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好几首柳永的西江月,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一首
西江月
柳永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於我情多 。安安那更久比和 。四个打
成一个 。
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 。几回扯了又重挪 。奸字中
心著我 。
西江月 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
--------------------------------------------------------------------------------
【唐宋词格律】例词厌厌:①音烟,同“懕懕”、“恹恹”,精神萎靡貌 。②或指时间长久 。曾觌《南柯子》有“两两人初散,厌厌夜向阑” 。
醪:音劳,酒 。
西江月 柳永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 。纵教片绢字难偿 。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
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风流才子占词场 。真是白衣卿相 。
西江月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 。
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
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南京大学原中文系教授唐圭璋《唐宋词选注》: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 。
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 。
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
暨南大学原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杨忠《辛弃疾词选译》: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
词句注释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
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
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
“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
”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
柳永的诗词
一、柳永的主要作品: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三、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 。
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 。
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
...
西江月的解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主题词: 宋词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一生以恢复为志 。
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
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
《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注释】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绕西 。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
”别枝:斜枝 。
社:土地神庙 。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
西江月:词牌名 。
见:同:现 。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
【今译】江亭(译)·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
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
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 。
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
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 。
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 。
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 。
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 。
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 。
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 。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
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
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选自《稼轩长短歌》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选自《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
《西江月》的介绍
《西江月》,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
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 。
兹以柳永词为准 。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
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 。
”
意味深远的经典婉约派诗词
柳永是享誉宋朝的慢词高手,也是婉约派词人,他所作爱情诗词精选如下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秦观也是宋朝有名的婉约派词人所作《鹊桥仙》关于爱情的描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堪称古今抒发爱情观的经典!李清照是“中国第一位女词人”,所创“易安体”自成一家,关于她的经典爱情诗词筛选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一剪梅》古来传唱的婉约诗词还找到一首欧翁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柳永的著名诗句 。
是句子···
古诗词名言名句(柳永)1、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留住 。
【出处】 宋·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鉴赏】 早知他走后,要再留住他是如此的困难 。
真后悔在当初他临走时,不曾设法把他留住 。
“恁地难拌”:如此难以留住,如此难以长相厮守 。
“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留住”两句词,是懊悔当初不曾留住意中人;或是对往日恋情的追忆,抚今思昔,只能空自惆怅悲伤 。
【原诗】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别离情绪 。
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
【出处】 宋·柳永《雨霖铃·秋别》【鉴赏】 自古以来,最使多情人感到伤心痛苦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凄清冷落的秋天里,眼看就要与伊人分手,怎会不令人为之心伤欲碎呢?“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代诗词里最常见这类哀怨无奈的句子 。
在凄冷寒瑟的秋天,情人就要远离,依依别情更添万般愁绪 。
【原诗】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意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出处】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鉴赏】 衣带渐宽:是指人逐渐消瘦,衣带都变得宽了 。
为伊消得:为了她值得 。
思念她,想念她;为了她而逐渐消瘦,为她而憔悴不堪;原本合身的衣带现在已觉宽松了,这一份真心真情却永不改变,绝不后悔 。
这两句词是描写有情人的痴心真情,此身长在,此情不变,即使受尽痛苦折磨,即使为她消瘦憔悴,还是愿意为爱情而牺牲一切 。
