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徵明西苑诗十首》(现代也写做“文征明”):
1、《太液池》 。
【题跋】:子城西乾明门外有太液池 。水从玉泉流入延竟大内 。旧名西海子 。石梁跨其上 。自承光殿达西安里门 。约广二寻 。修数百尺 。两崖突甃出水中 。下斗门鲸兽 。上楯栏 。皆白石镌镂如玉 。中流驾木贯铁 。綷丹槛掣之可通舟 。东西峙华表 。东曰玉蝀 。西曰金鳌 。其北别驾一梁 。自承光达琼岛 。制差小 。南北亦峙华表 。南曰积翠 。北曰堆雪 。
【诗文】
【《文征明西苑诗十首》内容是什么?】泱漭沧池混太清 。芙蓉十里锦云平 。
曾闻乐府歌黄鹄 。还见秋风动石鲸 。
玉蝀连蜷垂碧落 。银山缥缈自寰瀛 。
从知凤辇经游地 。凫雁徊翔总不惊 。
2、《承光殿》
【题跋】在乾明门外 。有瓮城 。东西南隅辟二门入梯 。至巅闍雉围回 。皆设睥睨 。中构金殿 。穹窿如盖 。雕栊绮牖 。旋转如环 。俗名团殿 。外围以廊 。向北皆金饰垂出垣堞间 。甚丽 。北直琼岛 。中有古柯 。栝干叫结偃盖 。数百年物也 。
【诗文】
小苑平临太液池 。金铺日上见蟠螭 。
云中帝座飞华盖 。城上钩陈绕翠旗 。
紫气曾回双凤辇 。青松犹有万年枝 。
从来清跸深严地 。开尽碧桃人未知 。
3、《琼华岛》
【题跋】在太液池中 。从承光殿北度梁至 。岛有岩洞窈窅 。磴道纡折 。皆叠石为之 。其间古殿结构翻起逋回 。绮牖玉槛 。重阶而上 。榜曰 。广寒之殿 。相传元太后梳妆台 。今阑槛残坏 。内金刻云物犹覆榱栋间 。下布以文石 。傍一榻亦元故物 。殿前旧有亭曰瀛洲 。方壶玉虹金露 。今惟遗址耳 。
【诗文】
海上三山拥翠鬟 。天宫遥在碧云端 。
古来漫说瑶台迥 。人世宁知玉宇寒 。
落日芙容炳袅袅 。秋风桂树露漙漙 。
胜游寂寞前朝事 。谁见龢笙驾彩鸾 。
4、《龙舟浦》
【题跋】琼华馆东北 。过堰有水殿二 。一藏龙舟 。一藏凤舸 。舟之制 。首尾刻龙凤形 。上结楼台 。以金饰之 。又一浦 。藏武皇所造乌龙楼船 。岸际有丛竹荫屋 。浦外三苎横出水面 。
【诗文】
别殿阴阴水窦连 。汉家帝子有楼船 。
兰桡桂楫曾千古 。锦缆牙樯忆往年 。
汾水秋风空落日 。隋堤杨柳漫生烟 。
今皇别有同民乐 。不遣青龙漾碧川 。
5、《芭蕉园》
【题跋】承光殿南朱扉 。循东水浒 。半里重闼广砌中 。一殿碧瓦 。穹窿如盖 。上贯以黄金双凤 。项缨络 。悬缀雕笼 。绮窗朱槛玉槛 。八面旋匝 。曰 。崇智殿 。殿后一亭金饰 。北瞰池水 。转西至临漪亭 。又一小石梁出水中 。有亭八面 。内外皆水 。云 。钓鱼殿 。前有牡丹数十株 。园名芭蕉 。岂昔有而今独存其名耶 。
【诗文】
小山盘折翠浛岈 。松桧阴阴辇路斜 。
草长兰亭迷曲水 。雨深桃洞自飘花 。
紫云依旧围黄屋 。青鸟还应识翠华 。
知是使臣焚草地 。文光隐隐结红霞 。
6、《乐成殿》
【题跋】从芭蕉园南循水过西苑门半里 。有牖泻池水转北别为小池 。中设九岛三亭 。一亭藻井斗角为十二面 。上贯金宝珠顶 。内两金龙并降 。丹槛碧牖 。尽其侈丽 。中设一御榻 。外四面皆梁槛 。通小朱扉而出 。名涵碧亭 。其三亭制少朴 。梁槛惟东西以达崖际 。东有乐成殿 。左右槛各设龙床 。殿后小室亦设御榻 。皆宣皇游历处也 。殿右有屋 。设石磨二 。石碓二 。下激湍水自动 。盖南田谷成于此舂杼 。故日乐成 。
【诗文】
太液东来锦浪平 。芙蓉小殿瞰虚明 。
赤栏醮影双龙卧 。绿水浮渠九岛轻 。
漾日金鳞堪引钓 。拂天翠柳乱闻莺 。
激流静看飞轮转 。天子无为乐岁成 。
7、《南台》
【题跋】从乐成殿度桥 。转南一径 。过小红亭 。二百余步 。林木深茂 。内有殿曰昭和 。皆黄屋 。傍有水田村舍苑 。为农家 。
【诗文】
青林迤逦转回塘 。南去高台对苑墙 。
暖日旌旗春欲动 。薰风殿角昼生凉 。
别开水榭亲鱼鸟 。下见平田熟稻梁 。
圣主一游还一豫 。依然清禁有江乡 。
8、《兔园山》
【题跋】从南台达西堤 。过射苑有兔园 。其中叠石为山 。穴山为洞 。东西分迳 。盘纡而上至平砌 。又分绕至巅 。布甃皆陶埏 。为云龙之象 。砌上设数铜瓮 。灌水注池 。池前玉盆 。内作盘龙 。昂首而起 。池水从盆底一窍直出龙口 。分入小洞 。由大明殿侧 。九曲注池中 。殿傍乔松数株参立 。古藤萦附于上 。复悬萝下垂池边 。多奇右 。一名小山子 。
【诗文】
汉王游息有离宫 。琐闼朱扉迤逦通 。
别殿春风巢紫凤 。小山飞涧架晴虹 。
团云芝盖翔林表 。喷壑龙泉转地中 。
简朴由来尧舜事 。故应梁苑不相同 。
9、《平台》
【题跋】太液东来西堤 。出兔园 。东北台高数十丈 。中作圆顶小殿 。用黄瓦 。左右各四楹 。楼栋稍下 。瓦皆碧 。南北陲接斜廊 。悬级而降 。面若城壁 。下临射苑 。背设门牖 。下瞰池 。乃武皇所筑 。尝阅射于此 。
【诗文】
日上宫墙霏紫埃 。先皇阅武有层台 。
下方驰道依城尽 。东面飞华映水开 。
云傍绮疏常不散 。鸟窥仙仗去还来 。
金銮待诏头都白 。欲赋长扬愧不才 。
10、《万岁山》
【题跋】在子城玄武门外 。更出北上 。中门为大内之镇 。山高百余丈 。周回二里许 。金人积土所成 。旧在元大内 。今林木茂郁 。其巅有石刻御座 。两松覆之 。山下有亭 。周回多植奇果 。名百果园 。
【诗文】
日出灵山花雾消 。分明员峤戴金鳌 。
东来复道浮云迥 。北极觚稜王气高 。
仙仗乘春观物化 。寝园常岁荐樱桃 。
青林翠葆深於沐 。总是天家雨露膏 。
二、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 原名壁(或作璧) , 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 , 以字行 , 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 , 故号“衡山居士” , 世称“文衡山” , 汉族 , 江苏苏州人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此十首西苑诗写于嘉靖丙午年(公元1546年)仲春 。
