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波媚》陆游鉴赏:
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 。次句写烽火,这是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 。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 。”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 。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 。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这说明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 。“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
下片的描写是从上片过渡而来,紧密相连,却又是全新的状态,全面表达了诗人“高兴”的“兴” 。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界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 。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 。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 。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 。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全词由“哀”到“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少见的 。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2、作品简介:《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词作 。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 。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
3、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官至宝官阁待制 。晚年居山阴 。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存诗9300多首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
陆游的诗词 鉴赏 陆游的词最爱他的《钗头凤》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上片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 。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 。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 。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下片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 。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 。”(《古诗 。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 。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
找一些题诗词赏析,是陆游的<诉衷情>,我想要的是练习题目,找对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有人说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请结合词句赏析 。
答: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 “沧洲”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 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 。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第三,语多豪壮 。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的诗歌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扩展资料: 陆游著名诗歌: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原本来知道人死之后就万事成空了;唯独使我痛心的是我没能看到祖国统一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 。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直上青天 。金兵占领区的百姓把眼泪都快流尽,他们在企盼王师北伐中又熬过一年 。赏析: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 。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 。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 。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语文:诗词鉴赏一共有哪些角度?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 。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 。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
http://blog.xhedu.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详细解释参看该网页
关于陆游的诗有哪些,除了示儿 陆游的诗
陆游(宋代)《游山西村》
陆游(宋代)《示儿》
陆游(宋代)《卜算子·咏梅》
陆游(宋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宋代)《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代)《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宋代)《书愤五首·其一》
陆游(宋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宋代)《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的诗
陆游(宋代)《病起书怀》
陆游(宋代)《梅花绝句》
陆游(宋代)《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陆游(宋代)《沈园二首》
陆游(宋代)《关山月》
陆游(宋代)《除夜雪》
陆游(宋代)《金错刀行》
【秋波媚·陆游 诗词鉴赏】陆游(宋代)《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宋代)《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宋代)《秋思》
陆游的诗
陆游(宋代)《幽居初夏》
陆游(宋代)《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宋代)《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陆游(宋代)《书愤五首·其二》
陆游(宋代)《读书》
陆游(宋代)《鹧鸪天·送叶梦锡·七之一》
陆游(宋代)《临江仙·离果州作》
陆游(宋代)《满江红》
陆游(宋代)《满江红·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
陆游(宋代)《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律》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
如何鉴赏古诗词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诗作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 。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 。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 。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 。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
推荐阅读
- 不死神凰境界等级怎么分
- 已发现的绕太阳运行的彗星大约有多少个 太阳系中的彗星
- 可果美蔬菜汁是纯天然的吗
- 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吗 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器物
- 金字塔未解之谜外星人 金字塔外星人之谜
- 人类光速飞行 如果超光速飞行会发生什么事情?
- 地球上出现的不明飞行物 海里的不明飞行物叫什么
- 科学家收到外太空信号 人类对外星发出的信号
- 楚霸王项羽坑杀20万秦兵 楚霸王项羽埋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