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答:李清照《如梦令》有两首 , 以下分别列出
1、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2、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 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 , 花事凋零了 。因此 , 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 , 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 ,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 ,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 , 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篇幅虽短 , 但含蓄蕴藉 , 意味深长 , 以景衬情 , 委曲精工 , 轻灵新巧 , 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 , 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 , 跌宕起伏 , 极尽传神之妙 , 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 , 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 , 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
2、作品简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作者李清照 ,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 , 似乎是随意而出 , 却又惜墨如金 , 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 , 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 , 又“误入”荷塘深处 , 别有天地 , 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 , 纯洁天真 , 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 境界优美怡人 , 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
3、作者简介:李清照 , 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早期生活优裕 ,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 流寓南方 , 境遇孤苦 。所作词 ,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 后期多悲叹身世 , 情调感伤 ,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 自辟途径 ,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 崇尚典雅情致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作诗 , 留存不多 ,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 情辞慷慨 , 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的词为歌词的歌曲
SHE 的 长相思http://www.csxxly.com/ax/moban/wav/cxx.wma地址歌词:长相思词:施人诚曲:左安安离开人离了心不开等待等成迫不及待不在是现在不在或永远不再越爱越怕坠落悬崖难捱自从寂寞以来青苔把泪眼都覆盖心海已心如死海浪花再不开尘埃却又惹来澎湃长相思长几个夜晚长相思不如长相伴若拥抱时光太少太短青春多荒凉长相思长不过天长长相思太长心不安怕就怕春光灿烂成遗憾意难忘怕就怕春光灿烂到最后只剩意难忘(rap)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后面是李清照的声声慢
《如梦令》 李清照
但有些诗词的色彩不是显露在语言表面的 , 则更需要品读体会 。
如:李清照《如梦令》一词 , 全篇33个字 , 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 , 只写道:“常记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欧鹭 。
”但整个画面却色彩艳丽:藕花红 , 欧鹭白 , 荷叶绿 , 湖水蓝 , 意趣盎然 。
这首景物词 , 不仅描绘了自然美 , 而且诗人用自己的感情思想 , 给大自然景象添给生机 , 赋予大自然以诗请画意和勃勃生机 。
这样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自然景色 , 不仅给我们以清晰的美的享受 , 令人赏心悦目 , 而且体会到了人情美、人性美 。
所以悠悠千载 , 传诵不衰 。
出自:品 读 语 言—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教学浅谈原文链接: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1805830
李清照 如梦令 译文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注释】①如梦令:词牌名 。
②雨疏风骤(zhòu):雨点稀疏 , 风声急骤 。
③浓睡:沉睡 。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
【译文】昨夜雨小风急 , 我从沉睡中醒来 , 酒醉没有全消 。
试问卷帘的侍女 , 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 , 红花却已凋零 。
【品评】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 。
清晨女诗人从沉睡中醒来 , 还带着一些酒意 , 隐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雨点敲打窗户 , 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 。
赶紧问正在卷帘得侍女 , 侍女回答:海棠还和昨天一样 。
女诗人显然不满意侍女的粗心 , 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经过一夜风雨 , 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啊 。
短短地一问一答 , 把女诗人对落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
尤其是最后一句 , 诗人不说叶多花少 , 而说“绿肥红瘦” , 非常传神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 , 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 。
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 , 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 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 。
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 。
原词如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据文献记载 , 此词一出 , 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
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 , 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 , 说“此语甚奇” 。
②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 , 说“天下称之” 。
③此后 , 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 。
对于其中的“卷帘人” , 自古以来 , 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 , 鲜有二义 。
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 , 但可以肯定 , 至少在明代 , 此说便已盛行 。
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 , 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 。
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 。
④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 , 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 , 极少例外 。
因此 , 人们普遍认为 , 这首词的主题 , 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 , 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 。
⑤本文认为 , 将“卷帘人”肯定为“侍女” , 似乎有点不妥 。
首先 ,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 , 其高超的艺术修养是不容怀疑的 。
同代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就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 , 才力华赡 , 逼近前辈” 。
因此 , 用“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 , 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 , 恐怕连她自己都会觉得索然寡味的 。