我看到《唐伯虎点秋香》里边有那多经典诗句,唐伯虎真有这人吗还是... 唐寅 (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 , 文学家 。
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 , 故名唐寅 , 又因属虎 , 故又名唐伯虎 , 字子畏、伯虎 , 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南京解元等 , 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见:江南四大才子) 。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汉族 。
出身商贩家庭 , 父亲唐广德 , 母亲邱氏 , 少时读书发奋 , 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 , 后赴京会试 , 因同考生 , 江阴大地主徐经 , 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 , 伯虎也因该舞弊案受牵连入狱 , 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 , 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 , 即装疯而脱身返回苏州 。
从此绝意仕途 , 潜心书画 , 形迹放纵 , 性情狂放不羁 。
擅山水、人物、花鸟 , 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 , 后师法李唐、刘松年 , 加以变化 , 画中山重岭复 , 以小斧劈皴为之 , 雄伟险峻 , 而笔墨细秀 , 布局疏朗 , 风格秀逸清俊 。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 , 师承唐代传统 , 线条清细 , 色彩艳丽清雅 , 体态优美 , 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 , 笔简意赅 , 饶有意趣 。
其花鸟画 , 长于水墨写意 , 洒脱随意 , 格调秀逸 。
除绘画外 , 唐寅亦工书法 , 取法赵孟頫 , 书风奇峭俊秀 。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
工诗文 , 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 , 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 , 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 以俚语、俗语入诗 , 通俗易懂 , 语浅意隽 。
著《六如居士集》 , 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
唐寅生平 唐寅祖籍晋昌 , 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 , 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 , 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 。
山西人是很会做生意的 , 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 , 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 。
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 。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 , 熟读四书、五经 , 并博览史籍 , 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 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 , 又中第一名解元 。
正当他踌躇满志 , 第二年赴京会试时 , 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
“会试泄题案” , 一般说法是 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 , 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 , 事先得到试题 。
事情败露 , 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 。
两人都是饱学之士 , 试题出得十分冷僻 , 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 。
其中惟有两张试卷 , 不仅答题贴切 , 且文辞优雅 , 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 。
”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 , 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 。
