灵魂,不同形态 “ 。
实际上,市面上多数智能产品生态,仅停留在收发指令和控制阶段,技术门槛不高,只需给产品加上 WiFi 模块开关即可实现 。然而,串联多个接收并执行命令的智能单品,不足以满足 ” 智能系统 ” 的期待,小米也不例外 。
因此,厂商们都开始加紧优化系统,着手生态布局 。
此时,不尽人意的小米生态交互设计,显得尤为 ” 不思进取 “,众多米粉倒戈别家产品的现象也已见怪不怪 。” 小米一大堆独立的 APP,导致割裂的用户体验,反而把小米产品之间的生态沟壑越拉越大 。” 资深米粉 SeeOne 坦言,用 ” 可惜 ” 二字都远不足以描述他的失望 。
对手林立,小米在泛 IoT 领域继续高歌猛进的空间日益逼仄 。去年以来,小米生态链销售增速刹车,MIUI 风评沦陷,现在的小米似乎并不像过去那样 ” 一骑绝尘 ” 了 。在 SeeOne 看来,小米应该意识到,打磨软硬件合一的产品更具长远意义,如果急于求成,将功能看似炫酷、实则满目 bug 的半成品推向市场,等同把用户拱手让人 。
对小米来说,市场挑战颇为严峻,黄海表示,” 小米智慧小家电的产品定位,以及性价比模式的成功,时代因素不可忽视 。”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用户开始转变消费习惯;智能单品仅有性价比,或将难以说服中国消费者 。
过去以智能单品为主流的市场,成就了小米的辉煌 。全屋智能阶段的故事或将是另一套剧本:从底层技术来看,华为凭借物联网底层架构已占得 ” 万物互联 ” 的先机 。
如其企业愿景所述: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个性化智慧体验 。
华为的布局已经可以隐约窥见这种影子:未来有望大规模落地的鸿蒙 OS,其分布式技术能够帮助 IoT 硬件设备厂商实现 ” 产品即服务 “,有效赋能 IoT 硬件升级,大大提升现有产品附加值 。
等到鸿蒙成熟时,其系统性能与协同表现将尤为值得期待 。
尾声
一边是华为囿于众所周知的困局中,一边是小米的生态壁垒日渐式微,拥趸们难免心情复杂,但也不至于沮丧:
即便如此,华为仍然代表中国最先进的自主研发技术;小米仍拥有中国最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二者都属于助推中国产业崛起的民族企业 。哪怕暂时处于低谷乃至步履维艰,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总会到达顶峰 。
【小米抢跑、华为迟到,智能全家桶没一个能打】这次,我希望华为和小米都能登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