其次 , 持“侍女”说 , 则该词必然会被理解为一首“惜花”之作 。
可“绿肥红瘦”一句 , 虽然“语甚奇” , “天下称之” , 但细细想来 , 实际上确是“造语虽工 , 然非大雅” , ⑥雕琢的痕迹依然可见 。
读后该词 , 人们首先想到的 , 很容易是“绿肥红瘦”的奇特 , 而非花残叶茂的伤感 。
因此 , 从一般作者的创作心理来看 , 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 , 是不会用此等语句的 。
《如梦令》——李清照 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 , 有人物 , 有场景 , 还有对白 , 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
疏 , 正写疏放疏狂 , 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
当此芳春 , 名花正好 , 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 , 心绪如潮 , 不得入睡 , 只有借酒消愁 。
酒吃得多了 , 觉也睡得浓了 。
结果一觉醒来 , 天已大亮 。
但昨夜之心情 , 却已然如隔在胸 , 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
于是 , 她急问收拾房屋 , 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 , 笑回道:“还不错 , 一夜风雨 , 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 , 嗔叹道;“傻丫头 , 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 , 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 , 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 , 可谓“传神之笔 。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 , 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
然后一个“卷帘” , 点破日曙天明 , 巧妙得当 。
然而 , 问卷帘之人 , 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 , 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
真是绝妙工巧 , 不着痕迹 。
词人为花而喜 , 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 , 实则是伤春惜春 , 以花自喻 , 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 , 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 , 但却“无一首不工” , “为词家一大宗矣” 。
这首《如梦令》 , 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 , 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 语言清新 , 词意隽永 , 令人玩味不已 。
起首两句 , 如何理解颇有争议 。
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 , 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 ,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 , 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 , 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 , 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 , 夜惜衰红把火看 。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 , 绿满枝 , 宿雨厌厌睡起迟 。
”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 , 海棠花谢 , 楼上卷帘看 。
”花在风雨中零落 , 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 。
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 , 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
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 , 也就不难体会了 。
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 , 可忍醒时雨打稀 。
”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 , 花下人 , 可怜颜色俱青春 。
昨日看花花灼灼 , 今日看花花欲落 。
不如尽此花下饮 , 莫待春风总吹却 。
”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 。
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 , 探著南枝开遍未 。
……要来小酌便来休 , 未必明朝风不起 。
”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 。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 , 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 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 , 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 , 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 , 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
《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 , 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 。
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 , 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 , 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 。
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 , 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 。
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 , 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 , 并无二致 。
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 , 独辟蹊径 。
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 , 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 , 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 , 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 , 窗外定是残红狼藉 , 落花满眼 , 却又不忍亲见 , 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
一个“试”字 , 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 , 表达得贴切入微 , 曲折有致 。
相比之下 , 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 , 海棠花谢 , 楼上卷帘看 。
”便显得粗俗不堪 , 味同嚼蜡了 。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 。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 , 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 , 可是侍女卷起窗帘 , 看了看外面之后 , 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
一个“却”字 , 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 , 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 , 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
是啊 , “雨疏风骤”之后 , “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 , 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 , 你知道不知道 , 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 , 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 , 口吻极当 。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 , 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
同时 , 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
海棠虽好 , 风雨无情 , 它是...