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 。
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 , 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 。
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 , 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 , 若不严加追查 , 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
孝宗皇帝信以为真 , 十分恼怒 , 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 , 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 , 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 , 派专人审理 。
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 , 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 , 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 。
后刑部、吏部会审 , 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 , 说那是屈打成招 。
皇帝下旨“平反” , 程敏政出狱后 , 愤懑不平发痈而卒 。
唐寅出狱后 , 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
唐寅耻不就任 。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 , 记载很多 , 说法不一 。
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 。
《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 , 傅瀚欲夺其位 , 令昶奏之 , 事秘莫能明也 。
”但毫无疑问 , 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 。
从此唐寅绝意仕途 。
归家后纵酒浇愁 , 游历名山大川 ,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
明弘治十三年(1500) , 唐寅离开苏州 , 坐船到达镇江 , 从镇江到扬州 , 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 。
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 , 到庐山 。
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 , 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 。
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 , 看到赤壁之战遗址 。
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 。
后又南行入湖南 , 登岳阳楼 , 游洞庭湖 。
又南行登南岳衡山 。
再入福建 , 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 。
唐寅由闽转浙 , 游雁荡山、天台山 , 又渡海去普陀 , 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 , 抵达安徽 , 上黄山与九华山 。
此时唐寅囊中已罄 , 只得返回苏州 。
唐寅千里壮游 , 历时9个多月 , 踏遍名山大川 , 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
返回苏州 , 家中非常清贫 , 妻子大吵大闹 , 终于离他而去 。
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 , 以丹青自娱 , 靠以卖文鬻画为生 。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 , 不为商贾不耕田 。
闲来写幅丹青卖 , 不使人间造孽钱 。
”以表其淡干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 , 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 , 度其清狂生活 。
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 , 但经风雨沧桑 , 早成一片废墟 。
不过这里景色宜人 , 环境十分幽静 , 一曲清溪婉蜒流过 , 溪边几株野桃衰柳 , 一丘土坡 , 很有几分山野之趣 。
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 。
虽只几间茅屋 , 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 。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 , ...
