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魏延是被谁杀死的,魏延被谁杀死

对诸葛亮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三国里的魏延是被谁杀死的,魏延被谁杀死】《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不少虚构的部分,其中魏延在长沙一投降刘备,诸葛亮就看出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要杀魏延,多亏刘备劝阻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病死五丈原,在临死时,预知魏延必反,就先后付锦囊给杨仪和马岱,如果魏延反叛就杀了他 。后来果不出诸葛亮所料,诸葛亮刚一死,魏延就反了,阻止退军,于是杨仪等人就按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斩杀了魏延,安全退军蜀中 。那么历史上魏延真的是诸葛亮安排斩杀的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从陈寿《三国志魏延传》中可以看出,刘备重用魏延,诸葛亮也重用魏延 。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带领私人武装跟随刘备入蜀,多次立功,被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取得益州汉中后,称汉中王,要派一个得力大将守汉中,众人都认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跃跃欲试 。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刘备竟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刘备称帝后,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 。刘禅登基,诸葛亮当权,封魏延为都亭侯 。诸葛亮北伐前,进驻汉中,加封魏延为前部先锋,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230年),魏国曹真等伐蜀汉,诸葛亮派魏延西进羌中,在阳溪大败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的部队 。231年在上邽卤城之战中,魏延、高翔等人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大败司马懿军,斩曹魏大将徐质 。
魏延因功升任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加封南郑侯 。魏延对诸葛亮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很有意见 。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中说,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都请求自己带一万人马,效仿从前韩信那样,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进发最后会师潼关,诸葛亮出于慎重稳妥考虑,都拒绝了 。后来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请求自带五千人,出兵子午谷,袭击长安,诸葛亮感到太冒险了,就没有同意魏延的要求 。因此,魏延认为诸葛亮太胆小,常常感叹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诸葛亮也早有耳闻,只是不予理睬 。魏延性情暴躁,得罪很多人 。
魏延善于养兵,又勇猛过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朝臣和将士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只有丞相府长史杨仪对他不宽容让步,魏延对此十分仇恨,两人关系有如水火 。朝中搞不好关系,得罪人,为魏延日后被杀埋下隐患 。魏延不服从诸葛亮遗令,公然阻止退军,成了被杀的直接原因 。诸葛亮临终前,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秘议退军事,对他死后如何退军作了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从军令,就不管他,军队照常行动 。至于当时为什么不让魏延参加秘议,恐怕诸葛亮深知魏延对自己不满,一定不服从退军的,退军安排有魏延在很难定下 。诸葛亮死后,杨仪秘不发丧,让费祎前去探听魏延对退军的态度,魏延果然不同意,他说:“丞相死了还有我魏延在啊,怎么能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北伐大事呢 。
再说我是什么人,岂能受杨仪指派,做断后将军 。”魏延还让费祎留下来共同起草签字文告,晓喻军中诸将士,以阻止退军 。费祎以去说服杨仪为名,溜之大吉 。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的动静,结果依然是按照诸葛亮遗命准备撤退,就非常恼怒,在大军未撤前,他率自己的部队先跑到退路前面,烧毁栈道,公然阻止撤军 。在这种情况下,杨仪和魏延都向成都写表,告诉刘禅对方叛变 。刘禅不能断决,就问侍中董允和留府长史蒋宛,董蒋二人都保杨仪而怀疑魏延 。杨仪率大军撤退,魏延先到达南谷口,阻击撤退大军 。杨仪派王平前去迎击,王平对魏延手下将士说:“丞相归天,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行动?”众人知道魏延违逆丞相遗命,没道理,就一哄而散,只剩下魏延和他儿子等人,不得已就逃奔汉中 。
杨仪派马岱带兵追杀魏延,斩下魏延头颅交给了杨仪,杨仪用脚踩着魏延的头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于是就灭了魏延三族 。魏延只想杀了杨仪,自己代替诸葛亮领大军继续北伐,并不想叛蜀汉 。这是陈寿的观点,我们今天分析起来也认同这一观点 。但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说,《魏略》中曾记说,魏延想斩杀杨仪等人后,再投降曹魏,这是当时曹魏传说的,裴松之也对此给予了否定 。从以上情况看,诸葛亮并没有想杀死魏延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是蜀汉不可多的将才 。诸葛亮不但一直重用魏延,还时时袒护他 。魏延恃功高傲慢下,性情暴躁,得罪的人越来越多,都是诸葛亮帮其调济 。
在阳溪之战后两年,魏延和蜀中名士刘琰在汉中发生争吵 。刘琰既为名士,又擅长交谈,魏延不是对手,吵架输了之后竟然跑到诸葛亮那里告状 。于是诸葛亮出面责备刘琰,要他向魏延道歉,并让他离开前线返回成都去了,可见诸葛亮对魏延的迁就和宠爱之情 。就是因为子午谷之事,魏延耿耿于怀,诸葛亮从没说什么,却依然重用魏延 。诸葛亮知道他和杨仪不和,临死安排退军之事,让费祎居中调和二人的关系 。诸葛亮将蜀汉退军的事宜交由杨仪执掌以防止莽撞的魏延会冒险攻魏,又让魏延率军断后以确保其不会被杨仪暗害 。同时诸葛亮明确告知了杨仪,如若魏延贸然攻魏而不愿意断后,则可以率领蜀汉主力独自撤回,无需约束魏延 。
如此安排,如若顺利执行,则魏延、杨仪皆可保全 。只是诸葛亮还是低估了魏延的莽撞,公然烧毁栈道,阻击退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诸葛亮一生志在克复汉室,自然懂得将才的重要性,因此他胸怀宽广 。他知道魏延的勇敢善战,对蜀汉忠心,正是蜀汉不可多得的猛将,就时时包容他的缺陷,重用他,决不会因魏延的莽撞无礼而恼恨魏延,更不会在其临终安排人手杀害魏延的 。否则,受托国之重的诸葛亮岂不太小气太狭隘太没大局关了?难道他就不怕因此毁了自己的千秋万岁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