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有哪些咏颂莲花的诗词或辞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9464.html
菩萨蛮(荷花)
宋 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
绳床乌木儿,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
荷花媚 荷花
宋 苏轼
霞苞电荷碧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
唐诗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李白:玉阶怨
【芙蓉 有哪些咏颂莲花的诗词或辞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折荷有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
东林寺白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
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
咏芙蓉 南朝、梁
沈 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
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
夏歌 南朝、梁
萧 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
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
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
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
采莲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
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
刘 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
宋词
黄莺儿 晃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
谒金门 冯延己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 。新著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华狼籍 。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罗敷媚 陈师道
芙蓉不借韶华助,故著缃黄 。宿面留妆 。不出寒花只暂香 。
伤春不尽悲秋苦,落蕊浮筋 。知在谁傍 。
哪位朋友有历代文人的代表性诗词,辞赋,散文?雪(原创)临窗望冷月,庭前斗傲霜.夸轻舞柳絮,比白胜梅花. 雪(原创)飞花明似月,天地画银妆 。
坐看风云起,玉竹映西窗 。
秋*枫(原创)晓来谁染霜林醉?满地落红枫树泪 。
杯酒何曾知寂寥枉然情重也憔悴 。
浔阳楼(原创)浔阳楼外九江清,司马青衫老泪横 。
壁上诗痕今尚在,犹闻醉墨扣弦声 。
晓日(原创)欲观晓日近长江,寒气早生烟水茫 。
只见赤霞随雾起,须臾光焰照四方 。
咏荷(原创)西子湖畔水融融,欣喜芙蓉运颜红 。
青叶盈盈浮水面,素影飘飘舞碧空眼波流转随玉露淡影疏香伴烟容谁掀荷叶裙裾起心旌摇荡共清风雨后彩虹(原创)遥望青山与天齐,流水千叠叹惊奇 。
此中真谛与谁道,虹桥原是通天梯 。
春风(原创)剪刀裁细叶,柳絮飘飞雪.花香淡淡送,燕归夕阳斜. 江南(原创)一泌清流水无痕,三秋景色醉芳芬.粉墙黛瓦衔玉树,小桥流水荡轻尘.深弄曲巷酒香透,枕河人家书声闻.微风细雨拂尘面心神荡漾欲销魂.江南春早(原创)风柔云淡泛轻舟,燕舞莺啼鸥鹭游.正是江南烟雨早,桃红柳绿映江洲 。
苏轼的黠鼠赋,题目中的“赋”是什么意思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
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
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
赋的来源“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片》 。
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 。
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诗词歌赋里的“赋”是什么意思啊?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 。
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因此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
到了汉朝,终于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
赋体,指辞赋的体制或体裁,对于辞赋的创作有其相应的创作规范 。
辞赋体裁不同,风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
根据辞赋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不同,辞赋的体裁被分为若干种 。
屈原的作品《离骚》开启了辞赋史的源流,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骚体赋、汉大赋、骈体赋、骈文律赋、白话赋等不同的发展时期 。
汉代辞赋有三种基本形式:诗体赋、骚体赋和散体赋 。
诗体赋以四言为主,隔句用韵,篇幅较小,由《诗经》演变而来,与诗比较,趋向于散体化 。
骚体赋形式与楚辞大体相同,由楚民歌演变而来,抒情性强 。
散体赋的句式自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韵散结合,以体物为主,一般直书其事,排比铺陈,多以问答体形式展开描写,辞藻富丽,篇幅庞大,主要由诸子问答体、战国纵横游说之文和楚辞演化而来 。
有学者在深入考察赋体的分类发展源流后,提出将辞赋分成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四种体裁,简称骚赋、文赋、骈赋、律赋 。
其中,骚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
文赋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深受“破体为文”创作风气的影响 。
骈赋的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未讲四声八病,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 。
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的限制 。
赋在发展中分四个阶段:汉赋、俳赋、律赋、文赋一、汉到西晋为汉赋,其最大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
”极尽夸张之能事,什么龙肝凤胆,天宫地阙胡侃一通 。
而这种夸张显然源于楚词 。
汉赋另一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讽谏,在极尽夸张中达到对皇帝和王侯们委婉规劝的作用 。
这一特点又显然来自《诗经》 。
这一点显然是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
刘勰将赋与赞、颂是分开的,赋讲讽谏,赞颂只是歌功颂德,按刘勰的观点,我们今天的许多赋都应归为赞文、颂文,而不应是赋 。
汉和两晋时的赋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以四言六言为主,杂有三、五、七言,甚至长句子,还有着散文的痕迹 。
二、到了六朝时,赋发展为俳赋,这时的赋几乎完全是四六句了,而且讲究对仗 。
人们称这时的赋为骈体文 。
六朝赋到了晚期,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这就为唐朝的律赋开了先声 。
三、唐朝时,由于国力强盛,统治者大倡文学,赋被纳入科举应试的体材,于是诗赋大行其道 。
唐时出现了许多为后世称道的美文 。
但是后来,赋更加讲究平仄对仗,还规定了韵脚,律赋出现了,律赋对行文限制过于严格,近乎文字游戏,不久就走向了死胡同,律赋所要求的八韵脚当然也没成为规矩 。
四、文赋 。
中唐以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赋开始趋于散文化,人们称之为文赋 。
文赋的用韵不大讲究,句式不求整齐,除四六句外,散句经常出现 。
文赋的开山之作应推杜牧的阿房宫赋,代表作应是苏轼的前赤壁赋 。
文赋从形式上似乎与汉赋相近,但文赋绝没有汉赋那样的过份夸张和卖弄,绝无生冷险峻之词,而是风格清新自然,有娓娓道来之感,读之倍感亲切 。

    推荐阅读