请姓文的有哪些名人?文天祥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 , 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 。
文廷式:政治名人 , 江西萍乡人 , 光绪进士 , 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
文康:小说家 , 满洲镶红旗人 , 曾官徽州知府 , 后改任驻藏大臣 , 以病未就任 , 卒于家中 。
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 ,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诗文书画皆工 , 由精于画 。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 名重于时 , 子弟甚多 , 人称“吴门派”文彭:篆刻家、书画家 , 文徵明长子 , 继承家学 , 亦善书画 , 而精于篆刻 , 风格工稳 , 与何震并称“文何” 。
文嘉:画家 , 文徵名次子 , 工小楷书 , 善画山水 , 笔墨秀润 , 兼能花卉 。
文彦博:北宋宰相 , 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 。
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 , 名闻四夷 , 后被封为潞国公 。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 , 辅佐越王勾践 , 君臣刻苦图强 , 终于灭亡吴国 。
后勾践听信谗言 , 赐剑命他自杀 。
文强(1907-2001) 。
文强是一位经历极为特殊的老人 。
他的父辈曾追随孙中山 , 本人是文天祥的23世孙 , 还是的表弟 , 文强17岁拜见过中山先生
谁能把明朝历史编成诗?求助天涯才子! 诙谐、古风都行,要上得排场... 万里江山起苍狂 , 乱石山上话兴亡 。
兄弟起兵争天下 , 十年内乱定安邦 。
庆功楼前大火起 , 死走逃亡埋祸殇 。
被贬燕云自饮恨 , 挂孝征南露锋芒 。
天下太平通商业 , 远赴重洋恩泽广 。
可恼东洋乱臣贼 , 犯我海疆黎民伤 。
戚家军阵神威显 , 杀得倭奴肝胆丧 。
谁知宫廷祸患起 , 东阉乱臣祸朝纲 。
鞑靼趁势挥兵进 , 可恨三桂狗奸党 。
创王一到天下平 , 可惜好景不久长 。
回天无路煤山缢 , 留给后人品评赏 。
中国各历史朝代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化名人都有哪些?1、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诗经了 , 他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 由孔子编辑整理 。
2、春秋的最重要文学作品应该是《离骚》了 , 文化名人自然就是屈原 。
3、然后是秦朝 , 文学作品不多 , 主要是秦始皇对文化发展道路的阻碍造成的 , 最严重的如焚书坑儒 。
4、汉朝最著名的文体是赋和四言诗 。
辞赋大家司马相如 , 代表作《长门赋》和《子虚赋》 。
四言诗著名的诗人是曹操 , 《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 。
还有个不能不提的就是曹植 , 他在诗和赋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 《七步诗》和《洛神赋》让后人称颂 。
5、魏晋南北朝的总体文化水准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 , 但是诗和书法有了很大发展 , 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
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是陶渊明和谢灵运 。
6、唐朝 , 诗的国度 , 文化名人数不胜数 , 大李杜 , 小李杜 , 白居易 , 王维、骆宾王、刘禹锡 , 韩愈 , 柳宗元 , 王勃 , 崔护 。
主要的文学作品请参考唐诗三百首 。
7、五代十国的历史上 , 文化的发展处在了一个缓慢的过程 。
这一时期提得起来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了 。
李煜把词这种市井间的通俗艺术搬到了朝堂之上 , 为宋朝的宋词大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
8、宋朝就是诗词的海洋了 。
最著名的是宋词 , 但是很多词人也在诗人之列 。
三大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
另外著名的还有黄庭坚、秦观、陆游、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岳飞 。
9、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元曲和戏剧 。
但是元曲虽然和唐诗宋词并称 , 但个人觉得并没有达到前两者的高度 , 始终只能是混迹于街头市井 。
元曲的四大家大家也同时是元杂剧的大家 , 他们就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
10、明朝也有一大批文人 , 诗词歌赋样样行的 。
比如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文长 , 还有广为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
11、清朝的代表作无疑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 其艺术成就至今无法被超越 。
诗词上 , 老实说只有纳兰性德和龚自珍比较著名 。
纳兰性德代表作都在《纳兰词》里收集 , 龚自珍的也都收录在了《己亥杂诗》里 。
枫桥夜泊 古诗1、原文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2、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3、《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 , 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 , 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
在这首诗中 , 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 , 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
此外 , 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 , 家国之忧 , 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 , 是写愁的代表作 。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 , 可感可画 , 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 , 内容晓畅易解 。
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 , 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 。
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 , 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 。
本诗问世后 , 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 , 成为游览胜地 。
...