我要李清照的所有诗词
你再找找柳永的 , 下面是李清照的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点绛唇 寂寞深闺 , 柔肠一寸愁千缕 。
惜春春去 , 几点催花雨 。
倚遍栏干 , 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 , 望断归来路 。
点绛唇 蹴罢秋千 , 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 , 薄汗轻衣透 。
见有人来 , 袜铲金钗溜 , 和羞走 。
倚门回首 , 却把青梅嗅 。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 未成沈醉意先融 , 疏钟己应晚来风 。
瑞脑香消魂梦断 , 辟寒金小髻鬟松 , 醒时空对烛花红 。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 重帘未卷影沈沈 , 倚楼无语理瑶琴 。
远岫出山催薄暮 , 细风吹雨弄轻阴 , 梨花欲谢恐难禁 。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 玉炉沈水袅残烟 , 梦回山枕隐花钿 。
海燕未来人斗草 , 江梅已过柳生绵 , 黄昏疏雨湿秋千 。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 晚风庭院落梅初 , 淡云来往月疏疏 , 玉鸭薰炉闲瑞脑 , 朱樱斗帐掩流苏 , 通犀还解辟寒无 。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 斜偎宝鸭亲香腮 , 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 , 半笺娇恨寄幽怀 , 月移花影约重来 。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 梅萼插残枝 。
酒醒熏破春睡 , 梦断不成归 。
人悄悄 , 月依依 , 翠帘垂 。
更挪残蕊 , 更拈馀香 , 更得些时 。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 背窗雪落炉烟直 。
烛底凤钗明 , 钗头人胜轻 。
角声催晓漏 , 曙色回牛斗 。
春意看花难 , 西风留旧寒 。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 夹衫乍著心情好 。
睡起觉微寒 , 梅花鬓上残 。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沈水卧时烧 , 香消酒未消 。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 帘外拥红堆雪 。
长记海棠开后 , 正是伤春时节 。
酒阑歌罢玉尊空 , 青缸暗明灭 。
魂梦不堪幽怨 , 更一声啼鴂 。
清平乐 年年雪里 , 常插梅花醉 , 挪尽梅花无好意 ,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 萧萧两鬓生华 。
看取晚来风势 , 故应难看梅花 。
忆秦娥 临高阁 , 乱山平野烟光薄 。
烟光薄 , 栖鸦归后 , 暮天闻角 。
断香残香情怀恶 , 西风催衬梧桐落 。
梧桐落 , 又还秋色 , 又还寂寞 。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
伤心枕上三更雨 ,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 剪成碧玉叶层层 。
风度精神如彦辅 , 太鲜明 。
梅蕊重重何俗甚 , 丁香千结苦粗生 。
熏透愁人千里梦 , 却无情 。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 卧看残月上窗纱 。
豆蔻连梢煎熟水 , 莫分茶 。
枕上诗书闲处好 , 门前风景雨来佳 , 终日向人多酝藉 , 木犀花 。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橱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 人间帘幕垂 。
凉生枕簟泪痕滋 ,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 金销藕叶稀 。
旧时天气旧时衣 ,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 秋已暮、红稀香少 。
水光山色与人亲 , 说不尽、无穷好 。
莲子已成荷叶老 , 青露洗、苹花汀草 。
眠沙鸥鹭不回头 , 似也恨、人归早 。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 , 梧桐应恨夜来霜 。
酒阑更喜团茶苦 , 梦断偏宜瑞脑香 。
秋已尽 , 日犹长 , 仲宣怀远更凄凉 。
不如随分尊前醉 , 莫负东篱菊蕊黄 。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 菊应羞 , 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 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 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 , 但见包藏无限意 。
道人憔悴春窗底 , 闷损阑干愁不倚 。
要来小看便来休 , 未必明朝风不起 。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 红梅些子破 , 未开匀 。
碧云笼碾玉成尘 , 留晓梦 , 惊破一瓯春 。
花影压重门 , 疏帘铺淡月 , 好黄昏 。
二年三度负东君 , 归来也 , 著意过今春 。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 云窗雾阁常扃 , 柳梢梅萼渐分明 , 春归秣陵树 , 人老建康城 。
感月吟风多少事 , 如今老去无成 , 谁怜憔悴更雕零 , 试灯无意思 , 踏雪没心情 。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 云窗雾阁春迟 , 为谁憔悴损芳姿 。
夜来清梦好 , 应是发南枝 。
玉瘦檀轻无限恨 , 南楼羌管休吹 。
浓香吹尽有谁知 , 暖风迟日也 , 别到杏花肥 。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 柳眼梅腮 , 已觉春心动 。
酒意诗情谁与共 , 泪融残粉花钿重 。
乍试夹衫金缕缝 , 山枕斜欹 , 枕损钗头凤 。
独抱浓愁无好梦 , 夜阑犹翦灯花弄 。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 四叠阳关 , 唱到千千遍 。
人道山长水又断 , 潇潇微雨闻孤馆 。
惜别伤离方寸乱 , 忘了临行 , 酒盏深和浅 , 好把音书凭过雁 , 东莱不似蓬莱远 。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 空梦长安 , 认取长安道 。
为报今年春色好 , 花光月影宜相照 。
随意杯盘虽草草 , 酒美梅酸 , 恰称人怀抱 。
醉里插花花莫笑 , 可怜人似春将老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渔...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李清照经典诗词四首如下:《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如梦令的意思
《如梦令》李清照1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今译: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 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 。
游兴满足了 , 天黑往回划船 , 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 。
怎样划出去 , 怎样划出去 , 抢着划呀 , 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 , 都飞起来了 。
注释: 常:常常;时常 。
溪亭:溪边的亭子 。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
沉醉:陶醉 。
回舟:乘船而归 。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