“为伊消得人憔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情所捆,为爱所苦,失意伤心,憔悴不堪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写得极其形象化,常为后人引用,但所指则不一定是原意了,例如:王国维便以这两句来比喻成就大学问、大事业所必经的第二境界 。
由于对理想的执著,因此信心十分坚定,虽然饱受挫折,尝尽风霜,仍旧坚持到底,始终不变 。
【原诗】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4、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出处】 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鉴赏】 青春短暂,韶华有限,我宁可用浮名虚誉,来换取那浅斟低唱的欢乐时光,作者科场失意,满怀愁闷凄苦,有意沉醉于烟花酒楼之中,以求得一时的解脱 。
如果单就字面来看:青春有限,暂时抛下世俗的浮名虚誉,偶尔享受一下欢乐的时光,倒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呢!现今也常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两句词,来表示人对名利的追逐感到厌恶,只想过一下淡泊宁静的生活 。
【原诗】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
而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5、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出处】 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鉴赏】 何必太过于计较人生的成败得失呢?做个才子词人,也等于是个民间的公卿宰相 。
由于作者科场失意,所以作这首词来自我安慰一番 。
读书人也不妨以“白衣卿相”自许,藉此勉励自己保持操守的高洁,对于浮名虚利,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
【原诗】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
而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6、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
【出处】 宋·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鉴赏】 怎奈意中人除了风流端庄外,更别有一种迷人情韵,紧紧系在人的心灵深处,令人难以忘怀 。
【柳永《西江月》译文】端整:就是端庄 。
这两句词描写意中人的动人风采,而意中人的神秘情韵,更是令人魂牵梦系,永难忘怀 。
【原诗】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别离情绪 。
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
7、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
【出处】 宋·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鉴赏】 原词中的文期:古代文人在一起为文作诗的一种聚会 。
几孤风月:孤,同辜 。
多少次辜负了风月 。
也就是空放过了多少良辰美景 。
变星霜,霜是每年开始寒冷时出现 。
变星霜:是指经过了很多岁月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 。
这里指故人所在的地方 。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一语,怀念漂泊在外地的故人,此情此景,茫茫...
赏析诗歌 八声甘州(柳永)
赏析: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暮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
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 。
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
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 。
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 。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 。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
”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 。
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 。
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
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
原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释义: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
注释: 1、潇潇:风雨之声 。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
霜风,秋风 。
凄紧,一作“凄惨” 。
4、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
是处,到处 。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
” 5、苒(rǎn)苒:渐渐 。
6、渺邈:遥远 。
7、淹留:久留 。
8、颙(yóng)望:抬头远望 。
9、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
” 10、争:怎 。
11、恁(nèn):如此 。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作者简介: 柳永,宋代词人 。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省武夷山市)人 。
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
官至屯田员外郎 。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
扩展资料: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 。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
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
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
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 。
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
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 。
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名的诗
柳永的词在宋代这么流行,可以从作者、传媒、受众这三个环节说说 。
首先说作者柳永 。
职业填词人,才情横溢,风流倜傥,更自喻貌如宋玉,兼具音乐才华和浪漫天性,偶像派和实力派的综合体 。
更重要的是接地气,长年与乐工,歌妓交好,使其轻易收集到众多民间词曲,并依此改编 。
成为以民间俚曲俗语入词的大家 。
也因为这点,其仕途上受到以晏殊为代表的一众名士排挤,至其进一步恣游于歌楼妓馆,从而对传媒、受众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
再说传媒,歌妓是当时词作的主流传播渠道 。
《全宋词》收录柳永词212阙,当中超过70%的篇章都是描写歌妓,并且多是以一个相对平等的视觉描述 。
内容涉及歌妓容颜,心情,生活等方方面面,俨然成为当时歌妓的代言人 。
而其也与众多名妓交好,单能从词里找到名字的就有: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等,还未包括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等有故事记录的名妓 。
这些歌妓大多有着“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的色貌 。
是坊间较低层次风月女子的偶像,她们对柳词的追捧,使柳词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以至“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
推荐阅读
- 郭雪芙钱枫什么梗
- 安邦的寓意
- 世界上总共死了多少人? 地球上死过多少人
- 大格局唯美句子 高度格局有内涵的句子
- 世界上最稀有的植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厉害的植物是什么植物
- 兴化红膏大闸蟹有哪些优势
- 卫生间的潮虫怎样除掉 卫生间有潮虫怎么彻底消灭
- 椰青如何倒出椰子汁
- 抖音时间锁原始密码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