枫叶桥泊 古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诗文解释】 月亮落下去了 , 乌鸦不时地啼叫 , 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 , 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 , 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
夜半时分 , 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 , 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
【词语解释】 江枫:江边的枫树 。
姑苏:苏州的别称 。
【诗文赏析】 诗人运思细密 , 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 , 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 , 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 , 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 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
...
枫桥夜泊的意思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 , 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 , 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 , 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 , 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
不但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将张继的《枫桥夜泊》选入 , 连日本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 , 可见诗名之盛 。
【名称】枫桥夜泊 【年代】唐 【作者】张继 【体裁】七言绝句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张继枫桥夜泊书法帖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 , 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
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 。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
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 , 桥原本不叫枫桥 , 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 , 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 , 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 , 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 , 以策安全 , 因而起名叫封桥 。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 , 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 , 始建于南朝梁代 。
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 , 也叫"无常钟" 。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 , 亦语病也 。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说者亦云句则佳矣 , 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 , 每三鼓尽 , 四鼓初 , 即诸寺钟皆鸣 , 想自唐时已然也 。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 , 遥听缑山半夜钟 。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 , 半夜钟声后 。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 , 无复松窗半夜钟 。
'则前人言之 , 不独张继也 。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 , 青山不改旧时容 。
乌啼月落桥边寺 , 倚枕犹闻半夜钟 。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 , 谈者纷纷 , 皆为昔人愚弄 。
诗流借景立言 , 唯在声律之调 , 兴象之合 , 区区事实 , 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 , 即钟声闻否 , 未可知也" 。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 , 或谓其误 , 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 , 俱非解人 。
要之 , 诗江村桥人兴象所至 , 不可执着 。
必曰执着者 , 则'晨钟云外湿' , '钟声和白云' , '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
"译文 在月落时 , 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 , 结霜了 , 渔火点点 , 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 心中只感寂寞 。