误:不小心 。
藕花:荷花 。
争:抢渡 , 加紧划船 。
滩:群 。
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
寥寥数语 , 似乎是随意而出 , 却又惜墨如金 , 句句含有深意 。
开头两句 , 写沉醉兴奋之情 。
接着写“兴尽”归家 , 又“误入”荷塘深处 , 别有天地 , 更令人流连 。
最后一句 , 纯洁天真 , 言尽而意不尽 。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 , 都是记游赏之作 , 都写了酒醉、花美 , 清新别致 。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 境界优美怡人 , 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 , 自然和谐 , 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 地点在“溪亭” , 时间是“日暮” , 作者饮宴以后 ,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 看起来 ,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果然 , 接写的“兴尽”两句 ,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 兴尽方才回舟 , 那么 ,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 , 不想回舟 。
而“误入”一句 , 行文流畅自然 , 毫无斧凿痕迹 , 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 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 这样的美景 , 一下子跃然低上 , 呼之欲出 。
一连两个“争渡” ,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
正是由于“争渡” , 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
至此 , 词戛然而止 , 言尽而意未尽 , 耐人寻味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 , 只选取了几个片断 , 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 , 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 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 沉醉不归 。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 这首诗不饰雕琢 , 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
玩词意 , 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 。
词人命舟备酒 , 畅游于清溪 , 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 。
沉沉暮霭中 , 回舟误入曲港横塘 , 藕花深处 。
这是一个清香流溢 , 色彩缤纷的 , 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
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
花香、酒气 , 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 , 显现出她开朗、活泼 , 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
于是有争渡之举 。
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 , 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 , 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 。
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 , 《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 , 《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 。
从“误作”之多 , 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 , 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 。
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 , 应当是可信的 。
《如梦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风骤② , 浓睡不消残酒③ 。
试问卷帘人④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 。
李清照(1084~约1151) , 号易安居士 。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
宋代著名女词人 。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 , 晚风急猛 。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 , 仍有余醉未消 。
浓睡 , 酣睡 。
④卷帘人:有学问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
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 , 花朵凋零 。
此调原名《忆仙姿》 , 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 , 因词中叠言“如梦 , 如梦” , 故改为今名 。
又名《宴桃源》 。
单调 , 三十三字 , 仄韵 。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 , 红花凋零 。
绿肥:指枝叶茂盛 。
红瘦:谓花朵稀少 。
【译文】 昨夜雨点疏少风势猛烈 , 沉沉地睡了一觉却也消不了残留的醉意 。
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 , 她却回答说 , 海棠花依旧鲜嫩 。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
【品评】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 。
浓睡醒来 , 宿醉未消 , 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 , 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 。
卷帘人不免粗心 , 告慰说 , 幸好 , 无恙 。
得凭着敏感的心灵 , 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 , 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 。
全词仅三十三字 , 却巧妙地设置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 , 答者意淡 , 因而逼出“知否 , 知否”二句 , 写得灵活而多情致 。
词中造语工巧 , “雨疏”、“风骤”、“浓睡”、“残酒” , 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句中 , 以绿代叶、 以红代花 , 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 , 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 , 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 , 显得凄婉 , 炼字亦精 , 在修...