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 ,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
词语解释 江枫:江村桥和枫桥 。
姑苏:苏州的别称 。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
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 。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 , 又名枫桥寺 。
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 , 非寺名 。
可备一说 。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继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 , 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 。
生卒年均不详 , 约公元715-712年至779年(大历末年)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 。
博览有识 , 好谈论 , 知治体 。
与皇甫冉交 , 情逾昆弟 。
天宝十二年 , (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
然铨选落地 , 归乡 。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 , 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 , 洛阳) , 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 , 从此弃笔从戎 , 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 , 最后为盐铁判官 。
分掌财赋于洪州 。
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 , 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 , 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 , 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 。
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 , 为文不事雕琢 , 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 , 「比兴深矣」 , 「不雕而自饰 , 丰姿清迥 , 有道者风 。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 , 也颇有「禅味」 , 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 , 他自也不例外 。
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 , 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 , 心将静者论 , 终年帝城里 , 不识五侯门」 , 他不逢迎权贵 , 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 , 时有往来 。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 , 全唐诗收录一卷 , 然仅《枫桥夜泊》一首 , 已使其名留千古 , 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 , 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这首七绝 , 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 ,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
前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 , 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 , 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
夜行无月 , 本难见物 , 而渔火醒目 , 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 , 却闻乌啼钟鸣 ,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 , 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 , 意境疏密错落 , 浑融幽远 ,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 , 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 , 为那里的一桥一水 , 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 , 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 , 妙在不说出 。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
明逗一'愁'字 , 虚写竟夕光景 , 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 , 似连而断 , 似断而连 。
" 诗人运思细密 , 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 , 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
著名小篆家都有谁汪启淑(1728一1800)清代篆刻鉴别家.字慎仪 , 号秀峰 , , 安徽歙县人.官兵部职方可郎中.酷爱印章 , 自称印癖先生.侨寓杭州 , 家有「开万楼上藏善本书数千种 , 搜有周秦至元明印章数万钮.与同里丁敬 , 黄易 , 金农等极为友善.辑有《飞鸿 堂印谱》五集 , 《汉铜印丛》十二卷等多至二十馀台.另有《续印人传》八卷 , 《水 曹清暇录》 , 《小粉场日记》等.潘西凤清代篆刻家.字桐冈 , 号老桐 , 别号天姥山樵 , 浙江新昌人 , 侨居扬州. 约创作活动於乾隆(1736一1795)的.为王良常弟子.与郑燮 , 等友善.精篆刻 , 古拙有致.并擅刻竹制印章 , 分贻戚友.子封 , 字小桐 , 亦善刻竹印.桂馥(1736-1805) 清代篆刻家 , 文字训诂学家.字末谷 , 号冬卉 , 别署渎井复民 , 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登进士 , 宫云南永平县知县.藏书甚富 , 好考订文学源流.篆刻宗秦汉玺印 , 刀法挺拔 , 不求时尚 , 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 , 作品流传至少.研究语言文字之学 , 取《说文解字》与古代诸经典文义相参校.著有《缪篆分韵》五卷 , 《续三十五举》 , 《说文义证》等.乔林清代篆刻家.字翰园 , 号西墅 , 晚号墨庄江苏如皋人.善篆隶书.篆刻师法许容 , 颇负时誉;善刻晶 , 玉 , 瓷何等北各臻其妙.侧款作行草 , 间亦刻隶.亦工画.子昱 , 字丹辉 , 号锦潭.篆刻承家学 , 兼长水墨兰竹.张燕昌(1738一1814)清代篆刻家.字芑堂 , 号文渔 , 一作文鱼 , 别号金粟山人 , 浙江海盐人.优贡生 , 举孝廉方正.篆刻拜丁敬为师.工篆 , 隶 , 能飞白 , 擅金石文字考证.昼兰得陈古白意.著有《金石契》 , 《飞白书隶》 , 《石鼓文存》及《芑 堂刻印》.鞠履厚清代篆刻家.字坤皋 , 又字樵霞 , 别号一草主人.奉贤(今属上海市)人.篆刻工整秀丽 , 功力极深.与其表兄王玉如 , 均为云间(今上海市松江)篆刻名手著有《坤皋铁笔》二卷.董洵(1740-?)清代篆刻家.字企泉 , 号小也又号念巢.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官通判 , 弃官后 , 落拓京师 , 卖印为生.与同时人余集 , 黄钺 , 赵秉冲 , 罗聘等友 善 , 为罗聘刻印独多.所作虽事法秦汉 , 但结构多变化 , 无妍媚之态 , 别有新意. 刻款亦潇洒自然.善书 , 工兰竹.嘉庆十七年(1812)尚在世.著有《小池诗钞》 , 《多野斋印说》 , 《石寿轩印谱》.作品欣赏陈克恕(1741一1809) 清代篆刻家.字体行 , 号目耕 , 又号吟香 , 健清 , 妙果山人 等 , 浙江海宁人.善篆隶书 , 篆刻学.其篆刻颇为工稳 , 惜较板滞 , 缺少变 化 , 流传作品不多.著有《存几希斋印存》四卷 , 《篆刻针度》八卷 , 《篆 学示斯》二卷 , 《篆体经眼》二卷等.蒋仁(1743一1795)清代篆刻家.原名奉 , 字阶平 , 后得「蒋仁」古铜印 , 乃更名 , 号山堂 , 别号吉罗居士 , 女床山民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师法丁敬 , 参以已意 , 於流利中见朴茂 , 且以颜体行楷刻侧款 , 别有风致.与丁敬 , 黄易 , 奚冈齐名.为「西冷八家」之一.兼善书法.作品欣赏邓石如(1743一1805) 清代篆刻家 , 书法家.原名琰 , 又字顽伯 , 一件完伯 , 别号 完白山人 , 笈游道人 , 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篆书得汉碑篆额及唐李阳冰《三 坟记》等篆字的体势笔意 , 沈雄朴厚 , 自成面目 , 一洗刻板拘谨之风.曾书《黄 鹤楼诗轴》 , 《晚眺峻爽楼诗轴》 , 《四体书屏》 , 《沧海日长联》等.篆刻得力於书 法 , 苍劲庄重 , 流利清新 , 使当时局限於取法秦汉玺印的风气为之一变 , 世称「邓 派」 , 亦称「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子传密 , 原名尚玺 , 字守之 , 号少白 , 亦工篆 , 议和篆刻 , 能传家法.作品欣赏巴慰祖(1744-1793)清代篆刻家.字隽堂 , 晋堂 , 号予籍 , 又号子安 , 莲航等 , 安徽歙县人.生於乾隆九年 , 卒於乾隆五十八年.富收藏 , 工书画.篆刻初宗程邃 , 后於书体章法 , 有所改进 , 所作构 思精密 , 用刀挺秀 , 自具面目.尝摹刻《顾氏集古印谱》 , 将其中部份秦汉印辑 成《四香堂摹印》二卷 , 精心细作 , 几可乱真.复有《百寿图印谱》一卷.作品欣赏林德树清代篆刻家.字德树 , 号雨苍 , 别号桃花洞口渔人 , 晚号晴坪老人 , 福建福州人. 篆刻结构工稳 , 章法安详 , 侧款作行楷.著有《印商》二卷.黄易(1744-约1802) 清代篆刻家 , 书昼家.字大易 , 号小松 , 秋盦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醇厚渊雅 , 与丁敬并称「丁黄」 , 为西冷八家之一.擅山水 , 笔墨清篇 , 亦写墨悔.曾作《看潮图「《溪水清远图》 , 《李竹懒诗意图》 , 《墨悔图和《仿元人观瀑图》等.传世画还有《悔花图》 , 《开河舟中诗意扇》等 , 现藏北京 故宫博物院.工隶书 , 沈著有致;兼喜集金石文字.官山东济宁府同知时 , 广搜 碑刻 , 绘有《访碑图》 , 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与丁敬 , 蒋仁 , 奚冈齐 名.作品欣赏奚冈(1746一1803) 清代篆刻家 , 书画家.初名钢 , 字纯章 , 号铁生 , 又号萝龛 , 蝶野子 , 别署鹤渚生 , 蒙泉外史 , 蒙道士 , 奚道士 , 散木居士 , 冬花庵主 , 原籍安徽新安(今歙县) , 寓浙江杭州西湖.擅篆刻 , 宗秦汉 , 师法丁敬 , 并有发展 , 风格清隽 , 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与丁敬 , 黄易 , 蒋仁齐名 , 为杭郡四名家;再加陈豫锺 , 陈鸿寿 , 赵之琛 , 钱松合为西冷八家.亦工诗善书 , 长於绘事 , 性孤介 , 非其人不予.书兼工四体 , 真书法褚遂良 , 古隶笔意超逸 , 高出流辈.山水潇洒 清润 , 得董其昌法.老年入李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