李清照诗词朗诵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 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
蔡琴的《如梦令》 歌词
如梦令演唱:蔡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http://music.baidu.com/song/1967671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 , 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 , 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 , 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 , 摧残海棠 , 催送春天归去 , 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 , 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 , 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 。
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 , 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 。
昨夜的饮酒入睡 , 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 , 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 。
“伤彼蕙兰花 , 含英扬光辉 。
过时而不采 , 将随秋草萎 。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 , 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 。
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 , 嫁一位好丈夫 。
所以 , 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 , 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 , 李清照也不例外 。
日后 , 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 , 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 。
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 , 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 , 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 , 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 , 前人、今人诗词中也屡屡涉及 。
盛唐孟浩然《春晓》说:“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适的 , 酣恬沉睡的诗人不知拂晓已到 , 是处处啼鸟声惊醒了诗人 。
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机透过“啼鸟声”显露出来 。
醒来后 , 诗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风雨 , 于是便关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 。
诗人听闻啼鸟声的欣喜 , 对落花的关心 , 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这首五言绝句着重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春晓之际的舒适甜畅 , 语意缓缓 , 对“花落”的担忧也是淡淡而来 , 渐见深情的 。
晚唐韩偓将这一番诗意改用问句表达 , 《懒起》说:“昨夜三更雨 , 临明一阵寒 。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
”对落花投以更多的关注 , 但“侧卧”的从容姿势说明诗人的心情并不那么紧张迫切 。
与李清照同时的大词人周邦彦也有过类似的艺术构思 , 其《六丑》说:“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 , 葬楚宫倾国 。
”吐辞典雅的词人 , 将落花比拟作“楚宫倾国”般的美人 , 语意又婉转一层 。
李清照的词显然直接从韩偓作品中变化而来 。
这种被他人反复表述过的诗意 , 李清照出之以全新的构思 。
对话的双方身份明确了 , 反衬的作用更加明显 。
“绿肥红瘦”的比拟 , 令人耳目一新 。
小词用语浅近平白 , 语意却深沉含蓄 , 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 。
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 , 颇多佳句 。
小词云:(词略) , ‘绿肥红瘦’ , 此语甚新 。
”《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 , 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 , 天下称之 。
” 《如梦令》2 李清照有《如梦令》词 , 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 , 是最好的文献资料 。
词云: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 , 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
这时 , 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 , 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 。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 。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 , 最后误入“藕花深处” 。
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 , 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 。
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 , 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 , 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 , 而且喝得酩酊大醉 , 以致“不辨归路” , “误入藕花深处” 。
迷路之后 , 没有迷途的惊慌 , 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 , 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 , 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 。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 , 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
否则 , 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 , 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 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 , 明诚即负笈远游 , 易安殊不忍别 , 觅锦帕 , 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 , 两家俱在东京 , 明诚正为太学生 , 无负笈远游事 。
此则所云 , 显非事实 。
”(第25页)王说甚是 。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 , 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 , 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 , 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 , 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 , 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 , 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如梦令 李清照 全诗】
推荐阅读
- 北京居住证地址变更办理指南 北京市居住证地址变更流程
- 涤锦复合桃皮绒面料英文是什么
- 地球为什么有适宜的大气条件
- 十字祝福语新年
- Word怎么快速定位 word利用什么快速定位
- 燃气灶左边为什么不能炒菜
- 荣威i5实力铸造品牌 说说荣威i5怎么样
- 河里的鱼冬天都跑去哪里了
- 哈哈怎么幽默回复 哈哈应该怎么幽默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